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怎樣用比喻法學習
比喻法的第一步是在你的個人經驗中尋找能夠模擬條件反射的東西,我個人生長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所以想到的第一個比喻就是在雪地里行走。你第一次在雪地里行走時,因為雪地茫茫一片,走哪條路都有可能。但是幾次行走以后,你會選擇一開始走的路,因為開始的行走在雪地上形成了一條隱約可見的小路,走這條路顯然比隨便走更容易。
我將雪中走路與條件反射聯系在一起,一開始,鈴聲可能或不引起狗分泌唾液(這代表一開始雪地茫茫一片,無路可尋)。但是在將鈴聲和食物關聯在一起后,從鈴聲到食物的路就在雪地上(狗的大腦里)形成了,最終狗一聽見鈴聲就分泌唾液,因為這條路已經很明顯了。像許多比喻一樣,這個比喻也不完美,但是它很有用。
可以按照下面三個簡單步驟找出一個比喻。
(1)確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記憶的信息,在上面例子中就是經典條件反射。
(2)在你的個人經驗中尋找與信息部分相似的東西,要達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與其尋找一個完全符合的東西,不如稍作讓步,找到十幾個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在上面的例子里我想到的是雪中行走。
(3)重復上述過程,檢查比喻不恰當的地方。例如,雪中行走是線性的痕跡,而腦神經卻是錯綜復雜的網絡。
——《如何高效學習》P88-P89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我們都知道,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指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由本體、喻詞和喻體所組成,它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一種工具。
在知識學習中,比喻法也有著類似的作用,通過使用比喻,我們可以在不熟悉的知識和熟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搭建起自己的知識網絡。比如片段中介紹的,作者通過比喻,建立起了條件反射這個知識和雪天行走之間的聯系。同時,使用比喻法還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比喻法的具體操作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 第一步:確定要學習的新知識,如片段中的條件反射。
- ** 第二步:在已有的知識中尋找與新知識具有相似點的部分。**這個相似點可以是視覺、聽覺、觸覺、直覺,也可以是原理、目的、過程,并不相求完全符合,只要找到一點相似都可以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展開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片段中的雪天行走。
- 第三步:檢查本體和喻體中不符合的地方。
為了更好地運用比喻法,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當多多注意地積累這方面的素材。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過去在學習民法時,書上是這樣介紹的: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一門法律。這是專業的介紹,但是將這樣的概念介紹給普通大眾,并不能讓人感受到民法的重要性。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比喻,是這樣說的:“民法是米飯,普通日常不吃不行。”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將大眾熟悉的白米飯的概念和大家不熟悉的民法的作用之間建立起了聯系,從而讓大家深刻地理解了民法的重要性。
A2(以后我怎樣應用)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會加強比喻法的練習。每天有一至三個新知識的學習使用到比喻法,每個知識至少尋找兩個比喻,并且將每個喻體與本體之間的差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