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工作的時候,碰到一樁準備訴訟的案子。于是大約半年時間,每天的案頭工作大增,主要就是往來的電子郵件,因為那純粹是多出來的活。除了常規的業務聯絡,向老板匯報工作,下屬報告等,增加了和公司律師、法院受理人、審計公司、第三方倉庫、質檢局之間的溝通。
因為沒有經驗,老板要求,所有的往來郵件溝通都要存好,以便將來上庭需要。所以一天多出二三十封郵件是很正常的事情。幾個星期下來,郵件數量暴增。
煩惱來了,有時要找封郵件上下拉半天,還找錯,費力又費時。痛定思痛,決定清理。
理的時候才驚訝地發現,有些郵件竟然是三四年前的,那些事件早就告一段落了,郵件還在。我對自己說,都刪了吧,若以后提及,再說吧。行動,還發現,真正要刪了,還需簡略再過目一下,以防誤刪。就這樣,邊看邊刪,到天黑了,才刪掉1000封郵件左右,還有6000多封。
當我按下清空的一瞬間,我的感覺怪怪的,說不出來,像告別過往又不是,總好像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事實是那些刪除的郵件,的確不再被提起和使用。于是我又找了時間,繼續清理,刪除,清空。重復了好幾次,到我離開公司,郵件剩下3000多封,被我用各個文件夾歸類,總算看起來清爽不亂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多慮了。那3000封郵件,因為電腦系統重裝時,全部丟失,無法找見。實際情況是,工作生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抑或有一點影響,很小,不足以困擾。
手機也是一樣,我們的手機實際就是一部微型電腦,隨著它的功能越來越多,人們對它的依賴也越來越大,大到時刻無法離開,斷電(電池耗盡)斷網的時刻,讓人如坐針氈。雖然它有了拍攝、錄音(影)、支付、溝通、信件、閱讀、寫作等等功能,極大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我想挑戰一下的是,一天或幾天不用手機究竟會怎樣?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現在手機的內存也越來越大,64G還不夠,里面要裝滿乾坤呢,怎么夠。
自從清空了電腦的郵件箱,我便也想清空其他東西,主動也好,被動也好。微信應該是手機最常用的軟件之一,比如關注的公號,朋友的分享,視頻的鏈接,的確是很方便的。往往,第一眼很動心,真是好東西啊!圖文并茂,世界頂級的電影或是紀錄片,太多想看的片,想讀的文。于是把它們一一收入我的印象筆記,存著留待有空慢慢看。哪知突然有一天微信崩潰。只得重新下載,于是原來的所有對話記錄,筆記里存的好東西都沒有了。
存貨沒有了,生活仍繼續,于是發現也沒有什么異樣,手機反而干凈了。平日的不舍真的只是心理的念想,以為有一天會再去看,其實未必。就像沒有了,生活還是好好的。現在每當我要存東西的時候都會提醒自己,一周不看就刪除,有些儲存的文檔要定期清空。
這讓我想到斷舍離。東西多,煩惱也多。我想少一點煩惱,必須要少一點東西。花園里所有的花盆被我清了,全部送給愛種花的鄰居。衣柜里不常穿的衣服也清了,省了不少空間。當然還有很多抽屜、小柜子、工具箱等等都是滿的,給自己定個時間,慢慢清掉。
除了看得到的東西,看不見的呢?裝在心里的萬千思緒,是不是也該清一清了?是的,這個也是必須的。想的東西太多會累,而且是煩惱、糾結和焦慮的根源。越上年紀越如此,過往的人,經歷的事,無論是不堪的還是美好的,久了就忘掉,常掛心頭沒什么必要。有人說,哪那么容易忘呢?好吧,就盡量不再想起,靜靜地放入心中一隅。
可是這也裝一點,那也裝一點,有一天會滿溢。再說,現在要活到老學到老,心里腦里不清空,新的東西就裝不進去了。如同我們講的空杯理論,適時清空過往的舊東西,才好學新的。我見過一些有成就的人,他們在學習新知的時候,完全放掉自己的舊知見,虛心接納,于是他們所學的最完整,行動起來就少偏差,是良性向上的進步,自己信心也會增加。
所以,清空是生活中的必要程序,它讓你經常保持足夠的內存,為時時開啟新程之旅做好準備。經常清空,無論何物何處,不腐不蠹,常保清新。清空,也許是最好最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