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藝馨
? ? ? ? 最近讀的書都是譯著,盡管譯者盡心盡力,但語言語境不同,還是不能完全呈現中式思維,不如讀國內小說那么癡迷。邏輯思路上的區別驅逐著好奇心,還是耐心堅持讀完,溫情小說暫告段落,開啟個人成長&自我管理篇~
? ? ?一直是自我管理的推崇者,嘗到了與己斗的樂無窮~偶爾戰勝惰性,堅持著正確的方向,總會驅散陰霾,不虛此行;偶爾順從脾性,堅守著大致的原則,也會心寬體泰,興趣盎然。
? ? ?這本書顛覆了我對于自控力的傳統看法,之前覺得自控應該是孜孜不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行曾似的煎熬守得云開見月明~違背了天性,忤逆了意愿。其實,自控很簡單,也可以很愉悅。
? ? ?首先,物質決定意識。你得知道自控力受制于人腦中樞的某個位置,什么前額皮質、大腦灰質、類神經元、多巴胺……這些都是醫學和神經學研究的真真切切存在的物質,它們真的存在,而存在即真理。自控力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夠真實受制于大腦,能夠真實影響到自身。突然想起來最近小品熱詞"誰呀?咋的啦?"確實,認識世界得先知道是什么(定義)、它們怎么來的(原因),怎么去的(影響),然后,才能改造世界。
? ? ?其次,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文章中提到了多個實驗,涉及了多種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掌管自控力的大腦介質像肌肉一樣,通過鍛煉能夠更加"緊致",相應的大腦灰質會變厚。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深呼吸放松、5分鐘冥想、5分鐘室外緩行、一周5天固定鍛煉……這些亙古不變、屢試不爽的修身養性老辦法,不止對身體、對形態、對意志力、xx力……均療效顯著啊!可現實中的我們還是敵不過自身惰性,懶于嘗試、難于堅持!
? ? ?再次,我們觀摩這本書的同時,我們針對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意志力,一個是自我。意志力本身也有它的小個性,它在早晨的時候最強大,隨著時間消磨由強到弱,清晨的黃金時間應充分利用。意志力需要能量支撐,枯竭的時候不應該為難它,為大腦補充豐富的營養顯得很有必要。個人自身有它的相對性,估計大家都會在身體中暗藏另一個自我,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惡魔。二者如果控制得當,能夠陰陽相合、趨利避害;二者如果針鋒相對,將致陰陽失衡、走火入魔。
? ? ?最后,書中有兩個案例讓我印象頗深,一個是堅守正道的人對自我行為的贊賞,給予自身大大的獎勵,而獎勵本身超出了之前行為的收獲。打個比方,之前拒絕了一份美食的誘惑,之后用兩份美食犒勞自己。啊呀,不由得對"自己"這份貪得無厭的小聰明博得一樂,真是不自主的現象啊!總是太過于溺愛不自持的自己了,陷入了各種獎勵陷阱。另一個是道貌岸然的人對自己平常的行為特別滿意,人品高高居上,不自覺中更容易放松警惕,憑直覺行事。打個比方,往往越是別人口中的大善人,卻容易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惡事。啊哦,不由得對"自己"這種表里不一的小頑劣逗得一笑,真是不自知的現象啊!總是太過于偏袒無原則的自己了,制造著各樣道德許可。
? ?"自己"是如此難以捉摸、莫衷一是,既嚴肅又活潑;既忠實又背叛;既善良又邪惡……終其一生,與之相伴,既是幸事又是樂事,愿識得自己、修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