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全名Clinton Richard Dawkins,FRS,FRSL,1941年3月26日-)是英國杰出的進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科普作家,他同時也是當代最著名的無神論者之一。道金斯原為牛津大學科學教育講座教授,現任英國人文主義協會副主席,并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士、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士同英國世俗公會榮譽會員。他除了《自私的基因》外,還寫過其他的一些關于進化的書,《盲人鐘表匠》、《流出伊甸園的河》這兩本比較容易找到,都是關于進化的書,其中《盲人鐘表匠》在我校圖書館可以找到。我的一些觀點和思路就是來自以上三本書,主要是《自私的基因》。
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作者主要闡明了基因的徹底的自私性。基因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復制自己,而肉體只是基因復制自己的工具,當任務完成后,就被拋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因為你的肉體對基因已無用處,因為它基因進入你孩子的體內。這個事實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象。現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生活中為何有無數的騙子?知道一點進化論的人會想,既然進化是由低級到高級,那我們的生活也應該會一天天的進步,可事實上,人類進化了上百萬年,騙子卻從未消失,而且現代社會反而好象越多。首先進化論不保證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而且現在很多科學家已經拋棄了“高級”和“低級”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不客觀,你無法定義“高級”和“低級”。大腸桿菌按你們的定義夠低級的了吧,但它可以在試管里利用簡單的營養迅速繁殖,你能嗎?當然我們能看書寫字,大腸桿菌也不能。所以我們只是適合不同的環境的生物,各有優勢。除掉高級和低級的概念,我們借用理查德·道金斯的理論來分析社會為何有這么多騙子。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理查德·道金斯曾舉例在一個物種中有【7704 3175】和鷹派兩種情況,利用數學分析的結果是,在正常的群體中,兩中派是并存的。生活中騙子和好人也是一樣。基因是自私的,其實人性也有自私的一面,每個人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擴大自己的利益,這是我們討論的基礎。一個都是騙子的社會是不穩定的,因為大家都不干活,都想騙別人,但一個全是好人的社會一樣是不穩定。因為人性自私的一面會驅使一些人變成騙子,而因為周圍都是好人,所以行騙是很容易的事情,結果是騙子得到更多的利益,從而驅動更多的人去變成騙子,直到整個社會很警惕,當騙子變的越來越困難,最后當騙子的收益和付出平衡,這個社會就不會有更多的人再去當騙子,最后好人的騙子形成一個比例,達到穩定狀態。當然具體分析很復雜,而且這里我們只把人當成利益的動物,實際上人的行為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結論卻是正確的,就是騙子不可避免。大家都可能很悲觀,其實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減少騙子的數量,前面說過,當騙子的原因是收益大于付出,如果我們改變環境,加大懲罰力度,這樣就能減少騙子的數量,比如外國發達國家騙子相對比較少,原因就是他們的環境讓當騙子代價很高。從這個分析我們也能看出,改善社會環境實際不能主要靠道德,道德在利益面前永遠不可靠。
為何我們都喜歡漂亮的異性?漂亮到底表示什么,這么值得我們去追求?這個要從人的生物學本性說起,因為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動物也是一樣喜歡漂亮,而我們繼承了這一特性。可動物為何喜歡漂亮?漂亮對它們來說,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根本不能幫助基因進行復制。實際情況是,某些生物太過追求漂亮,以致于大大降低了生存的可能,比如孔雀,那長長的尾巴,不但浪費的能量,而且增加了被捕食者捕獲的可能性,而愛爾蘭麋鹿,我們認為正式因為它的太大的角導致了它的滅亡。這樣分析起來好象和進化論相矛盾,但仔細分析下去,你會發現,這正是進化論的證明。性的出現是生物學進化的一個大事,盡管性的作用,現在還有爭議,但性的出現是事實。在相對“高等”(請原諒我用了這個被我否定了的詞語,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能理解這個詞語)的動物里面基本上都是有性繁殖,除了極特殊的一些爬行類外。性的出現直接導致了不同的繁殖策略。一個是母性的繁殖策略,是一個穩定性的投資,一個是父性的繁殖策略,是一個投機型的投資。因為胎兒是在母親體內長大,對胎兒的投資,肯定是母親大于父親。從繁殖的策略來看,好象雄性占便宜,因為前面我們說了,基因的唯一目的就是復制自己,雄性是很容易做到這一點,就是和不同的雌**配,而雌性因為懷孕和哺育后代,不可能養太多的幼崽。但實際情況是,并非所有的雄性都有機會交配生子。
基因這么自私,人類社會的前途是否很令人失望?如果你仔細看《自私的基因》這本書,會發現,基因是自私的,并不意味著個體的自私,比如母性的偉大于無私。當然我們可以用基因的自私性來解釋個體的無私性,母性的偉大只限于對自己的孩子,而孩子身上有母親一半的基因,從這個角度講,是基因操縱母親去愛孩子,從而保證基因的傳遞,在這里,我僅僅是一個分析,并不是否認母親的偉大。基因的自私可以解釋在親屬之間的利他行為。人不是純粹的動物,如果簡單的把動物的一套理論套在人身上,肯定是不合適的。迄今為止,人是唯一認識到基因的自私性的動物,也是唯一能擺脫基因控制的物種。比如計劃生育,對動物來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人類可以為了個體的利益而犧牲基因的利益。對于人類來講,除了生物上的基因,還有一種文化上的基因,《自私的基因》里面稱為meme。一個思想,一個音樂片段,一種宗教,都可以看成文化基因,非常有意思的是,文化基因和生物學基因一樣,也是自私的。比如,現在世界不和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宗教糾紛,我們可以把宗教糾紛看成文化基因為了擴大自己的底盤而做的斗爭,每個宗教都擴大自己信徒的數量,而前提就是減少其他宗教的信徒,這就是其自私性。現在流行的博客也可以看成文化基因,起目的就是擴大自己思想的影響,讓其廣為流傳。基因的自私性是其本質,也是其生存的前提,本身無所謂好壞,但當與其他的個體相處時,有時候會產生摩擦,從而表現出不利于社會的一面,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我相信一定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把握好去控制,充分利用基因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沒有基因,就沒有我們個體,也就沒有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