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一個很好的托辭,說的好像成熟了之后,就真的能有多大出息一樣。
“人這一輩子,最寶貴的就是你二十幾歲的那幾年。”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論調?似乎社會上有一種普遍的看法,過了二十來歲這個年齡段,人就一定會走下坡路,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只有早早的把以后的路都規劃清楚,才不至于活的太慘,才能夠獲得現世的認可。
所以二十來歲還沒結婚的時候,家里人會急的團團轉;二十來歲還沒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直接就會被釘上游手好閑的標簽;好吧,十八歲的人總是難以理解二十歲的煩惱,但我想,如果一個人最珍貴的只有這幾年,其實挺可悲的。
01
大學時曾有幸認識一個學長,他現在是某新興網絡科技平臺的執行合伙人,接手的項目盈利從六位到八位數不等。用他的話來說,如果沒有試錯的勇氣,如果沒有在什么時候都能從頭再來的觀念,根本連向前踏出一步都做不到。
他在未畢業時就依靠開網店實現了財務自由,但當時的經營遇到了瓶頸,再三思量之后他轉手網店,用到手的資金盤下了學校周圍的兩家小吃店。
然而大環境下實體經濟遇冷,小吃店倒閉。實話說,這段經歷對他打擊挺大的,距離他畢業已經過去了四年,就是說這四年來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不僅如此,他還背上了一筆二十萬元的外債。
可一次的失敗并不等于永久的悲慘。他最為黃金寶貴的那幾年給他帶來的除了一次摔倒,還有更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不論是侃侃而談的經營理念還是遇人知物的人生閱歷。他再次與人合作,重新坐到了今天這個位置上。
一個人總會有他輝煌過的時候,只有當下沒有能力去創造新的力量和美好,他們才會如此沉迷于過往。我們總說雞湯不能看的太多,最珍貴的只有這么幾年,可你這般鮮活,何須在意環境?
努力成長的人,青春沒有虛度,之后還會更好;停滯不前的人,年華黯淡,生活只會越來越糟。
02
“你知道什么叫失敗?真正失敗的人,就是那種特別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連試都不敢試的人。”這句話出處大約是來自某一部電影,不過這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它直接戳中了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核心。
如果把這場戰斗比作表白,那么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時間。為什么要那么依賴契機啊時機呢?這個信號燈變了就告白,這輛車開過了就說,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就做決定,就是因為在乎這些小事情,才抓不住大的幸福。
電視劇《離婚律師》中,姚晨扮演的羅鸝有一段經典臺詞:我認真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有一天,當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手坦然擁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于落魄,這就是女人去努力的意義。沒有公主命,那就必須有一顆女皇的心,用積極的態度,過不完美的人生。
“有一顆女皇的心,用積極的態度,過不完美的人生!”多霸氣的宣言!氣場張開十萬米。
少不更事的時候,在感情里缺乏安全感,想要獲得被愛和不離不棄的承諾,卻不大懂怎么愛人;經歷過戀愛和分手之后,對自身的能力有了預期,更愿意擁抱愛情中的不確定性,不害怕去愛,也不過于擔憂可能會有的分離。
看過一臺新聞采訪節目,主人公出身農村,不到五十歲身家千萬,五十二歲被判無期徒刑,服刑期間,丈夫離去,女兒自殺,七十多歲出獄后以掃公廁衛生,中途又被騙走借來的三十多萬元。是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她用一百七十畝葡萄園給出了答案。
采訪結束,她只說了一句話,“我的人生既不幸又幸運,但既然都到了這種時候,我絕對不能倒下去,我必須給自己一個交代。”
“給自己一個交代”才是你在當下這場戰斗中重要且唯一的理由。
03
如果把年輕理解為一種充滿可能性的狀態,你會發現,“越活越年輕”不只是一句美好但虛妄的托詞,更是那些“和時間做朋友”的人的真是生活狀態。
身邊總有那么兩類人,一者無論什么時候看到他們都在忙碌和學習,他們的努力全部都落在了實處,工作成績越來越好,個人能力越來越突出,來往的人群越來越豐富,就連出去旅游的選擇,都顯得越來越高大上。
讓人產生的感覺是什么?不是他們在炫耀,而是深深的危機感,是害怕。不同職業之間,是可以聊天的,然而不同階級之間,就很難聊了。他們跑的那么快,一不小心,就把所有人都甩在了身后。
另一類人呢,他們也會試圖去努力,他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今天要看書到12點,明天要把專業知識撿起來。可在這個過程里,總不能有效而細致的完成每個時段的“當日清單”,于是看起來他們每天都在自我提升,實際上卻是一事無成。
人生是你自己的,改變也是你自己的,和時間做朋友,經歷老去的過程,才能收獲一顆真正年輕的心。
也正是因為這樣,你的每一段“那幾年”都彌足珍貴,都值得你去傾注全部的熱情擁抱新事物和新想法,從舊我中蛻變出新我。哪怕五十歲,也能煥發出第二春。
愿你有一天,能靠自己的雙手,成為你最想要成為的人,過你最想要過的生活。
喜歡是最大的贊賞,評論是最好的鼓勵。
看得上的就戳下關注咯~
轉載請私信,不告而取視為竊也,保留所有追責權利。
有寫的不好的地方歡迎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