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中國教育改造》(1918-1928? 32篇論文+自序)
《自序》
這部書代表我在中國教育里摸黑路所見著的幾線光明。從“教授”寫到“教學”,從“教學”寫到“教學做”,人家怕要疑我前后思想矛盾。其實我的矛盾處,便是我的長進處。當選擇舊稿時,我曾下了一個決心,凡是為外國教育制度拉東洋車的文字一概刪除不留,所留的都是我所體驗出來的。所以我所寫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P3
《試驗主義與新教育》(1919)
新教育與舊教育之分,其在茲乎?夫教育之真理無窮,能發明之則常新,不能發明之則常舊。有發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明之力者雖新必舊。故新教育之所以新,舊教育之所以舊,亦視其發明能力之如何耳。
發明之道奈何?曰,凡天下之物,莫不有賴于其所處之境況。境況不同,則征象有異。故欲致知窮理,必先約束其境況,而號召其象征,然后效用乃見。此試驗之精神,近世一切發明所由來也。P5
教育之所以舊者五:一曰依賴天工;二曰沿襲陳法;三曰率任己意;四曰儀型他國;五曰偶爾嘗試。
《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1918)
職業學校有生利之師資、設備、課程,則教之事備;學生有最適之生利才能興味,則學之事備。前者足以教生利,后者足以學生利:教與學咸得其宜,則國家造就一生利人物,即得一生利人物之用,將見國無游民,民無廢才,群需可濟,個性可舒。然后輔以相當分利之法,則富可均而民自足矣。P17
《教學合一》(1919)
我看來,教學要合一,有三個理由: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
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
總之: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是教學合一的三種理由。第一種和第二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應該和學生的學聯絡;第三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應該和先生的學聯絡。有了這樣的聯絡,然后先生學生都能自得自動,都有機會方法找那無價的新理
了。P18-20
《第一流的教育家》(1919)
我們常見的教育家有三種:一種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會運動,把持,說官話;一種是書生的教育家,他只會讀書,教書,做文章;一種是經驗的教育家,他只會盲行,盲動,悶起頭來,辦……辦……辦。P21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說,創造、開辟都要有膽量。在教育界,有膽量創造的人,即是創造的教育家;有膽量開辟的人,即是開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P22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1919)
近世所倡的自動主義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學;二、體育注重自強;三、德育注重自治。所以,學生自治這個問題,是自動主義貫徹德育的結果,是我們數千年來保育主義、干涉主義、嚴格主義的反應,是現在教育界一個極重要的問題。P23
學生自治: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P23
學生自治的好處:
第一,學生自治可為修身倫理的實驗。學生自治若辦得妥當,可算是實驗的修身,實驗的倫理,全校就是修身倫理的實驗室。P25
第二,學生自治能適應學生之需要。P26
第三,學生自治能輔助風紀之進步。P26
第四,學生自治能促進學生經驗之發展。P26
學生自治的標準:
第一,學生自治應以學生應該負責的事體為限。學生愿意負責,又能夠負責的事體,均可列人自治范圍,那不應該由學生負責的事體,就不應列人自治范圍。
第二,事體之愈要觀察周到的,愈宜學生共同負責,愈宜學生共同自治。
第三,事體參與的人愈宜普及的,愈宜學生共同負責,愈宜學生共同自治。
第四,依據上列三種標準而訂學生自治的范圍時,還須參考學生的年齡、程度、經驗。P28
《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1924)
若一任學生趨樂避苦,這是哄騙小孩的糖果子,決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P37
我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學問,用美術的精神在事上去謀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鍛煉應變。我們愿意一同努力朝著這三個目標行走。活一天,走一天;活到老,走到老。P38
《我們的信條》(1926)
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
我們深信教育應當把環境的阻力化為助力。
我們深信教法學法做法合一。
我們深信教師應當做人民的朋友。
我們深信鄉村學校應當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
我們深信鄉村教師應當做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
我們深信鄉村教師必須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
我們深信鄉村教師應當用科學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術的觀念去改造社會。P75
《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1926)
教法、學法、做法是應當合一的。
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怎樣教就怎樣訓練教師。P76
《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
