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暫未完結) 唯心主義同唯物主義相對立,唯心主義旨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我把它放在我的愛情觀上談一談。我的主要論點是:一、愛情的本質;二、唯物主義沒有愛情;三、精神追求(“性愛”與“過日子”)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四、我的愛情觀。
一 、 什么是愛情?愛情是基于主觀意識產生的還是物質意識產生的?物質意識下能否產生真正的愛情?
1、愛情的表象本質。
? ? ? 我們單從愛情的表象去看, “愛情”這個詞語,由“愛”和“情”組成,這個愛當然指愛情中的愛,而非親情,友情之間的愛;而“情”,就是因愛而產生的感情,綜合起來,愛情的含義就是:雙方在想愛的過程中產生的感情、情愫。
2、從對稱辯證法看愛情的內向本質以及愛情的始發點與唯心主義之間的關系。
①、我們愿望中的愛情。
? ? ? ? 假設1:某天,我在工作時遇到了挫折,回家后心情可能有些疲憊,而我的愛人端了杯水放在桌子上,輕輕的抱抱我——我希望我的愛情是這樣,與之對稱的便是——我并不希望回家后遭到無視和冷眼。
? ? ? 假設2:某個階段你失業了,生活拮據,而你的愛人從一始終,每日微笑著鼓勵我,你們很快就等到了自己的春天,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的愿望。與之對稱的便是——你們并不希望在困難時期被拋棄。
②、 愛情的內向本質。
? ? ? ? “愛”是人的主觀愿望中、存在的對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體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對美好事物和與之相對的感受。
? ? ? ? “愛情”是在實踐主觀愿望的過程中,在對美好事物的體驗、享受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勵、和相濡以沫的陪伴。
? ? ? ? 那什么是“在對美好事物……形成不美好事物?”后面我們會談到。
③愛情的始發點與唯心主義之間的關系。
? ? ? 當我們談到愛情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什么?我問我身邊的一個朋友:“當你聽到愛情這個詞的時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我寶貝。”然后我繼續追問:“你覺得愛情的始發點是什么?”? “耍流氓!”
? ? “耍流氓”這個詞聽起來并不那么善良,但他說到點子上了,他繼續補充:“你可別笑,人都是這樣,長大了不管是心里還是身體上都會好奇,完了談對象了慢慢就會依賴,然后變成了愛情。”
? ? ? 我們之間的談話,不管是耍流氓還是好奇或者依賴,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他內心出發的對美的追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沒有外界因素影響他,這是純潔的沒有目的的,這才叫愛情。而他的觀點和大多數專業研究愛情的人不謀而合,“性”從某一方面來講,就是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就是愛情的起源。
? ? ? 3、為了物質去談戀愛能否產生真正的愛情?
? ? ? 我相信幾乎每一個人都聽過類似于這樣的話題:“某某家里特別有錢、某某特別有錢,有能力,長的又帥,所以某去追某某,最后在一起了。”那我們基于這個話題來討論一下——
? ? ? ? 這段話的第一句,提到了錢!錢就是物質,而愛情的本質是什么?我們前面討論過,是純潔的,是由內心出發的沒有目的性的美麗的愛情,那么加上錢,從前的角度去出發,就給純潔的愛情加上了框架,因為某是基于物質才去追求某某的,這就是真正的愛情與基于物質而產生的戀愛關系,它不是真正的愛情。
二、唯心主義的精神享受與唯物主義的物質世界之間的關系——愛情本源不需要物質、物質是愛情發展過程中的附屬品。
1、愛情中的“性生活”是基于唯心主義而產生的非唯物主義的愛情催化劑
①、百度百科中對于性生活的解釋
? ? ? ? 性生活是指為了滿足自己性需要而進行的性接觸,包括擁抱、接吻、愛撫、性交等,性生活不限于性交。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②、百度百科中對“性生活”的解釋,是基于“唯心主義”對美的選擇的結果。
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在“性生活”方面的辯證。
①、為了物質而而發生的對于“性行為”是不是性生活?愛情中的“性生活”具不具有唯物主義屬性?——不具有。
? ? ? ? 有人認為,性生活帶有唯物主義屬性。比如“古代的“青樓”,近代的“妓院”,現當代或存在的地下賣淫,這些都帶有交易色彩,交易的從本質上來講也是一種生產關系,這個生產關系與《資本論》第二卷里所談論的資本流通過程——即除了直接生產過程外,把交換過程加進來了——這里的性交易在某一方面也是一種交換過程,恰恰《資本論》的指導核心就是唯物史觀,這樣“性生活”就帶上了唯物主義的烙印。對此我的辯解是:不論青樓女子、妓院、地下賣淫活動等一系列“性生活”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性交易,這種性行為只能叫做“性交易”,這也符合某些唯物主義的觀點,既然是性交易,它就不能被歸類到“性生活”,因為我們一直論述的,愛情中的性生活是人們對“美”的追求。性交易是收到外界因素,也就是物質的影響,具有了目的性,它最終的目的是通過性交易獲得金錢,這當中沒有純潔美好的性體驗,不能稱之為性生活,性生活是人的內心自發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它自始至終都沒有目的性,如果有,也是它本身或它本身對性體驗的美好追求和行動。所以,我認為所有的性生活都不具有唯物主義的物質屬性。
②、 愛情中的“性生活”屬于美好的、無目的、純潔的唯心主義“性生活”體驗,而非有目的的性行為。
? ? ? ? 在愛情行進的過程中,美好的事物總是能夠促進愛情的發展,而愛情中的性生活恰恰是基于人的內心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產生的。我們在前面論證了百度百科中對“性生活”的解釋屬于唯心主義定義下的“性生活”,那它有什么特征呢?
