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學派以獨特的風格和視角,在世界動畫舞臺上有著特殊的一席之地。下面談談中國動畫的獨特之處:
第一:強調內容的健康性。中國動畫片突出了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這里沒有血腥,更沒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國動畫片百花齊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動畫片,就可以運用多種風格的畫意。齊白石、賈又福、李可染的筆法在不同的動畫當中體現了不同的風格。
第三:堅持民族繪畫傳統。中國的動畫片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繪畫到雕塑,從剪紙到皮影,很多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都是我們值得借鑒的好材料。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借鑒和對本土現實生活的提純,使中國的動畫片呈現地道的中國風貌。例如:《三個和尚》借鑒了中國戲曲風格;《驕傲的將軍》表現的是京劇風格;《漁童》、《牛冤》等剪紙片吸取的是中國皮影和民間剪紙的外觀形式。再例如,《大鬧天宮》成功運用了中國古代寺觀壁畫;《鹿鈴》、《山水情》脫胎于中國畫中的寫意花鳥和寫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則融合了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的剛健風格。與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歐美等國的魔鬼、魔法、巫術不同,中國動畫片中描寫的神仙、鬼怪、法術也完全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行走駕云的太白金星;愛管閑事的土地爺,還有順風耳、千里眼、人參娃娃??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長的“中國風”,即使繪寫現代生活的動畫片,也都純然是一派中國氣概。
我們不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鴨》這樣優秀的動畫片,我們同樣看到了迪斯尼樂園這樣享譽世界的娛樂場所。這就是現代卡通藝術的發展之路:不僅要有一個系統的文化產業,更要有完善的產業鏈條,逐步實現卡通產業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而它的發展與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經濟水平與大眾文化消費觀念。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中國卡通始終處于產業化的邊緣,沒有能夠實現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來,中國的卡通業也正在朝著“產業化”和“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情況,所以在處理問題的能力上我們又會面臨新的考驗。
日本現在是世界上的動畫強國。近年來,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十分流行,不僅在青少年人群中倍受追捧,很多成年人也對其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觀看影片、在線交流、模仿片中人物,這些行為都值得關注。但更應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動畫片風靡的原因,尤其是日本動畫片的主題、題材與文化意蘊等。故事動畫片所描述的故事,不管是偵探型故事,還是人與自然的故事,亦或是記錄高中生活的現實題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關注。普適性的主題日本動畫片包含了許多人類普遍關注的主題。如《中華小當家》表現了小當家的奮斗史;《海賊王》反映路飛冒險,還有很多的作品表現了主人公的友情與愛情等亙古不變的主題。宮崎駿的作品作為日本動畫片的杰出代表,它在貌似淺顯的動畫中展現的是人性的真、善、美,討論的是環保、科技發展,以及人類的前途和命運等具有現實意義且容易引起共鳴的話題。作為已經遺忘了童真和童趣的成年人,你可以輕視動畫,卻不可以無視這些動畫的深刻之處。這些現實且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的主題當然不僅為日本人所獨享,而且是全人類都認同的一些思想、品質與行為,讓我們獲益良多。
美國的電視動畫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搞笑動畫(一般是全年齡,但也有些是成人向的),另一種就是基于美國個人英雄主義而產生的諸多超級英雄動畫(包括蝙蝠俠、超人一類),畫風一般不是夸張到極點(有時只能以抽象來形容),就是比較寫實。一般搞笑動畫采用前者,超級英雄動畫都采用后者(一般還嚴格遵從黃金分割,男主角基本上都是肌肉男+緊身衣)但在這兩者并存的同時,也有少量根據童話、名著一類改變的高質量作品
而美國的劇場動畫要豐富多彩的多。題材也是現有題材和原創都有。基本上,美國人把動畫電影和電視動畫區分開來,將前者脫離了動畫的范圍而納入電影的范疇。當今世界上,美國動畫片和日本動畫片占據全球動畫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而這兩種動畫片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幾乎可以說,我們看一部動畫片,可以一眼就分辨出這部動畫片是美國動畫片還是日本動畫片。
總的概括的來看,日本動畫片一般分兩類主題:一類比較突顯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主題,會以個人奮斗為線索以達到一個很高的目標。
而另外一類呢,則表達了成年人對于社會壓力的抗爭,希望回到為所欲為的小時侯。圣斗士星矢,灌籃高手,火影忍者等就體現了團隊的力量,而蠟筆小新則是后者的體現。這樣也就使日本的動畫題材包羅萬象、層出不窮。有冒險、神化類型,亦有校園生活類型,亦有懸疑推理類型,亦有以歐洲為背景的類型。也由于這樣的原因,日本動畫的年齡分差很大,有各種適合各個年齡段和各人性格特點的動畫,但因為色情暴力或哲理等特點單一鮮明的突出,這樣就缺乏適合全民觀看的片子。當然也有偏向文學性的題材,這類才是值得推崇的經典,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日本式的人文關懷。日本動畫更多地體現了東方民族隱忍、含蓄的特征。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我們中國人還更講究簡練與寫意的風采。他們對動畫角色的二維處理,多少反映了對于國畫技巧的承襲:要的就是那樣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設計看似簡單,和真實世界相差甚遠,但創作人員一般通過出色的觀察力賦予角色以鮮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來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其視覺上“立體”與否,和整個畫面的配合,寥寥幾筆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想要傳達的感受。宮崎駿作品《龍貓》中有個叫“小米”的4歲小女孩,是超級頑皮+初生牛犢不怕虎型的性格,在視覺呈現上一個是簡單的二維圖像,可觀眾卻從中感受到無限快樂的童趣,并且在心里留下深刻的美好回憶。日本動畫人物的心理刻畫上是非常細膩的。但在人物造型上以作者的個人風格作為明顯的外部特征。如宮崎駿的影片中,一張似曾相識的臉,在《風之谷》中娜烏西卡,在《天空之城》中則是希塔,《魔女宅急便》中的淇淇,《龍貓》中的嗥月。又如手冢治蟲,《阿童木》和《大都會》其中的主要人物的造型也有相似之處等等。而美國動畫以主流動畫為主,有較強的主流化傾向。在美國,動畫的對象是兒童。動畫題材單一,主要強調影片的教育作用和民族文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循公認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規范。美國主流動畫嚴格禁忌不同種族之間的婚戀,殺人,復仇。反面人物總是被冥冥中的上帝懲罰,而不是某一具體的人,如《美女與野獸》中,野蠻的獵手加斯頓失手掉下深淵,《鐘樓怪人》弗羅洛主教從巴黎圣母院的頂樓墜落等。同時美國動畫注重個人主義,崇尚自由, 獅子王,蜘蛛俠,綠巨人等等,大都反應了個人英雄主義的主題。在畫面人物設計上,好萊塢的3D動畫電影在追求“外觀”真實性的同時,也并沒有喪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細節無限追求“逼真”的同時,整體形象設計上又具有傳神的夸張性,往往能將角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怪物史萊客》、《汽車總動員》等創造造型怪趣而細膩的3D動畫了便是其典范。
參考文獻:圖書館書刊
以上就是關于跨星紀動畫:中美日三國動畫的特點淺析的內容,由跨星紀整理發布。廣州跨星紀是一家以原創3維動畫短片及電影為主,2維漫畫為輔,是一個充滿創意及樂趣的動畫公司。目前開發制作了《看個球》等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