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夜跑歸途中,偶遇一個夜市攤子,恰好有點餓了。定睛一看,居然有菱角賣!立即收了一斤帶回家吃。只是可能那菱角煮熟后已放了一日,所以不太新鮮,吃起來略有一點子酸味,所以只吃了幾個就放下了。
第二天晨跑后逛菜市場,又見到此物,一問,才3塊錢1斤哎!為了彌補足昨夜的遺憾,我又收了一斤生的帶回家,準備自己煮了吃。
菱角怎么剝?
菱角的做法超級簡單,拿清水煮上10~15分鐘即可,最適合我這種懶人。
煮好之后,剝皮的技巧也需要勤學苦練才能剝得完美。
不用工具的辦法(兩步完成):
(1)咬:菱角中間的凸起是菱角最柔軟的部位,可用牙齒將中間的殼咬掉。
(2)擠:用手指從菱角兩端(兩端絕大多為空心),將菱角肉往中間的洞口擠壓,便可將菱角肉輕松擠出。
使用工具的辦法(也是兩步完成):
(1)切:把菱角放案板上,肚子朝上,按長的對角,用刀對半切開。
(2)頂:把殼往肉的方向一頂,把殼往外翻,雪白完整的菱角肉就出來了。
菱角的口感糯糯的,甜甜的,有點像栗子,但又沒有栗子吃起來那么噎人,我很喜歡,這也是水八鮮之一呢。
我來南京之前,只見過一兩次菱角,因為我的家鄉是不產這個的,所以每次見到都會買上一些解饞,一是解嘴巴的饞,二是解心理上的饞。因為我對文字有那么一些挑剔,對有些字、有些詞有種天生的好感,或許是以前小說看多了吧,對江南的物產總是特別好奇,比如慈姑、比如莼菜、比如菱角。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兩個角的才是菱,就像牛魔王的角一樣堅硬。三角、四角的叫作芰。我也是剛剛才知道,因為我并沒有見過那個叫作“芰”的物種。
菱角與紅樓
最早對“菱”這個字有好感,想必是因為小時候看了幾十遍的經典電視劇《紅樓夢》。《紅樓夢》第一集中那個超級可愛的小姑娘就是以后的香菱,從她的本名“甄英蓮”就可以看出,她是曹雪芹最為同情的女性角色之一。從蓮到菱,據說有著很深的含義:蓮本質地高潔,可一旦脫離蓮座,委落紅塵,處于污泥之中,就成了野草閑花群落中的一株不起眼的菱花。
香菱是進了薛家之后,薛寶釵給改的新名字。香菱整日里被“呆霸王”薛蟠的正室夏金桂打罵,有一次夏責罵道:“菱角花誰聞見香來著……可是不通之極!”所以又被改為了秋菱。
菱角花的確不怎么香,而且非常細小,只有四片薄薄的花瓣。改為秋菱雖然難聽了數倍,也沒有了一絲韻味,但是卻的確符合它的成熟季節。
菱角原產歐洲和中國南方,尤其以長江下游太湖地區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江南一帶的人也叫它“老菱”。菱角通常4月長葉,5月開花,6月即有嫩菱長出,7月菱角成熟,8月老菱自然脫落水中。
菱角這東西在《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第三十七回,寶玉曾給湘云送去紅菱和雞頭果,紅菱就是沒有煮熟的紅皮菱角,雞頭果就是芡實。這兩樣東西都是江南常見的食物;第二次是第三十九回,寶玉同眾姐妹在藕香榭吃蟹作詩時,鳳姐派人送來了菱粉糕。菱粉糕也是一種菱角做成的糕點——把菱角去殼洗凈,搗成泥,絞汁去渣,水澄去粉,再加米粉拌糖,然后蒸熟而成。
菱角從哪里來的?
很多人都是只吃過菱角,卻不知道菱角是怎么長出來的,那么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有些像蓮花,菱的根扎在水底的淤泥里,而綠油油的葉子浮在水面上。一到夏天,菱就開出白色的小花。花謝了,花蒂落入水中結實。菱有4枚萼片,在果實發育過程中,這些萼片或全部或半數地膨大而形成刺,就有了兩角或死角的菱角——當然也有萼片完全不發育的,就是無角菱了。果實成熟后,會從植株上脫落沉入水底,次年萌發。由于菱角殼比水輕,萌發后空殼會浮上水面。
剛結出的菱角是綠色的或者紅色的,漸漸地就變成了褐色、黑色。這時候,水鄉的人們便唱著《采菱曲》開始采菱了。
相攜及嘉月,采菱度北渚。微風吹棹歌,日暮相容與。
采采不能歸,望望方延佇。倘逢遺佩人,預以心相許。
不得不說,各個版本的《采菱曲》都好美啊。
菱角怎么吃?
菱角的做法有很多,下面介紹菱角的幾種常見做法。
1.水煮菱角
前面已經講過了,將菱角放在清水中洗凈,用廢舊牙刷將菱角表面和縫隙中的污泥刷凈;不講究的話,直接煮上十幾分鐘就可以吃了。想要吃得有點味道的話,把大蔥切段,姜切片,和洗凈的菱角一起放入鍋中,再倒入清水沒過菱角,再放入姜片、花椒、八角、香葉,大火煮沸后,改中火煮15分鐘即可。
2. 菱角燒肉
這是吃貨最愛的菱角的傳統做法了,又香又糯,一點也不膩。
(1)先把菱角切成兩半,去殼,然后在水里放入姜片,將五花肉焯水備用。
(2)熱鍋下油,放姜片、蔥花炒香,將五花肉翻炒至出油,然后倒入料酒、生抽、老抽和糖上色。
(3)加開水,小火燉約30分鐘;最后放入菱角和鹽,再小火煮30分鐘左右,大火收汁,就可以裝盤了。
3.蓮藕菱角大骨湯
(1)先將排骨放進淡鹽水中浸泡1小時以上,期間換3次水,然后將蓮藕削皮、洗凈,切成大塊備用,菱角去殼備用。
(2)將排骨、蓮藕、菱角、紅棗放入鍋內,最后加水沒過材料,大火煮開,轉小火燉60分鐘,出鍋前加鹽即可。
是不是看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