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八大以來,在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國的鄉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發展誕生了新的矛盾,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于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鄉村振興的目標、原則、路徑和舉措,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引了政策上的方向。而要實現鄉村振興,我認為要從以下三點入手: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社會治理。
? ? ? ?強化組織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領。俗話說“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黨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是號召鄉村振興的鮮明旗幟。黨組織在農村發展上起著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的作用。想要解決“人”的問題,帶好領導班子,首當其沖的就是抓好黨員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積極帶頭作用。在如今新時代的背景下,黨組織更應當響應號召,扛起建設“三農”人才隊伍的大梁,培養大量高素質、高文化、高技能的鄉土實用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 ? ? ?發展優質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產業經濟的發展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拓寬他們的增收渠道,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干頭、有賺頭、有勁頭”。而這一切,需要有優質產業的支持。產業振興,一是要以農業為基礎,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進品牌化,整體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三是要注重發展第三產業,做好農旅融合,打造靚麗名片。四是要發展好集體經濟,增加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只有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才能把群眾重新凝聚起來,帶動農業提質增效。
? ? ? ?完善社會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不管是一些地方推行網格化管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還是一些地方探路黨建聯合體抱團模式,促進區域村落聯動建設;亦或是一些地方積極搭建村子互聯網信息平臺,實時交流處理事務,都是在新時代新農村形勢下的創新嘗試。新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要想真正發揮實效,離不開制度的保障。
? ? ? ?鄉村振興是一個長久的、系統性的、長期性的工程,只要夯實基礎,久久為功,一定可以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建成我們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