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本章主要是澄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精神與真義,檢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困境與問題。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質
1、立足學生的直接經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以文化符號所表征的課程形態,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為核心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摒棄以抽象的文化知識積累為特征的認知方式,倡導依靠學生的親身(心)經歷獲得知識。這種認識方式,重新恢復了人的興趣、直覺、情感、體驗等在探尋世界中的合法身份和目的性價值,使得機械化、刻板化的人的生命活動開始充滿激情與心靈的感悟。
2、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是目的、意義和價值的源泉。綜合實踐活動克服傳統課程與學生生活世界剝離的事實,突破科學疆域的束縛,努力向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回歸?!霸谏钪小币饧础霸谧匀恢小薄ⅰ霸谏鐣小薄ⅰ吧谄渲小保弧巴ㄟ^生活”意即通過對自我生活的經營、親近與探索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達成“生活即教育”的狀態;“為了生活”意即綜合實踐活動致力于提升人的內在生活品質,充實個體的生存意義。
3、關注學生的親身實踐。親身實踐即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獲得知識與智慧。綜合實踐活動改變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復現、抽象分析和邏輯推理的學習方式,主張學生通過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勞動等多種樣化的實踐活動展開學習。學生的親身實踐能夠“化信息為知識,化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德性”。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潛力
1、重建課程觀一一彌合個體與課程的斷裂。綜合實踐活動所體現的課程轉向引起了傳統課程理念的深刻變革。它將學習者置于課程的中心,并將個體意識的提升作為追求的目標,充分確立起個體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重塑了“我之為我”的個體尊嚴。課程不再是控制教學行為和學習活動的工具和手段。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彌合了個體與課程之間的斷裂,成為師生追求意義和價值、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2、重建數學觀一一彌合個體與教學的斷裂。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視野中:還教學以生活世界之本原,使之充滿生命的靈動和生活的詩意。教學恢復了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靈隔膜,使之以合作對話態度,以更具創意和開放的精神提升教學的品質。教學擺脫了知識、純粹理性對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學過程中人的異化。所以說,綜合實踐活動活動最終彌合了人與教學間的斷裂。
3、重建學習觀一一彌合個體智力與人格發展的斷裂。學習方式與組織形式的改變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之不停地進入生活,體驗生活,創造生活,主動承擔起學習的責任。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對整體學習的倡導還融合、統一了學生的知識探索與精神建構,從而彌合了個體智力與人格發展的斷裂,使生命的責任感與豐富性重新返回到學習活動中。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問題
1、流于技術的操作,缺乏整體的規劃。許多學校受功利的驅使,把綜合實踐活動變成浮華的裝飾,只追求學生通過文獻查閱,堆積成果。學校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作整體規劃,認真評估社區參與、教師資源、地方資源、學生需求、學校規模、教育督導、硬件設備等因素,系統分析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實施思路,把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與學校整體改革舉措緊密相連。
2、與學科課程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倡導深度探究,但沒有學科課程所提供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背景是很難做到的。許多學校一旦離開傳統學科的據點,便告別了固有的知識儲備,踏上天花亂墜的務虛之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習科目,不是各負其責的關系,對待兩者要做整體關注,不能將其簡單對立。割裂兩者,很容易造成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表淺化。
3、以事實研究為目標,缺乏價值的關照。許多學校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僅限于尋求“是什么”的“純事實”研究,不考慮活動“應該怎樣”開展,放棄了對課程的價值關照。純事實的研究一方面將學生引入發現科普知識的誤區,一方面也拋棄了活動探究中的倫理原則,為探索事實與規律,不惜把探究對象作為被動性的對象世界,任由自己掌控、役使和享用。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探究事實與規律,更要注重研究目的、研究過程、研究手段的價值關懷和理論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