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時每刻,我們都在被這個社會影響著,或者被別人影響著,那這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呢?究竟應該怎么影響別人跟說服別人呢?
那么今天,我就想跟你聊聊關于影響力跟說服力的奧秘!
影響力的武器
第一個武器是固定的行為模式,就是說構成模式的所有行為幾乎都是按著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順序發生的。
比如到了飯點就會自動去吃飯,困了就會去睡覺,雌火雞聽見火雞寶寶發出“嘰嘰”的聲音就會全心保護它等等!
只要我們掌握了對方固定的行為模式,就可以通過這一點去影響對方。
第二個武器叫做對比原理,這個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尤其是在銷售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售貨員總是先給你看昂貴的物品,然后再給你看便宜的物品,目的就是兩者形成對比,讓你感覺便宜的物品更便宜。
為了更好的理解對比原理,這里有個例子:每名學生依次坐在三桶水跟前:一桶冷水,一桶常溫,一桶熱水。學生把一只手放在冷水里,一只手放在熱水里,之后,再把兩只手同時放進常溫的水里,這個時候,盡管兩只手放在同一桶水中,可剛剛放在冷水里的手感覺它是熱水,剛剛放在熱水里的手感覺它是冷水。
看了這個例子,你也許能夠更好的理解對比原理了。
給予,索取,再索取——互惠原理
什么是互惠原理呢?
就是說要是別人給了我們好處,我們應當盡量回報。比如有人送我們一份生日禮物,我們應當記得在他生日的時候獻上小小心意。
互惠及其帶來的虧欠還債感,在我們生活中非常普遍,有些要求,要是沒有虧欠感,本來是一定會遭到拒絕的;可靠著互惠原理,我們很容易讓別人點頭答應。
舉個例子,以前在火車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乞討的人,想想看,如果突然有個人來向你乞討,大部分人是不會施舍的,而如果對方先送給我們一個小禮物呢,比如一根紅繩或其他廉價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就愿意施舍了。這就是利用互惠原理,先施恩再乞討!
再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就是超市里經常會贈送一些免費的樣品和試用裝,很多人接受了這樣東西感覺要是退回就走開感覺太過分了,于是就會購買一些產品,哪怕不喜歡這些產品……
當我們接受了對方的好處,就會產生虧欠感,而虧欠感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總會想辦法去回報對方,因為違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試圖回報他人善舉的人,是不受社會群體歡迎的。
如何拒絕互惠原理呢?
![學會拒絕](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145429-21946b0f33687fee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這一提議別有所圖,那我們就置之不理。
善意自然應當以善意回報,可對于銷售策略卻沒有這個必要。
腦子里的怪物——承諾和一致原理
每個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愿望,當我們做出一個承諾時,一定會想辦法去做到,這就是承諾一致原理。
當我們在做出選擇之前,會很糾結,而一旦做了選擇之后,就會莫名的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事實上,這就是承諾的力量,當你去答應別人的承諾的時候,就會不可避免的受到承諾的指引,最終去做出行動。
在接受瑣碎的請求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我們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它不光能提高我們對分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干的事情。
舉個例子,研究者的助手在沙灘上隨機選一個人,在離他兩米開外的地方鋪上一塊沙灘浴巾。助手躺在浴巾上,從便攜式收音機里聽了一小會音樂,便站起身,離開浴巾去海灘上散步,過一會,研究人員會假裝小偷,走過來拿走收音機,試著把它帶走,你可能也猜到了,正常情況下,由于自己會受到傷害,受試者是不愿冒險去阻止小偷的。“偷竊”事件上演了20回,旁觀者出手的只有4次。但只要稍加調整,同樣的過程在重演20回,結果完全不一樣了,在后面的實驗中,助手在起身去散步之前請受試者“幫忙看著我的東西”,所有的受試者都答應了,這一次,在承諾和一致原理的推動下,20個受試者有19個成了虛擬的義務警員,他們組織了偷竊行為。
這次,你應該能明白承諾和一致原理的作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