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并非決策
在關鍵對話中, 兩個最冒險的階段是開始時和結束時。 前者是因為你必須想辦法營造安全感, 否則問題就會偏離對話軌道; 后者是因為如果不注意區分結論和決定的區別, 后期執行過程中就會破壞期望, 這種情況往往以兩種方式出現。
做出決策通常發生在無人決策的時候,這時候大家都在等待對方做出決定。 雙方都會想: “既然都提出了想法, 現在你看著辦吧。 因此決策會一拖再拖,永遠不會有結果。
- 決定如何決策
注意千萬不要把對話當成決策。對話只是獲取雙方觀點的過程,這個過程會涉及每個對話者,但是即便是允許雙方分享觀點,鼓勵每人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做也并不能表示他們一定會參加決策行為。為避免期望值遭到破壞, 我們必須學會區分對話和決策, 明確指出應當如何決策, 參與決策者有哪些以及為什么這樣決定。
權限分明時的決策。 當你具有管理權時, 應當由你決定采用哪種決策方式。
權限不明時的決策。 當管理權限不明確時, 誰來決定決策方式是個棘手的問題。 當決策權限不明
確時, 你應當利用最佳對話技巧獲取各方觀點, 和他們一起決定如何做出決策。
- 決策的四種方式
決定決策方式的好處在于, 它能幫助你找到一種方法討論各種可能的決策選擇。 通常, 我們有四種決策方式, 即命令式、 顧問式、 投票式和共識式。 從前到后, 這四種方式逐級體現了決策者參與程度的提高。
一、命令式
種決策經常在兩種情況下發
生, 一是外部力量對我們施加命令(我們沒有選擇權力) , 二是我們主動把決策權交給他人, 甘愿聽他們指揮。 在后一種情況中, 我們并不在乎決策參與, 寧愿讓他人代行這種權力。
二、顧問式
顧問式的特點是決策者在做出選擇之前需要傾聽他人的意見。 你可以咨詢專家、 選民或是任何愿意提出觀點的人。 顧問式是一種有效獲取觀點和支持, 同時又不會影響決策過程的決策方式——至少不會對決策過程產生很大影響。
三、投票式
投票式決策最適用于強調效率的決策場合, 你只需在幾種現成的方案中挑選一個即可。 對決策團隊的每個成員來說, 雖然最終做出的選擇未必是其最理想的方案, 但他們更關注時間問題, 不愿為此進行永無休止的討論。
四、共識式
識式既是福音也是夢魘, 它意味著決策者必須討論到所有人都取得一致意見。 顯然, 這種決策方式的好處是, 它能帶來巨大的統一性和高質量的決策方案。 但應用不當的話, 這種方式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共識式決策的應用場合有兩種, 一是高風險的復雜問題, 二是每個決策者都必須支持最終選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