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和板胡的悠遠(yuǎn)蒼涼,
鐘鈴、鼓聲、鑼聲的節(jié)奏感,
伴隨著主唱嘶吼般的唱腔。
一種氣勢洶洶的演唱藝術(shù),
向你撲壓而來。
這就是被稱為最古老搖滾樂的華陰老腔。
2016年春晚,
譚維維攜《華陰老腔一聲喊》的亮相,
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渭南的華陰老腔。
主唱的聲音高亢讓人寒毛頓起,
但更讓小編注意的,
是身后那幾位華陰老腔的默默傳承者。
老腔生在華陰,
卻是一種很小的戲種。
它的小,
是只需五人就能吹拉彈奏唱的表演,
它的小,
是一場只傳承于張家姓氏的家族戲。
不知是否是幸運(yùn),
張喜民是華陰老腔的傳承者之一。
他的手里,
保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的劇本。
泛黃的紙張上還依稀看得到:
用毛筆記錄下的,
一段段口口相傳的唱詞。
當(dāng)明晃晃的大太陽,
照在華陰雙泉村的黃土地上,
然而田野的綠色,
并不能使?jié)M目的黃土顯得更為涼爽。
搬著自家的木凳,
吹著自制的琴弦,
華陰老腔的傳承者們,
總愛在飯后興起的時候,
唱上一段老家的蒼涼。
不管身處何樣的舞臺,
只要板胡一拉,
鐘鈴一響,
動作隨情緒舞動,
個個如將軍爭戰(zhàn)沙場。
兩千年的華山與渭水,
見證了老腔的興衰過往。
作為渭南大地上的蒼涼一嗓,
老腔吼出了華陰鄉(xiāng)土古樸的原聲,
震住了多少豪杰的俠義心腸。
一生的磨難和堅持,
似乎都唱在了這舉手投足之間。
一曲曲口口相傳的老腔,
這是華陰人不甘被遺忘的老靈魂。
老腔將令一聲吼,
八百里秦川千年回。
這是老腔的氣勢,
這是華陰的熱血澎湃。
除了今年與流行音樂的合作,
華陰老腔也常出現(xiàn)在電影的熒幕上。
王全安導(dǎo)演過的《白鹿原》,
是對渭南老腔最本土的回歸。
此時敬畏的聆聽,
才能發(fā)現(xiàn),
華陰人內(nèi)心住著的民族之魂。
▼
華陰,隸屬陜西省渭南市,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經(jīng)之地,一座承載2300年歲月的歷史文化名城。人杰地靈的華陰,生長著華陰老腔,鄉(xiāng)土原生的演唱方式,剛直高亢的氣魄,為古老之遺響。2006年,華陰老腔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