活的鄉村教育要有活的鄉村教師。活的鄉村教師要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活的鄉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學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P85
《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答客問》(1926)
教學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P89
《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1927)
“教育以生活為中心。”這句話已經成為今日學校里的口頭禪。但是細考實際,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關。P97
《平等與自由》(1927)
“在立腳點謀平等,于出頭處求自由。”P104
《教學做合一》(1927)
從廣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與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分別。實際上,如果破除成見,六十歲的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好些事情。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因為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P106
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因為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P106
做是學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P106
《在勞力上勞心》(1928)
昨天我講《教學做合一》的時候,曾經提及“做”是學之中心,可見做之重要。那末我們必須明白“做”是什么,才能明白教學做合一。P108
所以單單勞力,單單勞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須是在勞力上勞心。P108
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勞力上勞心,便可無廢人,便可無階級。P109
《以教人者教己》(1928)
這學理就是“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之親切。“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P112
《答操震球之問》
小孩是怎樣教別的小孩呢?他在做上教。他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時比教師大得多。所以好父母、好教師都要為兒童擇友,運用小孩教小孩。不但如此,小孩也能教成人。小孩的一舉一動也影響到成人。成人無論“石化”到如何程度,除非是進了棺材,都是免不了要受兒童的影響的。P113
不愿拜小孩子做先生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小孩子也是教學做合一。P113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1928)
教育者的使命是要運用好孩子化壞孩子,不應當把好孩子和壞孩子分開。更不應當以為富貴人家的孩子是好孩子,貧苦人家的孩子是壞孩子;尤其不可遷就富貴人家的意見排斥貧苦人家的兒女。P116
《集外文匯》
《試驗主義之教育方法》(1917)
教育為群學之一種,介乎形而上學、形而下學之間。故其采用試驗方法也,較遲于物理、生物諸學。然近二百年來,教育界之進步,何莫非由試驗而來?P208
《師范生應有之觀念》(1918)
教育能改良個人之天性。人之性情有善有惡,教育能使惡者變善,善者益善。P218
今世界上有四種教育家:一、政客教育家,藉教育以圖政治上之活動;二、空想教育家,有空想而未能實行;三、經驗教育家,以經驗自居,不肯研究理論;四、科學教育家,則實用科學以辦教育者。中國現在教育家只有政客、空想、經驗三種,但教育以科學教育為最重要,故男女師范生當專心致志、抱定主義、以教育為專門職業,則何人不可幾,何事不可為耶?P220
現任教育者,無不視當教員為苦途,以其無名無利也。殊不知其在經濟上固甚苦,而實有無限之樂含在其中。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長大之;目視后進骎骎而上,皆我所造就者。其樂為何如耶!P221
《戲劇與教育》(1918)
關于演者之影響
一、教育貴宜適性
二、教育貴發舒
三、教育貴中節
四、教育貴群效
關于觀者之影響
一、教育貴備正當之消遣
勞思逸,疲思安,人之情也。安逸而不得其道,適傷其生。故教育之目的不徒教人作業,抑且教人消閑。有正當之作業,有正當之消閑,庶乎無大過矣。
二、教育貴養正當之情操
戲劇能傳人成敗憂樂,引人人勝,是不特能興人之情操,亦且能鍛煉之也。
三、教育貴探有生之方法
戲之能力則大矣!善用,則社會可以改良;不者,用之風化足以敗壞。是不可以不慎也。P241
《介紹杜威先生的教育學說》(1919)
他的著作當中,和教育最有關系的,一是《平民主義的教育》,二是《將來的學校》,三是《思維術》,四是《試驗的倫理學》。這四部書,是教育界人人都應當購備的。P256
《試驗教育的實施》(1919)
(一)應該注意試驗的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切教學方法的根據,要想在教學上求進步,在心理學上注重試驗。P262
(二)應該設立試驗的學校
(三)應當注意應用統計法
教育的原則,不是定于一人的私見,也不是定于一事的偶然。發明教育原理的,必須按著一個目的,將千萬的事實征集起來,分類起來,表列起來,再把它們的真相關系一齊發現起來,然后乃能下他的判斷。這種方法,就叫做統計法。P263
(四)應該注重試驗的教學法
試驗的教學法,有一個最要之點,這要點就是如何養成學生獨立思想的能力。P263
《新教育》(1919)
新學校
學校是小的社會,社會是大的學校。所以要使學校成為一個小共和國,須把社會上一切的事,揀選他主要的,一件一件的舉行起來。不要使學生在校內是一個人,在校外又是一個人。P268-269
新學生
“學”字的意義,是要自己去學,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說什么,學生也說什么,那便如學戲,又如同留聲機器一般了。“生”字的意義,是生活或是生存,學生所學的是人生之道。P269
