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經常遇上這類煩惱事:
我已經努力改變自己,還小有成效。結果因為一次不慎“破戒”,一夜回到解放前,痛苦不堪。
實際上,這并不代表你的意志力不強,而是你的大腦還沒學會分辨“意志力陷阱”
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意志力的五大陷阱。每了解一處陷阱,或許你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就能少走些彎路。
道德許可效應
1.有所進步便喜不自勝,更容易做妨礙進步的事。比如稱重發現自己減肥瘦了10斤,隨后路過甜品店購買的幾率會大幅提高,吃完后則后悔不已。
2.以某事的益處為理由,允許自己沉溺。比如你覺得玩王者榮耀能提高反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看美劇對學英語有幫助等,其實只能說明”這些是相對良好的娛樂方式“,對達成目標的好處有限。
應對方法也很簡單,多想想自己的目標,提高驅動力;試想自己拒絕誘惑的場景,以自豪感增強抗拒力。
未來責任效應
1.對未來盲目樂觀,放縱當下的行為。比如:哎呀,今天太累了,也不早了,還是明天再學吧。這時候,你會感覺明天的自己是精神百倍且時間充裕的,但實際上明天的狀態往往和今天差不多。
為了避免“明日復明日” 這個貫徹古今的問題,我們需要明白:今天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未來。要對未來的自己負責。
“那又如何” 效應
1.放縱之后,十分后悔(羞愧到失控乃至絕望),產生更嚴重的放縱。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比如你興沖沖地立志今天開始要早睡,幾天后因為追電視劇熬夜,你往往會怒罵了自己幾聲,從此睡得比過去更晚。
因此,對于已經放縱的情況,你首先要原諒自己(畢竟已經早睡幾天了),同時明白要改變自己確實不容易,一步一步來。正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繼續之前的計劃。(比如,可以先定一周早睡4天,逐步過渡到整周)
虛假希望效應
決定改變自己的時候感覺極好,似乎已經成功。但真正要改變自己是不容易的,受挫就容易后悔,繼而產生“那又如何” 效應。應對方法見上一條。
延遲折扣效應
1.面對未來的獎勵,大多數人會屈從當前的誘惑。這是由于我們的大腦還不夠高級,難以從生理角度對未來的獎勵做出反應。
對此,首先應刻意同誘惑保持距離。比如,下班換條沒有甜品店的街走,可以降低吃甜食的概率。再比如,想去網吧放松放松,結果一查最近的網吧都在10KM外,一下子就沒了興致。面對眼前的誘惑,可以選擇先做正事10分鐘,到點后往往誘惑已然消逝。總的來說,在你和誘惑中放置若干個障礙物,可以有效地防止你做出違背意愿的事。
其次,將未來的自己貼近現實。你可以想象有兩個來自未來的自己,一個是屈服于當前誘惑的,另一個是克服誘惑做好自己的。這種想象方法能幫你冷靜一些。
尾巴:幾點建議
- 不要試圖克制自己的思緒,只需控制自己的行為。只要沒做,光想是無傷大雅的。
- 恐懼管理:遠離負能量。網絡時代的各種消息往往充滿了負能量,關注這些消息會讓你的潛意識變得恐懼,而恐懼會帶來壓力,壓力則轉化為欲望,最終引起你的放縱
- 最廉價快捷的改善心情的方法:做那些會讓你情緒低落的事(有夠顛覆)
- 樂觀給我們動力,少許的悲觀幫我們走向成功(悲觀來預計挫折,進而堅定決心)
- 小心意志力傳染:看到別人屈服于誘惑,我們也容易投降。看到別人忙于賺錢,我們也容易想著賺錢了。不要忘記自己原本的目標。
本文參考文獻為《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書中對意志力的機制進行了分析(見上篇),以及對多巴胺產生效應的探討。相信即將到來的下篇一定會刷新你對多巴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