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經歷了長途飛行與舟車勞頓,終于安頓下來的那一瞬,需要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熱面湯。
日本的第二次旅行,目的地選擇了北海道。不像東京的大都市,這里的城市和景點比較分散,季節的變化和差異也很大,旅行的首站是北海道首府札幌市。冬天的北海道白雪皚皚,來前的一周剛剛經歷過暴雪,街邊的積雪都有一米多高。這種條件下雖說氣溫不太冷,但畢竟久居南方的我們初來乍到還不具備抗凍能力,室外的生存時間不能太長。我們的酒店選在了市中心很近的薄野,于是決定晚飯去拜訪著名的拉面橫丁(俗稱拉面街)。在一條數十米的小巷里,擠著17家店,全部都只做拉面而沒有其他。
(拉面街入口)
我們到訪的時候有半數開業(正值日本的元旦假期),不算是高峰的時間,也都有20~30人在等待,也就是說要吃一碗面,通常要等兩到三碗面的功夫。每每客人用餐完畢離去,幫手都會禮貌地送到門口,請入下一位客人,并通告后續的排隊客人大致需要等候的時間。
(隨手拍了幾張開門的和不開門的招牌)
這里大多數拉面店的座位都不超過10個,在衣著臃腫的冬天顯得空間非常有限。每個店通常是一位主廚和一位幫手兩人(也見過一些夫妻店),煮拉面、配湯頭、熱餃子、上酒水有條不紊,自動收銀機承擔了收錢工作,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店鋪只有10人的位置)
明廚亮灶使得我們有機會目睹老板細心料理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選擇了馳名的叉燒味噌拉面和海鮮拉面,叉燒肥而不膩,海鮮甜美而足料。雖是狼吞虎咽,可惜未能有符合日本民族拉面習慣的吸溜聲音。主廚還主動用英語問我味道怎么樣,說完terrific發現好像對面沒聽懂,于是再伸兩個大拇指,算是頂上了旁邊某齊的那句おいしい。
(左邊是叉燒味噌拉面,右邊是海鮮味噌拉面)
如果說拉面街還是一片寧靜祥和的氛圍,那么位于札幌JR站ESTA購物商場的10樓的拉面共和國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北海道的拉面分為三派,札幌以味噌拉面出名,旭川長于醬油拉面,而函館則有馳名的鹽味拉面。來自幾大門派的10家店匯合在這里,組成了札幌拉面共和國。
(旭川派的首推永遠是醬油拉面)
傳說每隔一段時間,根據顧客的投票,票選在末尾的一間店會撤出,以此刺激各家店的品質和風味。這種類似于歌手/喜劇人的末位淘汰賽制,使得每個在這里開店的工作人員多了一分壓力與認真,也更加投入到拉面的制作和服務中來。經典的五花肉拉面和叉燒拉面在一片啼哩吐嚕的聲音中一掃而空。與之相映成趣的是每一位服務生都底氣十足地高喊歡迎光臨以及多謝惠顧,在這種環境下能夠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還能時時刻刻保持精神飽滿,不得不又一次地佩服日本人的敬業與認真。
對于日本人而言,選擇了一個職業或者行業,基本上意味著選擇了一生的工作,作為廚師自然也不例外:要想出人頭地,努力是不二法門。拉面作為料理當中相對簡單的一種,在有限的款式、工序和用料當中,集成了無限的投入與鉆研。每一碗拉面的背后,除了美味,還有主廚的那一份事業心,很多店已經在共和國存在了數年之久,菜單上卻只有兩三款湯頭和三四樣配菜供選。與深圳難得一見的老字號相比,這邊隨便一家店都有算是悠久的歷史,而這些歷史是建立在既不推新菜,也不搞擴張的基礎上。這份堅守,在一個日新月異變化的城市中是無法想象;但不忘初心,永遠是各行各業首先應該擁有的態度;愿每一個認真的人,都可以比昨天更進步一點點,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后說一句,如果你有選擇恐懼癥的話,在街上隨便選一間嘗嘗就可以了。來這兩個地方了,估計夠你頭疼。
附:文中景點的交通信息:
拉面街:札幌地鐵豐水薄野站或薄野站,出站步行5分鐘可達;
拉面共和國:札幌JR站前ESTA購物中心10樓,有直梯可達。
#413-Haomian-一齊聽棉講故事#+橙子學院碼字島第1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