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很羨慕我的朋友小Y。
每次刷朋友圈,里面基本上都有她的更新,今天是“心緒不佳,練個毛筆字”,配圖大字一張;明天在全民K歌上唱個歌,據說是自己作詞作曲;后天是說“之前有好多朋友問我寫的小說是不是真有其事”。后來,我才知道她所涉獵的遠遠超過我的想象:自學金融專業,已經拿了好幾個證;報班學粵語唱粵語歌;學習跳舞,健身;會畫插畫、漫畫、油畫;會找時間練習鋼琴;會做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會剪輯音樂;堅持看書學習...等等不一而足。
有段時間,我有點害怕看到她的微信,我有點羞于承認一個事實,曾經我們都過的是平淡單一的日子,而她已經改變了那么多變得那么優秀,我卻還是這么乏味。因為她的出色讓我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怎么能把生活過得這么有滋有味呢?對比起來,我連點像樣的愛好都沒有。她做的事情我都想點贊,因為這也是我向往的生活,但是我有時候忍著不去點贊也不去評論,我掩耳盜鈴地想并不是我一個人在原地踏步。
若一直都是這樣的心態,我想不久之后我就該徹底地讓她消失在我的朋友圈里,與其嫉妒不如不見。幸好,我引以為傲的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此時發揮了作用,與其嫉妒和疏遠不如學習呀。我想我為什么不能變得像她一樣好呢?沒有誰規定我不能做這些事情啊。
2
當我下定決心開始練習寫作之后,特意關注了很多成功的公眾號。我才發現我的見識是多么的淺薄,那些成功的人大部分都多才多藝。
有的正職是大學老師,周末還要去全國各地的企業、培訓機構講課,一年出版好幾本書,經營幾個公眾號;有的自己創業開公司,一人身兼財務、管理、銷售、開發數職,還要出書,公眾號推送文章每天不間斷。
再比如泰國的國王普密蓬,會說英法等7種語言,攝影技術一流,精通各種樂器:單簧管、小號、薩克斯和吉他;自己設計帆船代表泰國參賽。
原來,這世界上從來不缺多才多藝的人。似乎除了佩服,再也找不出其他的詞來形容這些人了。
3
然后,問題就來了。學這么多東西還能每一樣都么出色,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不是說精通一門技能,至少要10000+小時的練習嗎?他們的時間都是從哪來的?
就我來說,每天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吃飯洗漱完畢就已經7點了,到11點睡覺,這中間也就4個小時。這么點時間,以前看兩集連續劇,刷個微信、淘寶,似乎一晃就過去了;現在寫一篇文章,整理白天的筆記,也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4
我就在想,是不是沒有利用好這些時間呢?于是,我搜了搜關于時間管理方面的文章。看完之后,覺得這事似乎也沒那么玄,再怎么學時間管理,1個小時也不會變成2個小時。學會時間管理本質上來說就是要養成一種習慣。
要養成這個習慣首先要有追求,就是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一件讓你有強烈的意愿將時間花在上面的事情。比如,我很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下班后就捧著電腦開始寫,連續劇啊,淘寶啊,這些事情對我的吸引力完全沒有寫字來得讓我高興。
然后就是不要偷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我們都不是天才,所以要認清兩個事實。
一是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需要連續不斷的、長時間的堅持。不要妄想所謂的捷徑和坐享其成。如果想當個作家,必定得多年如一日的學習、看書;想當個畫家,必定得每天拿起畫筆。
二是接受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懈怠情緒。就算你對一件事情極度熱愛,也不能保證每時每刻都能以飽滿的熱情來對待它。偶爾出現消極懈怠的情緒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你仍然要堅持,否則接下來會有各種各樣的借口讓你放棄這件事。
如果明明設定了每天都練習寫作,每天都要寫一篇文章。但是,今天我覺得太累了所以還是明天開始吧;今天文思枯竭,幾個小時也憋不出幾個字,還是明天寫吧;今天跟人有約,實在沒有時間,還是明天開始吧。明日復明日,這樣怠慢下去的結果要么就是永遠無法開始,要么只能半途而廢。
話說,我之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每天寫一篇文章,今天已經花了3小時才寫出這么幾個字,一句話一件事似乎都不知道該怎么描述。但是我還是堅持寫了下來,盡管寫的不怎么樣,但是還是要給自己點個贊。
我始終相信堅持的力量,也始終相信付出就有收獲。
最后就是聚焦。像我朋友和其他的各位大神一樣,他們學了那么多的東西,但并不是一蹴而就或者短時間內學會的。而是一段時間集中精力學習一項技能,等學會了之后再學習另外一項。慢慢積累自然就多才多藝了。
5.
關鍵真不在于沒有時間,而在于自己的意愿。只要有心,早起一個小時,晚睡一個小時,學點東西,都將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