新教員
新教員不重在教,重在引導學生怎么樣去學。對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認定教育是大有可為的事,而且不是一時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不但大學校高等學校如此,即使小學校也是大有可為的。P270
第二,要有責任心。
第三,做新教員的要有共和精神。
第四,要有開辟精神。
新課程
這要從社會和個性兩方面講。從社會這面講來,要問這課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更從個性的一面講來,誰的事教誰,小孩子的事教小孩子,農人的事去教農人,方才能夠適合。P271
新教材
新教育的考成
我們做教員的,不但教學生,又要想法子使得社會上的人對于教育認為必要。P273
《活的教育》(1921)
教育可分為三部:
A.死的教育;
B.不死不活的教育;
C.活的教育。
死的教育,我們就索性把它埋下去,沒有指望了!不死不活的教育,我們希望他漸漸地趨于活。活的教育,我們希望他更活!P340
我現在把這活的教育,再分做三段講:
我們教育兒童,第一步就要承認兒童是活的,要按照兒童的心理進行。
我們如果承認教育是活的,我們教育兒童,就要根據兒童的需要的力量為轉移。
辦教育的,就要按著時勢而進行,依合著兒童的本能去支配。
一、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
二、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
三、要拿活的書籍去教小孩子。
我們現要希望教育成活的,當教員的就要多看書——多看些活的書,好去供給學生的需要,養成新而且活的學生。這就是我講的Education of life
《平民教育實施法》(1924)
實施平民教育有兩個法子:一個是開飯館的法子;一個是家常便飯的法子。開飯館,就是開辦平民學校;家常便飯,就是使得各個家庭、店鋪、工廠、機關,自己都有一部分人去教其他一部分人。P519
《<小學課程概論>序》(1924)
蓋課程為學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課程得有圓滿解決,則其他問題即可迎刃而解。P550
《同到鄉下去》(1924)
男學生,女學生,結了婚,做先生。
那兒做先生?東村或西村。
同去改舊村,同去造新村。
舊村魂,新村魂,
一對夫妻一個魂。P552
《平民教育概論》(1924)
教育組織最要符合社會情形和人民生活的習慣。因此我們對于平民教育,主張采用三種形式,以適應各種人民的需要:
1.平民學校
2.平民讀書處
3.平民問字處
社會上有三種人:(一)是自動要讀書的;(二)是經勸導后才愿讀書的;(三)非強迫不愿讀的。我們就經驗上觀察,十人中怕有三人或四人非強迫不行;此外還有二人或三人,有了強迫的辦法就可趕快去讀。所以強迫是必要的。P570
第二卷
《教學做合一討論集》(1927—1929論著、講話? 8篇)
上編? 理論之敘述
《行是知之始》(1927)
陽明先生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為不對,應該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P4
《生活即教育》(1929)
“教學做合一”和“教育即生活”的理論有什么關系?這是曉莊同志時常遇到的一個問題。
我可以說,“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論,也就是現代教育思潮的中流。我從民國六年起便陪著這個思潮到中國來,八年的經驗告訴我說“此路不通”。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才悟到“教學做合一”的道理。所以,“教學做合一”是實行“教育即生活”碰到墻壁把頭碰痛時所找出來的新路。“教育即生活”的理論,至此乃翻了半個筋斗。P7
沒有“教育即生活”的理論在前,決產生不出“教學做合一”的理論。但到了“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形成的時候,整個的教育便根本的變了一個方向,這新方向是“生活即教育”。分析開來:康健的生活便是康健的教育;勞動的生活便是勞動的教育;科學的生活便是科學的教育;藝術的生活便是藝術的教育;社會革命的生活便是社會革命的教育。P7
從這個理論里面我們可以推出下面的結論:
一、是生活便是教育;
二、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壞生活便是壞教育;
三、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
四、所謂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P8
下編? 問題之討論
《湘湖教學做討論會記》(1928)
一、“道爾頓制”與“教學做合一”之異同?
“教學做合一”是以生活為中心——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所有的問題,都是從生活中發生出來的。P10
二、“教學做合一”的兩大涵義?
教學做合一有兩種涵義: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說明。P10
在方法方面,它主張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說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乃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學也不成學。P11
三、區別“有意義的做”和“無意義的做”?
有有意義的做與無意義的做。
人家怎樣做,我也怎樣做,而不求其所以然,便是無意義的做。在勞力上勞心,手到心到才是有意義的做。P12
做什么事,便看什么書,問什么人,用什么工具,那么才做得好,學得好,教得好。P12
四、社會改造教學做宜如何去干?
教員的天職是變化,自化化人。雖然不容易學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但是至少要看重變化。普通許多做教員的,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心思我們應該著實革除!無論什么人,一說到當教員,必得有個理想的社會懸在心中。P13
《答朱端琰之問》(1929)
一、什么是“做”?
