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

前兩天看了一個演講,主講人是簡單心理的創始人兼CEO簡里里,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大西洋的一種鳥,叫做銀鷗。這種鳥剛初生就能準確認出誰是它的爸爸媽媽,即便爸爸媽媽離巢,其它鳥兒飛來他們是不認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讓初生的小銀鷗就有自己的辨識呢?科學家發現,這種銀鷗的下喙有一個紅點,科學家做了一些假的海鷗,給這些假的海鷗也畫上紅點。小銀鷗看到假銀鷗媽媽一樣興奮。接下來,科學家在木板上畫了三個大紅點。小銀鷗也同樣拼命撲上去要吃的,盡管它們真實的父母就在旁邊。于是科學家給出了這么一個猜想,銀鷗看到紅點的時候就好像看到了媽媽,看到媽媽就好像看到了食物,看到了安全感。

看到這里,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我看到餃子的感覺么?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本特別的“戀物志”,關于某種氣味、關于某種食物、關于某種顏色、關于某種植物,或許都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感受,似曾相識。對于我,或許是關于餃子。

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是媽媽包的韭菜雞蛋的餃子,每次調完餡兒媽媽都會給我和哥哥嘗一下,這似乎就成為了我和哥哥爭寵的導火索,那時候,似乎媽媽先給誰嘗一口,先問誰味道如何,咸了還是淡了,都是必爭之地。媽媽做飯的味道是出了名的正宗,尤其是當那一口餡兒進入口中,那是最挑逗味蕾的。等煮好的餃子上了桌,一碗醋倒到碗中,連喝帶吃,十幾個餃子下肚,那是滿滿的幸福感。

高中的時候住校,每次放假時間緊張,爸爸媽媽都會接我到當時小城中不算大但味道正宗的桃源餃子城去吃餃子。餃子城的調味品就多了,不僅僅有醋、蒜還有辣椒油、芝麻醬,餃子的口味也各種各樣。吃了兩周的食堂飯菜,從學校“放”出來的時候,能嘗到這樣的美味,可謂是人生一大幸事。

大學的時候在京城,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美食,可是最愛的還是那口餃子,幾乎每星期都會和小伙伴去學校附近的金喜鵲吃“素八仙”,配著醋蒜香吃下去,再回宿舍美美睡個大覺,那感覺,真是棒棒噠。

現在工作在他鄉,似乎很難再嘗到這樣的美味,細細回想甚是想念。每每想家,都會找個小店吃兩口餃子,沒有媽媽做的皮薄餡兒大,沒有桃源餃子的味美正宗,更沒有“素八仙”能夠滿足味蕾的挑剔。但是吃進嘴里,似乎離家更近了一些。每年僅有的回家的一兩次,媽媽不管多么緊張都會為我從老農那要來新鮮不打藥的韭菜,山上家養的柴雞蛋,剁碎韭菜,打好雞蛋,為我包一頓韭菜雞蛋的餃子讓我飽腹,然后拿好事先準備好的餐盒讓我帶走,回到此地,會在餃子的味道中,度過對家的眷戀。

如今,當初的桃源餃子城已經發展成有多家分店的高檔酒店,“金喜鵲”也發展成“湘菜世家”。而餃子,對我來說,就像紅點對于小銀鷗一樣,已經成為包裹下的安全感,或許還有口中連綿不絕的對故土的眷戀,心中一直牽絆的歸處,腳下一直尋求的方向。

那么,什么是你內心深處的鏈接?什么又是你的“戀物志”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