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正確對待權威并非易事,但是很多人不能正確對待常識就真的令人非常震驚。觀察一下生活,觀察一下人群,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對權威迷信到漠視常識、遺忘常識的地步。我們的思維誤區中有一個盲點被稱為“一廂情愿”,這個東西再加上源自無知、恐懼、懶惰的“迷信權威”,就幾乎必然會出現漠視常識、遺忘常識的結果。
獨立思考的一把鑰匙是這樣的——
首先要了解:權威不一定等于正確。進一步要明白:就算權威正確,也只是權威表達了正確,而非正確屬于權威。最后要清楚:準確地說,權威只是權威、正確就是正確,它們倆什么時候都不是一回事。
導致人們犯這些邏輯錯誤最重要的原因只有兩個——概念不清和拒絕接受不確定性。
學習任何知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礎概念。
所謂“腦子混亂”的人,其主要特點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的東西當作一回事。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對因果關系的分析。
分析任何因果關系,比如針對“因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從3個層面去審視: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要做一個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為這世界其實也是有“心”的。
自證預言幾乎無所不在,它也使因果分析變得更為復雜:自證預言實現的那一瞬間,一個原本并不存在的原因竟然“無中生有”變成了真正的原因。
大多數中國學生之所以最終未能掌握英語,其實就是自證預言的實現。相信的結果就是自證預言的實現。
分析因果關系,是我們在決定是否接受某個觀點之前必做的功課。所謂的思維縝密,其實并非常人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事實上可能恰恰相反——做到并不難。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無非兩個:第一,習慣性拒絕思考;第二,不懂得如何思考。
思考
思考,是“人”——作為地球上唯一擁有龐大大腦額葉的物種——最需要習得和精進的技能。遇到問題動腦子想一想其實是根本不費力氣的事情,而我們常常不愿意思考而是直接相信權威。但好多“專家”其實是“磚家”——不負責任的發表言論不計后果的欠拍的人。
對待問題我們需要獨立思考,首先需要知道權威不一定等于正確。哪怕是該領域最牛逼的人也無法保證他的結論都是正確的。其次要有反思質疑的習慣,就比如讀書不能盡信書,對于作者的觀點要勇于批判,思考作者在書中提出并證明的論點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是錯在哪了?我該如何證明作者是錯誤的,通過自己的思考給出自己的論據論點。網絡上有些讀書筆記都是單純的總結作者書中內容,卻沒有論證作者是否說對了,單純的抄錄和記憶是不會進步的。對于新觀點需要先分析因果關系,才能決定是否接受,要懂得勤于思考并掌握如何思考。
在朋友圈、微信群中經常有一些不著實際的內容,一些違背常識的轉發,什么轉發5個群送100Q幣(騰訊發錢肯定也不會用此方法),什么《貞子》上映大家絕對不要去看(在帖子中南京大屠殺的日期都寫錯了,汗顏)這些分分鐘就可以驗證真偽的信息以及一些謠言,不停的在網絡中病毒性傳播。其實如果收到的人可以稍微思考一下,分析一下因果關系,那謠言就將止步于此。不思考不愿意思考是多么可怕的事。
我是一個經常出差的人,在滬寧線上跑多了,哪趟車停哪個站臺,哪節車廂離出站口近慢慢的就心里有數了(自己也特意記過一些站臺標志),這些和同事說了他們很詫異!我關注這些并且簡單思考的結果是我只要愿意基本上每趟車我都可以第一個出站,這代表我可以第一個乘上出租車,可以提前到家或者目的地。無形中我就節省了等待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啊!這樣簡單思考就大大提高了我工作效率! 某天出差到上海西站,通常每個車站的站臺都會有相向的兩個樓梯通往地下通道通往出口。上海西站也是,但是兩個樓梯口只有一個掛了“出站口”的指示牌。我站在另一邊的樓梯口思考這邊應該也是可以下去直接通往出口的吧,此時我身旁旁有大量的人都舍近求遠的去標示的那邊。沒一個人進入近在咫尺的樓梯口,我當時就在納悶難道不通,但看到地下通道里也是有人來往的,就確信應該通,遂第一個嘗試著走下去,通的。然后我身后就出現了大批的“追隨者”。其實只要簡單思考一下就可以省得繞遠路了呀!
行動
學習本章后,將跟隨笑來老師遇事分析因果關系,獨立思考,不盲從。從今天開始,在最后的品書戰隊兩周,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被灌輸的每一個念頭,甄別其中的因果關系,逐一應用本章的原則去思考。
上周開始的早起行動:6點半之前起床3天(其中有兩天起早出差有點被動的意思)沒起的日子有兩天是 孩子生病凌晨起床護理,早上就拖到7點左右起床。比起以前已有進步,基本滿意。還將繼續養成6點半之前起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