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良作用及臨床相制大法》書稿連載之六
? ? ? ? ? ? ? ? ? ? ? ? ? ? ? ? ? ? ? 下篇
? ? ? ? ? ? ? ? ? ? ?常用中藥不良作用簡要匯編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辛溫解表藥
? ? ? ? ? ? ? ? ? ? ? ? ? ? ? ? ? ? ? 桂枝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甘。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外感風寒表證。屬表實證者,常與麻黃、生姜、防風等配伍;屬表虛證者,常與白芍、生姜、大棗等配伍。
2. 溫經通脈?
用治寒凝經脈所致胸痹,癥見猝然胸痛徹背,喘息不得平臥,多因氣候驟冷或突感風寒而發病或加重,伴形冷,手足不溫,胸悶氣短、心悸,面色蒼白,苔薄白等,常與薤白、瓜蔞、石菖蒲等同用;用治痛經,常與桃仁、益母草、紅花等同用;用治風寒濕痹證,常與羌活、細辛、附子等同用。
3. 助陽化氣?
用治脾腎陽虛所致水濕內停,癥見納呆食少,口淡無味,脘腹脹滿冷痛,喜溫喜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大便溏薄清稀,或白帶量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等,常與附子、白術、茯苓等同用。
【毒性】桂枝含有桂皮醛、苯甲酸芐酯、乙酸肉桂酯、β-蓽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成分,毒性極小,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文獻報道過中毒案例,。
【性能特點】藥性猛烈,具有較強的攻伐性,效力亦高。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鑒于其上述性味歸經、功效、主治、成分、毒性、藥性強弱等特點,桂枝具有以下不良作用:
1.? 桂枝會因發汗功效而傷陽。不過,桂枝有助陽功效,能減輕發汗傷陽的不良作用,但仍有一定傷陽作用,會輕微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溫經通脈功效而產生促進、加快血行的作用,所以會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與溫經、助陽功效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桂皮醛、苯甲酸芐酯、乙酸肉桂酯、β-蓽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并具有一定毒性,以及非良性的作用機制影響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重度傷氣藥。若(與病證損害相加)造成患者重度氣虛,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桂枝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和發汗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而動風,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按: 桂枝藥性與麻黃相近。臨床運用桂枝時,若見有桂枝會加重之病證者,可參考麻黃及典例中相似藥性類別和量級的不良作用的應對之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荊芥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歸肝、肺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外感風寒表證兼頭痛者,常與防風、川芎、白芷等配伍。
2. 祛風透疹?
用治風疹瘙癢,風盛者,常與白芷、蒺藜、蟬蛻等同用;熱盛者,常與金銀花、苦參、生地黃等同用。
【毒性】荊芥含有多種萜類、揮發油類物質,如荊芥二醇、荊芥苷、薄荷酮、胡薄荷酮,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攻伐性較弱,效力亦弱。
【用法用量】煎服,3~15克。
【不良作用】
1.? 荊芥會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輕微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多種萜類、揮發油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以及發汗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荊芥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有一定毒性而輕微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功效而輕微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瘡證。但荊芥又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對瘡證具有一定療效,可稍減緩其不良作用——荊芥對于瘡證具有雙面作用。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荊芥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毒性也比麻黃小。因此,荊芥不良作用遠小于麻黃,與防風相近。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羌活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肺、肝經。
【功效主治】
1. 祛風除濕、通痹止痛
用治風寒濕痹,當與威靈仙、姜黃、獨活、川芎等同用。
2.? 有發汗解表
用治外感風寒夾濕,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較重者,當與獨活、蒼術、防風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羌活含有多種揮發油類、香豆素類、糖類、有機酸及有機酸酯類等成分,如檸檬烯、羌活醇、羌活酚、果糖、亞油酸、胡蘿卜苷,毒性較小。
【性能特點】藥性猛烈,攻伐性強,效力亦強。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羌活會因發汗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多種揮發油類、香豆素類、有機酸及有機酸酯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以及非良性作用機制的影響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重度傷氣藥。若(與病證損害相加)造成患者重度氣虛,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羌活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祛風除濕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而動風,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較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輕微。
注: 羌活藥性特點、毒性與麻黃相近。因此,羌活與麻黃的不良作用相似。
?
