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跨學科交流重要
曾經是理科生,但是大學選的是純文的科目,特殊法學,這個決定讓我大學從此一切和理科的東西絕緣,我們沒有上過高數,自然也就沒有了統計學,線代,順利成章沒有了物理化學,沒有一切的工程與技術。這個特殊的學校對外的交流僅僅在學校的幾個部門,這個特殊的專業只需要我們把該學的學會就已經滿足。
所以我把我們叫做“文科生”,與文科生相對的,就是商科,理科,工科等等吧?我們學校也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按照學的內容,應該算在“工科生”的種類中吧?但是“文科生”和“工科生”們,在校園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去交流彼此的所學,除了一起工作一起訓練和同鄉會,似乎找不到在一起碰頭的理由。兩群學生,成了在學校彼此的絕緣體。
作為天之驕子的我們也就成了一群與世隔絕的文科生。
曾經參加ins第26期思享會,主講人曾經講過一個,矛盾或者說隔閡。文科生了解東西上天入地中間還有情懷和空氣,他們覺得工科生所想太過簡單,工科生學專業必須一絲不茍腳踏實地,他們覺得文科生想法天馬行空不夠踏實想法根本做不出來。現在在市場中還鮮有這類跨學科交流和創業的平臺,不同學科的人常常要勾搭在一起,比如廣財去找廣工的。現實中很多創意常常就是這樣子實現的,文科生提供點子和情懷,工科生負責建造(比如碼農就是負責產品的前期的設計和不斷的迭代),然后商科生負責運營和營銷。
不同專業的人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僅會了解到彼此所為何物這么簡單,又可能收獲到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的一種反饋和肯定。
作為有點好奇心的文科生,我偶爾會跑去其他領域看看,但是數據分析動輒要分析看懂語言,經濟學需要函數模型,更多的,很多方面屬于經典或者前沿的的知識和研究需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所以碰到這些事情,也就只能兩眼一黑,裝作自己已經看完這本書。其實什么都沒看明白。后來有位前輩告訴我,如果要想了解這些已經細分的學科或者前沿的研究結果,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的,都要涉及到數論或者高數等等最最基礎的學科,所以如果真有興趣就把這些東西先搞定再說吧。這無疑是當頭一棒。當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我已經沒有太多太多的時間來搞定這些了。法學生膝蓋已跪在某考大坑中。所以,對那些懂高數的,會編程的,會統計學的人總有一些羨慕的感覺。我知道他們所掌握的鑰匙可以開啟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學校恰好就有一個這樣的專業,就是計算機。
接觸到某典型計算機學生。背告知并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目前學的東西又很簡單,又不是很喜歡,時間很多,卻又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好。說句實話聽到那樣的想法的時候我很想一腳就過去,那時我的內心是復雜的,那位同學可能并不了解我曾經被那些讓人一頭霧水的內容搞到多想一頭對著棉被撞上去,也可能并不知道我對一些知識內心有多么渴望。可那同學告訴我覺得迷茫?曾經在maker faire上面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那里有很多人用自己的idea而去發明創造從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但是說句實話那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甚至那時候覺得學計算機學制造真的是天底下最有前途職業之一,然后現在那同學告訴我不知道學什么很迷茫?
或許這就是交流的另外的意義所在,總有人會告訴你,你學的東西很重要,不要迷茫,專攻下去,就有很廣闊的天地,有很多機會。
不對,既然只要有某方面的專長就能把握住未來的機會是事實,那人又怎么會迷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