A、從對稱的角度去看“性生活”的唯心主義特征
a、需要和滿足。
? ? ? ? 百度百科中說,“性生活是為了滿足自己性需要而產生的性接觸。”這一句話中有兩個個詞語——“滿足、需要”,而與滿足相對稱的是“需求”,即有了需求才需要滿足,而這個需求一定是從自己內心產生的,我就是說,我心里想要這個,我就得去解決,因此,屬于唯心主義。
b、性愛的本質與唯物主義之間的關系。
? ? ? ? 這篇論文是——2018年9月18日,在 “360doc個人圖書館”app中,由筆名為“大霧”的清華大學小紅臉團隊原創,題目叫做《論愛情的唯物主義本質》,這篇論文從——“愛情,不過是荷爾蒙一分鐘的蕩漾”開始,期間通過實驗驗證的方式,論證了——“以多巴為首的胺苯基乙胺、去甲腎上腺素、內啡肽、后葉催產素和加壓素等激素,所刺激的性行為對愛情的幫助。”
? ? ? ? 我對其論證的內容表示深度贊同,這個我對其題目和其中的一句話持絕對否認的態度。
b1、“對伴侶忠誠”這個話題在根本上是不恰當的。
? ? ? ? ? 增加伴侶的忠誠度——這句話是從原文中提取出來的,我在思考,伴侶的忠誠度是什么?伴侶是什么?我很快給出了答案,首先伴侶是人!既為人,則具有獨立的思想性,擁有完全獨立的自主性,也有獨立的決定權,但是“忠誠”這個詞一般用在哪里?在古代可能忠于主,現在可能忠于人民,而古代與現代的區別就在于,一個封建一個文明,忠于主代表了封建,終于人民代表了大義,而忠于主是立于個之上,終于人民是立于信仰之上,所以我認為,忠于伴侶這個詞是不恰當的。
b2、《論愛情的唯物主義本質》這個題在根本上是錯誤的,題目與其論證的內容在根本上是相違背的。
? ? ? ?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先來看題目:論愛情的唯物主義本質。我可以把他可能論到的點從題目中分解——“論愛情的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本質”,這樣分析就會容易很多。
b21、“愛情的唯物主義”這幾個字不能組合在一起。
? ? ? ? ? 這就牽扯到了愛情的本質,我們在前文中論述了——性生活不具有唯物主義的物質屬性,同樣,愛情里有唯物主義嗎?這個時候我們該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愛情是什么?”同樣,我們在前文中論述了——愛情的內向本質。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愛”是人的主觀愿望中、存在的對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體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對美好事物和與之相對的感受。很顯然,——唯物主義不是愛情,所以這個題目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b22、他應該把題目換成——《唯物主義對愛情的本質具有促進作用》,很顯然這樣就會好很多,如果更符合論證內容的話,題目應該改成——《性愛對愛情的幫助》。(當然,我還是很認可他們論證的內容的,雖然題目差之千里。)
? ? ? ?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唯物主義沒有愛情,唯物主義只能稱為“唯物主義下的悲微愛情”,而與之相對的愛情的唯心主義的特征就是——從內心自發的,高尚的,沒有目的性的,純潔的體驗。
③、“性愛”過程帶給人的感受與愛情之間的關系。
A“性愛”過程帶給人感官的體驗。
a、性愛的過程
? ? ? ? 我查閱很多資料,發現大家對性愛過程的見解大差不差,他們都是——前戲——撫摸——熱吻——觸碰——插入——運動——高潮——衛生——擁抱。
b、感官的體驗。
? ? ? 我相信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你們的神經是略微緊張的,這就是性愛的神奇之處。看字都能使人愉悅,感官體驗我就不描述了,進入下一個話題。
B、“性愛”能夠給你們的愛情或伴侶帶來什么?