“做”字在曉莊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干,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P18
中國教育的一個普通的誤解是以為:用嘴講便是教,用耳聽便是學,用手干便是做。這樣不但是誤解了做,也誤解了學與教了。我們主張教學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對事說是做,對自己之進步說是學,對別人的影響說是教。P19
二、以實際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否能夠顧到人生的全部?
教學做有一個公共的中心,這“中心”就是事,就是實際生活。P20
三、小孩子也是教學做合一嗎?
我們可以說:“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們也可以說:“教學做合一便是生活”。倘若我們贊成“生活即教育”的主張,那末,生活教育必是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內之教與學,必是以做為中心。P25
四、教學做合一不忽視了精神活動嗎?
我們既以在勞力上勞心算為“做”的定義,當然不能承認身體與精神分家。自動的涵義便同時具有力與心之作用,即同時要求身體與精神之合作。P25
五、教學做合一不太偏重技能而忽略知識嗎?
六、教學做合一究竟是什么?它的效用如何?
現在歸納起來總答如下:
(一)要想獲得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
(二)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
(三)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齋夫自由談》(1931—1932)
本書是陶行知在擔任上海《申報》顧問期間,在“自由談”專欄中所發表的一百多篇雜文的結集。
《學生的精神》(1925)
學生求學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應付環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P222
《學做一個人》(1925)
何種人算不是整個的人呢?
1.殘廢的;2.依靠他人的;3.為他人當做工具用的;4.被他人買賣的;5.一身兼管數事的
作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我們可以在物質的環境里站個穩固。
(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獨立的職業——要有獨立的職業,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會的報酬。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
我們要應用學理來指導生活,同時再以生活來印證學理。P237
《我之學校觀》(1926)
學校的勢力不小。他能教壞的變好,也能教好的變壞。他能叫人做龍,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幾歲,也能叫人早死幾年。P251
學校以生活為中心。P251
學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學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為中心的,才算是活學校。死學校只專在書本上做工夫。間于二者之間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學校。P251
學校生活只是社會生活一部分。學校不是道士觀、和尚廟,必須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要有化社會的能力,先要情愿社會化。P252
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全校師生應當以美術的精神共同改造學校環境。P252
我們要學校生活長得敏捷圓滿,就得要把他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陽光底下可以滋長,黑暗里面免不掉微生物。所以我主張學校要給人看。做父母的、管學務的,以及納教育稅的人,都要看學校。要學校改良,做校長的、做教員的,都要歡迎人參觀批評,以補自己之不足。學校放在太陽光里必能生長,必能繼續不斷的生長。P253
《教育改進社特約鄉校教師研究會成立紀事》(1926)
(一)農村學校教師一方面教學生,一方面間接的教學生的家人,或者每星期每月邀他們來用種種的娛樂如留聲機一類東西,助他們的興趣,漸漸輸入需要的知識。
(二)組織巡回圖書館,圖書由四校合購,輪流閱覽。
(三)組織鄉村教育成績展覽會,促進社會一般人的注意。P260
陶知行提議:幻燈由農村生活改進會借用,留聲機由我同王伯秋先生合辦。P261
《中華教育改進社設立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第一院簡章草案》(1926)
本院培養人才以下列三事為目標:
一、農夫的身手,
二、科學的頭腦,
三、改進社會的精神。P267
《把小孩子送到學校里去》(1927)
活人讀活書,字字如真珠。
活人讀死書,愈讀愈變迂。
活人不讀書,不如老母豬。P306
《小學目標案》
小學教育應培養手腦雙全、志愿自立立人的兒童。
目標如下:
1.康健的體力;
2.勞動的身手;
3.科學的頭腦;
4.藝術的興趣;
5.團體自治的精神。P327
《設立教育研究所案》
中小學教育為國家根本大計,必須運用科學方法,分析研究,實地試驗,方能免人歧路。吾國辦教育的人,多半是為外國教育制度拉東洋車,一國拉厭了,又換一國,到底是拉來干嗎?我們應當覺悟,惟獨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建設適合國情的教育。P330
《地方教育與鄉村改造》(1929)
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我們一提及教育便含了改造的意義。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這地方感受他的熱,熱到極點,便要起火。“一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有這樣的力量。教育又好比是冰,冰到的地方,必使這地方感受他的冷,冷到極點,便要結冰。教育有力量可以使人“冷到心頭冰到魂”。或是變熱,或是變冷,都是變化。變化到極點,不是起火便是結冰。所以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P352
社會是個人結合所成的。改造了個人便改造了社會,改造了社會便也改造了個人。P352
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的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P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