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是幻想,是想象,是美好,是憧憬 。想,是思想,是理想,是念想,也是回憶。? 夢想,是目標,是期望,是方向……
從我記事開始,媽媽,老師,身邊的大人就會問我們,你的夢想是什么?當老師,當醫生,當旅行家,當作家,當護士……數不勝數的職業從口中蹦出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職業都當成回答他們問題的答案報出來,可能當時只是覺得好玩,以為知道的職位都是自己的夢想,并不懂得這二字的意思,也不知夢想這條路迂回曲折卻能讓人明確遠行的方向。
我兒時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舉辦了一個陽光閱讀月的一個活動,每天都會有一節課的時間去看課外書然后寫下讀后感。每個學期會評比一次閱讀之星,那個時候的我,不知是真的喜歡閱讀還是好勝心在作祟,每個學期的閱讀之星名單上總會出現我的名字,也許是從那時開始,我真正喜歡上了閱讀,喜歡上了寫作,喜歡上這種通過文字表達情緒的方式。看著自己的文章,從同學們嘲笑我的詞不答句到發表在學校的校刊上。從日常的點滴積累到長篇篇幅的寫作,我貪婪地咀嚼著舞動的文字,在書海里盡情地遨游,或許,這就是我偏愛語文的方式吧。
看著眼前因為工作日夜顛倒的生活,看著每天因為生活而勞累忙碌的自己。我似乎在偏離追尋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開始變得不知所措、迷茫、著急……
每當我拿起書本想靜下心來看會兒,手機新消息的提示音總能讓我放下了手中的書本。每當同事口中假正經的嘲諷在我耳邊飄過,看書的想法也隨之拋諸腦后。我曾問過自己,現在的我為何變得如此煩躁不安?為何會如此在意他人的說法?是生活的壓力太大,還是已經放棄了遙不可及的夢想?想逆流而上的心思也常常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去無視那些流言蜚語而被漸漸磨滅,隨后便認為隨波逐流似乎也挺好。
重新拾起曾經年少時未能堅持下去的夢想,難道就該被理解成不愿面對眼前生活的茍且?不,上學時,老師告訴我們,沒有夢想就會迷失了學習的方向。工作中,領導告訴我們,沒有夢想就會找不到明確的目標。生活里,父母告訴我們,沒有夢想或許人這一輩子只能碌碌無為。放開手,努力向著夢想的方向前進,或許,真的能成就自己。
夢想最大的意義是給予我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如果把夢想只當作做夢,那么這樣的人生可以說沒有什么亮點。如果把夢想當作前進的風帆,那么便有了揚帆起航的勇氣。如果把夢想當作信仰,不放棄的追求,那么夢想成真的燈塔定會為自己點亮。
人的一生,從呱呱墜地到赤條條的回歸自然。這一路上,所有的所見所聞都可以當做夢想,使自己有努力的方向,但是,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堅持下去。
毛毛蟲經歷了破繭之痛才成美麗的蝴蝶,蟬寶寶經歷自縛破蛹才蛻變成了飛蛾。所有的美好,都需要刻苦的磨練。這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語句,也沒有令人感動的段落,有的,只是我想重新拿起筆,記錄自己生活的炙熱的心,重拾年少夢想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