B1、彼此釋放壓力。
? ? ? ? 這里我列一組數據:性生活相當于做慢跑運動。如以每星期做愛3次計,一年內相當于慢跑120公里,所燃燒的熱能是7500卡。這組數據是賓夕法尼亞醫學院的研究的結果。
B2、基于社會現狀,性愛又能給伴侶(愛情)帶去什么呢?與愛情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
? ? ? ? 我們在文章一開始提到一個問題:因為愛情而產生美好的事物與不美好的事物,我們在此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
? ? ? ? 為什么愛情能夠產生美好的東西?這個我想不用我說大家都明白。那我們直接討論下面一個問題,為什么美好的愛情能夠產生不美好的事物呢?這也是我在文章一開始探討愛情本質時說的一句話:? “愛情”是在實踐主觀愿望的過程中,在對美好事物的體驗、享受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勵、和相濡以沫的陪伴。讓我們詳細的解釋這句話——對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勵、相濡以沫。這也正式我們之前沒有回答的問題。
? ? ? 首先,愛情產生以后,雙方已經開始體驗愛情所帶來的美好享受了,包括“性生活”和俗話所說的“過日子”。
? ? ? 那么這個過日子怎么講?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即要過日子,必須有物質支撐,而這個物質,是要雙方去共同努力獲得的,沒有人每天都會中彩票,而在獲得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身體上的直觀感受”、“心里上對于酸甜苦辣的感受”,而當中的酸和苦,就是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當中的——不美好的事物,而這些事物怎樣度過呢?答案就是愛情的內在本質——包容、鼓勵、陪伴。
? ? ? 這個問題解決以后,又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物質與愛情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題目當中所說的——愛情與物質之間關于“本源”的哲辯。這個話題后面也會詳談。
B3、精神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 ? ? ? 這里就要總結本題所提出的問題——唯心主義的精神享受與物質之間的關系了,我直接給出答案:物質從屬于精神。我們在上面討論個辯證了很多,總結起來就是:精神需求是由人的內心發出的,物質是用來滿足精神需求的,一個是求,一個是應,所以,它不是有人講的:物質是基礎,而是:物質從屬于精神。
三、愛情與物質關于本源的哲辯。
四、愛情與“美”之間的關系。
1、愛情本質的回顧。
2、愛情與美之間。
①什么是“美”
②愛情與“美”
五、我的小小愛情觀·思考。
? ? ? ? ? ? 所以結合以上討論的內容,我們對愛情的本質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 “愛”是人的主觀愿望中、存在的對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體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對美好事物和與之相對的感受。所以“愛情”是在實踐主觀愿望的過程中,在對美好事物的體驗、享受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勵、和相濡以沫的陪伴。
? ? ? ? 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因為這個“過程”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直觀感受,基于這種感受,都有了被愛,被關懷的本性需求,那我該怎樣對待我的愛情?
? ? ? ? 這里只是我對自身愛情的一點思考, 我想和我的另一半的開始,就是相識、相知,基于欣賞對方的理想、才華、性格、喜好,而產生了共鳴!也就是契合、投機、愉悅,這樣我們便在一起了,在以后的相處過程中,一定會傾聽對方的意見,共同去體驗愛情帶給我們的所有。
? ? ? ? 而到了第二階段,也就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里,一方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發生了改變,也就是在精神追求和思想追求上發生了改變,以至于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差異、隔閡。在這個時候,我一定會重新評估是否還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時候,假如對方的改變使我追趕不上的話,就算還愛著,我依然會選擇堅定的放棄。為什么會這么說?
? ? ? ? ? 我認為性格=三觀——優秀是可以培養的,壞習慣也是可以改的,但性格(三觀)不一樣,有一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三觀)是要通過大的事件,或者得經過長時期的沉淀和積累才會發生或多或少的改變,所以我不會把己私之欲強加于他之身。在愛情的精神領域里,我信奉唯心主義,也許有人會說:“可很多人也信奉唯物主義‘愛情’ ”,對此我給的回答還是一樣:“唯物主義沒有愛情,就算有這樣的“愛情”,它在最高階段,唯心主義始終會前置,因為當物質世界滿足以后,人會自然而然的追求精神世界,就像14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一樣,當物質滿足以后,他們開始追求精神,也就是文藝復興運動中的“文藝”。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