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1日的群資料整理目錄
課后答疑一:不好的標簽是什么?
課后答疑二:情緒的來源
課后答疑三:活在當下和希望的關系
課后答疑四:一步一個評價練習是對一個人嗎?
課后答疑五:活在當下和追求目標怎么平衡?
出彩分享:生命的運作方式——領悟工坊
課后答疑一:不好的標簽是什么?
請問,給別人貼標簽就是給自己貼標簽。那么我們給別人的評價算是標簽嗎?比如,他是一個誠實的人,這個算標簽嗎?——功夫熊貓
希坦博士:不是說所有的貼標簽全都不太好啊!所有的貼標簽,不一定是不好,這個人是什么,你說什么,這是OK!我們剛剛講的那種不好的貼標簽,是因為懷有了某些渴求和排斥的能量,渴求與排斥,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你會排斥一個誠實的人嘛?當然你不會。所以你知道嗎?你說他是一個誠實的人,這是標簽,但是沒有說這個標簽是由于你的自我認同所引起的,這是一種如其所是的標簽。
明白了,含有渴求或者排斥的評價是標簽,客觀不含自我情感的評價就不是。——功夫熊貓
您剛剛講到自我認同中的排斥,本質是排斥自身的一些特征,排斥別人時即是認同自身的特征。在企業管理中,如果對表現不好的下屬,比如觸犯公司原則的下屬,排斥下屬的這種觸犯原則行為,應該如何理解?——林子煜
希坦博士:犯錯可以處理,而不要排斥。
課后答疑二:情緒的來源
請問百法里的各種心,所是引起情緒的原因嗎?也就是說煩惱會產生情緒,對嗎?——林子煜
情緒是失落造成的,失落的等級影響了情緒的等級。——功夫熊貓
希坦博士:煩惱是被渴求和排斥固著的情緒。
課后答疑三:活在當下和希望的關系
“活在當下”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做飯就是做飯,挑水就是挑水,那希望、夢想怎么理解呢?希望與夢想都是創造物,就是想象未來的情景,這個是否意味著把注意力給到未來,而沒有活在當下——陳斌
希坦博士:活在當下和希望都是解決問題的大門。當然你去用愿景的時候,當然就沒有活再當下,沒有活在當下未必是不好,因為我們有很多技術來運作自己的生命,用當下的技術,它是屬于一個終極法門。如果你一直處在當下的話,那你其實就一直是開悟的狀態,你當然不會有任何煩惱。但是如果你真的想給自己生命一些小小的獎勵,那你就給自己一些希望,讓你有希望,你就會有前進的動力,但是我們經常說希望是一盞小小的蠟燭,它很快就會燃燒完了。所以總結一下,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沒有目標,而是你有了目標之后,你的行動是怎樣的,如果沒有行動去支撐那個目標,那其實這個法門是一點用都沒有。
所以一旦你用希望這個法門,你就得不斷的給自己建一個又一個的希望,讓自己持續地一路走下去。但很多人在這個上面,它會變成另外一個結果,剛開始有希望,遭遇到一些挫折之后,遭遇到一些痛苦,那個痛苦會讓他失去面對希望的能力,他的希望就破滅了,他就開始幻想,幻想未來能怎么樣?幻想一個救世主的來救他,但是那一切都不會來,最終的他就會被一個社會化的教條所奴役。但如果你有希望,后面還有跟隨這你的行動,希望是一種熱切的渴求,有了這些渴求之后,你就開始研究,然后創造一些小小的成功,給自己以激勵,有了這個激勵之后,你會做的越來越好,做的越來越好了之后,你就會獲得更大、更大的成功。總之,希望就是讓你持續走下去的動力,可是如果你真的能持續待在當下的話,那你就不需要玩兒希望那個法門,這是因為當下這個法門太難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所以大家用希望的法門,用目標的法門,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關于目標怎么運作?在后面財富創造技術,我們會詳細來講,讓你對于任何一個目標都可以把它創造出來。
最后當你不斷地在向目標行動的時候,你仍然在活在每一個當下,OK所以你理解了嗎?注意力給到一點點目標是讓你有前進的動力,但是你在每一次行動的時候還是在當下。
有希望,就有了方向,就有了道路。關注當下,就是走好每一步。——功夫熊貓
課后答疑四:一步一個評價練習是對一個人嗎?
走一步,想到一個評價:是針對一個人(整個路程)?還是對他的一條評價?——丹陽
希坦博士:一次一個人。
課后答疑五:活在當下和追求目標怎么平衡?
