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兩天聽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同樣的網課,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我想我們家長可能也真正在反思自己陪伴孩子上課時的對錯了。 聽了王麗珍老師的有關高質量陪伴的講座,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會。
? ? ? 首先,在高質量陪伴的前提小,我們應該用一個顆平常心對待咱們的孩子。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每個孩子不可能完美得朝著老師家長共同期待的方向前進,況且很多孩子還都在發育成長中,也有俗話說的開竅晚,所以在陪伴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大可不必急功近利的非得讓孩子做到班里邊的某個優秀生的標準。只要我們的孩子還有熱情學習,還是在用心學習就足夠了。如果某一刻孩子真的很疲憊,不在狀態,那我們完全可以放下,去跟孩子做一些能讓她高興的事。這時可能就說到高質量陪伴了。
? ? ? 這時如果有高質量陪伴,孩子會很快走出不佳的狀態。比如課間操時間,現在又不在學校,孩子再對著手機或電腦來完成固化的打卡任務,可能孩子們會很煩躁,那么此時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比賽起跳繩、一起玩花樣跳繩,一起做的別的事情。比如我的孩子喜歡打板羽球,平時沒時間,現在就趁課間操時間跟孩子一起打,最明顯的就是孩子的打球水平提高了很多,打完球后孩子的學習狀態明顯好了很多。
? ? 疫情網課期間的高質量陪伴的另一方面,我認為孩子在學習,我們在旁邊看并不算高質量,我們可以在旁邊或學習,或看書。給孩子充足的自主完成作業的信心,但如果遇到不會,我們也有困難的,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學習,共成長。
? ? ? ? 總之,高質量陪伴的形式太多,就像王老師說的那樣,只有走心,走腦,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我們高質量的陪伴下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