自從今年得了頸椎病以后,我就不常讀紙書了,因為讀紙書需要低頭,如果不低頭抬著頭讀就需要用手舉著紙書,舉了一陣子后,雙臂開始疼痛,后來下載了聽書軟件后就經常聽書了。我現在每天晚上會讀一個多小時的紙書或電子書,到九點多以后就會出去快步走鍛煉,而這時就會戴著耳機邊鍛煉邊聽書了。
昨天晚上我剛開始聽于丹老師的《于丹《論語》心得全集》的第一小節:“天地人之道”,聽完以后特別有感觸。
先介紹一下我從網上查到的一段對《論語》這部經典著作的解釋:“《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論語》一共20卷。論語以記言為主,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論是選擇、探討、交流的意思,語是話語。”
“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采納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論語》即為言論的部分匯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于丹老師講:《論語》其實很簡單,他是2500年以前,孔夫子在教育學生時留傳下來的課堂筆記,《論語》沒有太深的邏輯性,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故事,他都是很簡短很簡短的言詞,《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態度、處事態度、治國的態度,他教育弟子講世界道理時,從來沒有聲色俱厲,他總是以和緩的、循循善誘的,跟人商諒的一種口氣來回答學生的提問。
為什么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義就是指在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動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這樣的一些人。孔夫子這個圣人,就象是盤古開天地一樣,給人們開辟出了一塊心靈上的天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