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上完兩節花道課,我終于拿下了「花意匠展開型開放式」。打開簡書,看到草稿里有一個題目《開放式很難,因為我不那么容易放開》,愉悅地一個字一個字刪掉了這個標題。
好像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我都遇到了一個克星。比如第一階段,我懼怕的是用大花朵的花材插立式;第二階段,花意匠展開型中開放式成了我的天敵。這兩個花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大”。
1
第一次插開放式插完尷尬癥要犯了,中間的幾株松散的洋牡丹,好像貌合神離高層領導們,小手球們都面上圍繞著她們,實際看著本來內部就不團結的領導們,粉粉想逃開。
想起那天因為惦記著要回去見一個人,心不在焉,就插了一盆了事,過程中還不停嘀嘀咕咕“開放好難開放好難”,師姐都笑我自言自語。
老師修改的時候,給我修短了主枝副枝,加了三支短的小手球分別補充在洋牡丹周圍,讓核心的部位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這樣的展開。
老師改完了我才知道:開放并不是打開了就好,而是先聚攏,才有力量能支撐起開放。
2
第二次插開放式是三個禮拜以后。配的主副枝是黃色的跳舞蘭,我已經覬覦她很久很久了。客枝是多頭彩玫,黃色到橙紅色的漸變讓它和跳舞蘭很好搭配到一起,抓在手里的一把花材都美極了。還占到老師剛從日本帶回來的的新高腳花器“天使”,這個愉悅讓我帶到花型里了。
不過,跳舞蘭是不好控制的花材,喜歡勾三搭四,根部又太軟容易劈開,花朵和枝條太多不容易傾斜地插,很任性地喜歡亂轉。所以插的過程中免不了被調戲的氣苦。
插完的時候我是很開心的,因為我看到了一盆我沒有達到過的作品,一盆張牙舞爪的插花作品,雖然知道并不是很標準,但是自己心里很喜歡。這股子燦爛張揚,是我很少能做到的。雖然老師修改過后的作品更有美感,但是莫名我更喜歡我這盆像煙花一樣張揚的跳舞蘭。
老師改掉我錯誤的客枝的修法,將她們聚攏起來,更像一個整體。將張揚的跳舞蘭修掉一些分枝穿插到客枝周圍,一下子這就是一盆有力量的春天。
力量不足的張揚是幼稚而空虛的。不要把力道放在張揚的部分,而該把力量壓在支撐起重心的底蘊上。
3
這周上課的時候,我連著插了兩盆開放式。第一盆主副枝用的是可以做精油的尤加利,一直到回家,手指頭上都還是一股精油味兒。客枝是黃玫瑰,配葉是羊齒葉。
完成的時候我特別開心。小桐姐說我的開放式插成多面性了,也一再提醒我剪短主副枝的長度,副枝一定要比主枝短。插完之后我覺得,我的開放式比以前好太多,它開始張弛有度,開始充滿力量和擁抱太陽。
交作品的時候老師卻說,你主枝的部分太多了,主副的長度沒有區分出來。現在的主枝其實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支主枝,我心目中的那支被我造型的時候不小心掰折了。而面對這支候補主枝(上圖右邊的枝條),我舍不得剪去它的各個分枝,它顯得有點傻愣愣地張揚著。
老師說我的副枝修的姿態很美很有力度,于是把只有兩根枝條的副枝變成主枝,挑了一枝單枝條的尤加利做副枝。忽然一下子作品變得簡單而優雅了。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放棄。那些舍不得修去的部分,很可能成為負擔。有時候簡單一些,只告訴觀眾一件事,對方更容易接受和體會。主枝就是主枝,清晰地與副枝區分開。最多的精力應該放在主枝的塑造上,它才是你想呈現給觀眾最重要的事。
4
第四盆開放式花的時間很短,大多數都花在修剪澳洲郁金香的副枝。翻來覆去,在十幾個枝條中想留下幾根,讓它呈現最有韻味的狀態,好難。文文泡著茶吐槽我,你都拿著那支擺弄十幾分鐘了也沒見你下剪刀。對啊,我糾結什么,害怕什么?不就是剪錯了,修出來不是最美的無法恢復了嘛?
當下我把最舍不得剪的并蒂頭剪了,按照我規劃的模樣修出副枝。充分錯開了主副枝的長度和分量。度過了這個卡殼的點,后面的客枝和中間枝都很快了。
配葉我挑了文松,特別開心,因為文松一團一團的,很好遮住劍山,還能給重心部位增加分量。但是動手了才知道,文松看起來很美,但是修起來很難。它帶來的是一團一團的墨綠,很容易給作品帶來模糊的色重感,讓人感覺亂和迷糊。修的技巧在于參差地修掉一組文松每一枝的一半,把它修苗條修出造型榕樹盆栽的感覺,讓它也成為婀娜的點綴,而不是一團一團的綠霧。
核心的部分也不是越有分量越好,不應該用強烈的沖擊性的表達讓核心部分失去層次和藏在這背后的結構。
觀察老師修枝的動作,下手很準很快,很少猶豫不決和反復斟酌,這也是長年累月累積下來的自信、判斷力和感覺吧。反觀自己就是不敢下剪刀,害怕剪錯不可挽回,其實剪錯了會怎么樣呢?
之所以花型松散,是因為害怕剪太短,所以主副枝總是留太長,重心分離。主副枝分量太重太張揚,是因為害怕修掉了不好看,什么都想要,就都留著。我害怕大的張揚的花型,就是因為我習慣了斂,習慣了小心翼翼,不敢放開害怕出錯。一道心理防線,來自放大的恐懼,把握住它,就得到自由。
表揚一下自己,我選擇了一直啃一個花型,啃到我吃透了,練到我能輕松收放了。這次,我選擇了迎難而上。
前幾天見一位家庭理財行家的時候,我們聊起了花道。曾經是一位室內設計師的她說花道是個特別好的東西,它其實是很難得的構型藝術,你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空間構圖,還要考慮各種材料質感、顏色等等各種因素。其實很難,卻是特別棒的培養藝術素養的方式。
是呀,對于我來說,藝術就是表達,每一盆作品也在講一個故事。就像開放式,也許這是一個宏偉大氣的歷史故事,由最開始的混沌不清,說了很多歷史人物,每一個都如數家珍,每一個都想給觀眾看;到老實巴交地按照老作家的框架方法去填充人物和情節;到最后找到了自己主心骨,知道自己到底想說什么,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架構,角色的修剪、關系結構、情節節奏安排……
day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