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故事》、《時代呼喚陶行知》等文集,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教育理念。就像大海中的導航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我深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和班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下幾點是本人學習的體會與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
注重榜樣的激勵力量
? 陶行知先生說的“名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德育教學中,一但自己言行不一,德育的影響也很難在學生心中扎根,無法真正提高德育的實效。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在注重知行(德、智)統一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和行動體驗,即如何使學生知行達到和諧統一,真正使學生達到“學做真人”,成為真、善、美的人。教育工作者就應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幫助、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以及在這種人生觀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道德、品質、意志。由于教師的勞動具有“主體性、示范性”特點,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可塑性”的特點,老師的言行舉止、品德才能、治學態度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因此德育需要我們老師時時做一個有心人,在能引起學生共鳴的一切活動中喚起學生追求真善美之人格,在潤物無聲的境界中內化其道德的行為。
? ? ? 兒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示范,要求學生做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有目的地選擇榜樣,樹立榜樣,強化榜樣的形象和作用。
其一,在平時,我如見到地上有紙屑,就拾起來,教師對學生的德育,首先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其二,引導學生觀看祖國60周年的“閱兵大典”,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其三,抓住各種時機,給學生講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科學家是如何克服各種困難,刻苦鉆研,獻身科學等等。
二、注意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 ? 班級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單位,只有營造一種活潑、和諧的班級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要做到關注細小活動,滲透關愛教育;創設良好環境,形成關愛氛圍;巧用生活情節,促進關愛行為的形成。我們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對孩子來說受益非淺。我們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感受到接納、關愛、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呆板的言語說教。于是我們注重:其一,根據小學生調皮好動、好勝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年齡特點。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各種條件:在班上組織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課外活動,如表演、出個人小報、體育競賽等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責任感和義務感,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與自制力。如科技月,組織學生每人至少看一本科技書,展開想象的翅膀人人動手制作科技作品,班級出一期板報。通過實踐,學生從中懂得凡事要多動腦筋,找竅門,體會手腦并用的益處。又如校園藝術節,班級開展了“詩歌朗誦比賽”、“經典誦讀比賽”? “小小故事大王”、“畫一畫”、“美麗的校園”、“我喜歡的景點”“攝影賽”、“跳繩比賽”“體操比賽”等活動,形式多樣,趣味性強,學生有了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參與意識日益加強,自理自治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其二,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從而認識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關心集體,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并鍛煉膽量。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動,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學校宣布獨立,乃是練習自治的道理。”于是我們要求學生認真做好值日班長制,在課余時間上,讓學生寫一寫《老師,我想對你說》,架起溝通師生的心靈之橋,鼓勵學生大膽地向老師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煩惱與困惑。課堂上,教師多用肯定、贊揚和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如告訴學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會”、“我相信你”┉┉等等鼓勵之語言,使每個學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 其三,要求全班同學輪流寫班級日記,記錄下每天的成長。
三、教做學合一
在教育時,要時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樂育英才”為座右銘。我們的教育要以孩子的生活為中心,反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學做合一則是實現科學教育的方法。生活教育理論在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的教育理論。學習他的這一思想,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對當前小學教育的實施,開展創新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陶行知認為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中心,“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教”。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就是應用了這一教育方法。美術課在開展“可愛的動物”這一主題時,手工是制作的事,便須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為做好這一玩教具而講解,講解也是做,學生為了做好會爬的動物而動手,也是做,這就是制作玩教具“可愛的動物”的教學做的合一。可見,教學做合一是一個以“做”為中心的整體過程,而且做是以“事為主體”圍繞這個“事”的講解、示范和操作等一切活動都是“做”,我們不能只是教師在講解,孩子在看,材料及其匱乏,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是不符合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論的。
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今教師的教育觀念正悄悄發生著轉變,教師對孩子少了一些苛求,多了一些寬容和了解。孩子們奇特而又稚氣的思維,不再受到譏諷和嘲笑,而是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師的理解。
1、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我們應當經常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說的:“我們發現了兒童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比如在一次美術課上,我采用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我請學生把線寶寶跳舞轉圈的姿勢用筆描述下來,然后要他們根據這個圈想象變東西。孩子們苦思冥想地畫開了:變輪胎、變小鳥、變螃蟹、變孔雀、變小豬……想象的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2、教學生學會運用競爭力
因為競爭是相同客觀條件下的主觀對抗,故而它可以使大腦興奮,思維緊張,以迅速排除對思維主題的干擾,提高思維的品質和創造素質。競爭又可以明確思維動機,提高思維的力度和速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各種創造因子的能量,提高思維的效率。?
? ? ? ? 陶行知先生說:“有行動才能得知識,有知識才能創造,有創造才有熱烈的興趣。”為了培養競爭意識,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讓學生學會競爭。例如,在美術日常教學活動中,為讓學生有競爭意識,我就組織了一個畫畫接龍游戲,看哪一個組畫得最快最好最貼近主題。這種競賽游戲,帶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對抗性,它令學生精神振奮,孩子們手腦并用,在操作中鞏固知識。同時在競爭中,群體思維間信息交流與反饋,形成共振,令思維的翅膀翩翩起舞,從而使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3、教學生學會質疑
? ? 質疑發問,不僅是對舊知識缺陷的挑戰,也是新知識產生的萌芽,如果只會循前人的思路,重復前人的足印,囿于前人的見聞,是提不出問題的。所以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與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多么驚人的相似。學生好奇好問,這正是培養創造思維的最好條件。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把他們天真的好奇欲誘導到科學的軌道。要鼓勵學生提問質疑,特別要鼓勵學生在不疑之處發疑。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教育離不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就像黑夜的大海需要明燈的指引,當我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惑時,陶先生的教導將給我們指明方向。新時代新氣象,我們作為教育者應給予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新的內涵,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在理論與實踐的搓揉中提煉教育的真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時代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值得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去實踐與思考,我們應在實踐中反思,從多方面去驗證、體悟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樹立進取心和責任感,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