活在當下和追求目標怎么平衡?追求目標時必定有很多取舍,比如為了目標,不得不犧牲很多時間陪伴家人等。在追逐目標時內疚對家人陪伴太少,而陪伴家人時覺付出不夠可能無法達成目標,怎樣才能做到很好的平衡?另外是不是享受當下包括享受在追求目標的行動上,但不執著目標結果,否則目標未如愿又會變成新的失落。 可以這樣理解嗎?——風華
希坦博士:人生很大的痛苦是因為頭腦是多任務處理的,但是行動的是單任務的,如果你的頭腦和行動不一致的話,那就叫做沒有在當下。
有個同學說目標和當下如何做平衡?那其實我們講的后面的時候,我們會說目標會有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有三個角叫——做是做有。絕大多數人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個having的目標,擁有的目標,但是老天爺會給你開啟一條路徑,告訴你現在being是什么,也就是說你現在在哪里,有多少資源,然后會告訴你那個doing是什么?doing是你要去做的那個路徑,我們講活在當下,是你每一次做的片刻都是在當下,當然這三角形注意力是有分配的,你會給未來一些,也會給過去的being一些,但是最主要的注意力還是放在當下.
有的同學說,在追求目標的同時無法和家庭相互兼顧,這是怎么回事兒呢?一個是你設定了多個目標,多個目標是可以的,但是你知道人是要有智慧的,智慧就是做什么事兒要有優先級,你得排一個序。因為目標可以設定很多,因為目標是在腦袋里面,但是行動接一個行動,就像你走路一樣,必須先邁一只腳,另外一腳再跟上去,這樣才可以,你不可能想象,你每個腳都在向前動,所以很多時候,有的人做事沒有什么優先級,造成做工作的時候,他想家庭,回家的時候又想的目標沒有實現,所以你自己來處理一下這個問題。
對于目標呢,要培養勇氣和智慧。勇氣就是勇敢的去面對,愿意面對那些困難,面對那些不愿意面對的人和事情;那智慧,智慧就是做什么事情要有先后順序,永遠知道當下哪一個應該先做。最后我教你一個小小的方便法門,這個方便法門非常簡單,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就享受那個事情的本身,你享受了,這個事情自然對你有好處的,如果你不享受那其實你就沒在當下了。
出彩分享:生命的運作方式——領悟工坊
生命力的目的就是征服物質宇宙。生命力不斷沖擊、改造物質宇宙,在物質宇宙中加入秩序。生命力轉換了物質宇宙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和能量,將他們組織成各種精巧的生命形式。這些形式非常多元,由最低等的細菌到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演化到整個植物界、整個動物界,乃至全人類。每一種形式都是由最初生命力和物質宇宙結合演化而來,每一種高等生命形式,都依賴于較低等的生命形式給養。沒有地衣和苔蘚制造土壤,植物就無法生長,沒有植物將陽光和化學物質轉化為細胞組成的食物,動物就無法生存。沒有較低等的生物支持,人類這個智慧生命也無法自給自足。隨著人類的出現,生命力征服物質宇宙的能力越來越強。人類一直在發明、利用一切的工具來征服物質宇宙,甚至人類還利用過去已死去的植物(煤炭)和已死去的動物(石油)來征服物質宇宙。馬克思曾經給人類征服物質宇宙的能力下了個定義---生產力,即【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現在人類可以在江河上建立大壩,用挖土機和炸藥切斷山脈,制造火箭和航天飛機登上月球,也許未來可以征服整個銀河系,誰知道呢?生命力就這么朝著越來越高理性和能力演化,以征服物質宇宙。
我們假設生命力征服物質宇宙的方式是【先狠狠沖進物質宇宙,從中學習,然后抽離,再帶著它所學到的東西回來,再一次嘗試征服】。這有點像電子游戲,生命力駕駛物質宇宙的生命體,去征服物質世界,失敗了再來,一遍又一遍,變換著不同的生命形式再來。說的清楚一些就是:生命力為了征服、改造物質宇宙,猛地沖進物質宇宙,痛苦地和物質宇宙攪在一起,物質宇宙每一次阻礙都使得一部分生命力被卡住,等到所有的生命力全部被卡住后,Game over,生命力就會執行一個抽離機制,這個機制就是死亡,然后帶著學習和了解,下一次投幣再來。這是生命體出生、成長、衰退、死亡的循環,一個不斷交替的學習周期。藉由這個循環,生物體便能獲得改良,使新的一代較上一代更能應付環境,更能征服物質宇宙。
生命力和物質宇宙結合成為生物體,開始的時候,生命力和物質在生物體內平靜地相處,順暢地運作,直到受到擾亂,就出現問題了。你可以把生命力和物質都想像成某種能量屬性,能量可以解釋成某種波長的運動。改變這些能量的波長,它們就會彼此排斥,完全的排斥就是死亡。生物體受到物質宇宙的擾亂,一部分生命力和物質宇宙固著在一起,生物體中自由的生命力就會減少,太多的擾亂,就會死亡。可以說,自由的生命力增加,生物體朝向生存,就會感到歡樂;受到擾亂后,自由的生命力減少,生物體朝向死亡,就會感到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自然界中的動物們就是靠快樂和痛苦這個原則運作的。
想知道生命力與物質宇宙的關系嗎?
我們下次繼續連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