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理想的新學校是:以生活為中心,不只是在書本上做功夫;師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為生活和教育的出發點。
2019-08-08 07:06 來源:中國教育文化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為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一個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
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于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教法和學法都來源于做法,統一于做法。
四種精神是:“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五大主張是: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學思想,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都是具體的教學方法。
在勞力上勞心,即主張手腦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張教學相長;即知即傳,則是主張隨學隨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為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原則。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從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新教師
陶行知說:新教師不重在教,重在引導學生怎樣去學。對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責任心、同理心、要有開辟精神和試驗精神。
1、新教師要有信仰心
陶行知說,教師要樹立“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難,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堅定志向。教育的樂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長大之;日視后進,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著”。
2、新教師要有責任心
陶行知認為,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望遠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要通過學問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為學生創設激發興趣、開啟智慧的主動探索之旅。
3、新教師要有同理心
教師要具備“孩子的心靈”,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天地,發現他們潛在的創造力。教師若不肯向學生虛心請教,便不會知道他的環境、能力、需要,那么,教師就不能教導他。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教育者應“以學生之樂而樂,以學生之憂而憂”。
4、新教師要有開辟精神
陶行知說,一流的教育家, “一是敢探索未發明的新理;另一個是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敢探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勇于實踐和探索。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拓精神。將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經驗輻射給他人或其他地區,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5、新教師要有要有試驗精神
引導學生努力求學,永遠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陶行知認為,引導學生努力求學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好學的教師、同學;二是可學的工具;三是必學的督促。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自己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
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新學生
1、“學生”二字的含義
陶行知說:“學”字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學,并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思,是生活或者生存。將兩個字放在一起來看,就是自主地學會生活,也就是學習人生之道。
2、整個生活都是學習過程
每天的一舉一動,都在著力將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備、最有精神地位的學生,就是陶行知眼中的新學生。無論是在學校的課堂里,還是課外參與的各種活動,或者回到家里的生活,都是在學習。
3、應當具備三個要素
陶行知認為新學生要有健康的身體:將強身健體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主動地加以落實;要有獨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具備依據事實作出判斷的素養;要有獨立的職業意識:能在多樣化的實踐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職業之間的關聯,而不是依據自己的考分來決定學習什么。
4、在學校里培養學生自治
陶行知指出,在學校里學生自治有三個要點:一是班級、學校全體學生的參與是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模仿社會化的環境,練習自治。將這三個要點合在一起就是“學生結團,學習自己管理自己”。陶行知強調,要將學生自治作為一件大事來做,當個學問去研究,當個美術去欣賞。
新學校
1、新學校的定位
理想的新學校是:以生活為中心,不只是在書本上做功夫;師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為生活和教育的出發點;不僅學校的教育要學而不厭,職員也應該學而不厭;學校必須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師生要以美術的精神共同改造學校環境;人人都應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2、新學校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掛在嘴上,并沒有真心將學生放在心上。陶行知說:“看學校的標準,不是校舍如何,設備如何,乃是學生生活活力豐富不豐富。
3、家長愿意把子女送來入校求學在陶行知看來,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是看家長是否真心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來入校求學。這是衡量一所學校是否是新學校的重要指標。新學校要敢于歡迎大家參觀和批評。
新教育的功能
新教育的功能:一是改良個人之天性,二是養成團隊合作的好習慣,三是傳承優秀的文化,四是成就教師自己的事業,讓教師自己感受到一輩子從事教育事業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情,愿意沉下心來將這件事情做好。
新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倡導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養成“自主”、“自立”、和“自動”的國民。“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立”就是能自衣自食,不依靠別人。“自動”就是自己主動是發自內心的意愿,是天下之樂而樂之”的內在表現。
新教育的標準
陶行知認為,衡量你所從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個基本的標準:一是“自新”,依據自身實際,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二是“常新”,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每天都要做,日日新。三是“全新”,新教育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還是既有的教育傳統,僅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稱不上新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