? ? ? ? ? ? ? ? ? ? ? ? ? ? ? ? ? ? ?細辛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腎經。
【功效主治】
1. 祛風除濕
用治風寒濕痹,常與松節、羌活、獨活等同用。
2. 發汗解表
用治陽虛外感風寒,常與附子、麻黃、防風等同用。
3. 溫肺化飲
用治寒飲咳嗽,常與茯苓、半夏、白芥子等同用。
4. 通竅止痛
用治風邪犯肺,頭痛流涕,鼻塞鼻淵等,常與白芷、蒼耳子、辛夷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細辛含有多種揮發油類,及細辛脂素、細辛素等成分,毒性較小。
【性能特點】藥性較猛。
【用法用量】煎服,3~7克。
【不良作用】
1.? 細辛會因發汗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揮發油類,及細辛脂素、細辛素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以及發汗功效的作用機制的攻伐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荊芥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和發汗、祛風除濕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較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輕微。
注: 細辛毒性強弱與麻黃相近,但發汗之力不及麻黃。因此,細辛不良作用遜于麻黃。
白芷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外感風寒,表邪未解,郁于肌腠化熱之發熱,無汗,項強,頭痛心煩等,常與葛根、薄荷、荊芥等同用;用治風寒陽明頭痛以前額為甚者,常與川芎、升麻、防風等同用。
2. 祛風除濕
用治風寒濕痹,常與羌活、獨活、細辛等同用。
3. 通竅止痛
用治鼻塞鼻淵,常與蒼耳子、辛夷、細辛等同用。
4. 消腫排膿
用治癰疽初起,紅腫疼痛者,常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同用。
5. 祛風止癢
用治瘡、疹初起,風盛瘙癢,常與蒺藜、蟬蛻、荊芥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種香豆素類、揮發油類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不良作用】
1.? 白芷會因發汗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輕微加重熱證。
5.? 因發汗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和含有香豆素類、揮發油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以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證,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白芷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有一定毒性而輕微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祛風除濕而輕微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瘡證。但白芷有祛風的功效,對瘡證具有一定療效,可稍減緩其不良作用。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白芷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毒性也比麻黃小。因此,白芷不良作用遠遜于麻黃,但稍大于防風。
蒼耳子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肺經。
【功效主治】
1. 通竅止痛
用治鼻塞鼻淵,鼻流清涕等,常與白芷、辛夷、防風等同用。
2. 發汗解表
用治風寒表證,伴鼻塞流涕嚴重者,常與白芷、辛夷、細辛等同用。
3. 散風除濕
用治瘡、疹偏濕盛瘙癢者,常與地膚子、苦參、黃柏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蒼耳子含有蒼耳子苷、毒蛋白類等成分,毒性稍大。
【性能特點】藥性平緩。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蒼耳子會因發汗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蒼耳子苷、毒蛋白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較大毒性以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證,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的氣的生理功能,傷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 (含蒼耳子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祛風除濕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瘡證。但蒼耳子有祛風的功效,對瘡證具有一定療效,可稍減緩其不良作用。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
注:蒼耳子藥性比麻黃平緩許多,與防風相似,但毒性比麻黃稍大。
辛夷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風寒表證伴鼻塞流涕者,常與白芷、細辛、荊芥等同用。
2. 宣通鼻竅
用治鼻淵流膿涕者,常與天花粉、白芷、黃芩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辛夷含有多種烯類、醇類、脂類、黃酮苷類、木質素類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辛夷會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輕微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烯類、醇類、脂類、黃酮苷類、木質素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以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證,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辛夷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輕微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功效而輕微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辛夷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毒性也比麻黃小。因此,辛夷不良作用遠小于麻黃,與白芷相近。
生姜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歸肺、脾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風寒表證偏體虛者,可與蔥白、大棗、桂枝等同用。
2. 止咳化痰
用治咳嗽痰多者,可與桔梗、半夏、葶藶子等同用。
3. 溫中止嘔
用治胃寒嘔吐,常與藿香、草豆蔻、沉香等同用。
【毒性】生姜含有多類揮發油類、姜辣素類、二苯基庚烷類等成分,屬于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作用。
【性能特點】藥性薄弱。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生姜會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加重出血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4.? 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以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輕微傷氣,加重氣虛證。但生姜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且藥性薄弱,只有在發汗后才會輕微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微度氣虛證,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
7.? 因溫性、發汗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注:生姜藥性比麻黃平和很多,沒有毒性。因此,生姜不良作用極輕微,遠遠小于麻黃,與紫蘇相近。
藁本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風寒表證偏上部濕重者,常與細辛、白芷、羌活等同用。
2. 祛風止痛
用治風寒濕所致之巔頂頭痛,頭暈目眩者,常與羌活、川芎、防風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藁本含有阿魏酸、藁本酚、藁本內酯、藁本內酯二聚體等成分,毒性作用較小。
【性能特點】藥性猛烈。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藁本會因發汗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阿魏酸、藁本酚、藁本內酯、藁本內酯二聚體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以及作用機制的攻伐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重度傷氣藥。若(與病證損害相加)造成患者重度氣虛,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藁本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祛風止痛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傷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較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輕微。
注: 藁本藥性特點、毒性與麻黃相近。因此,藁本與麻黃的不良作用相似。
獨活
? ? ? ?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苦。歸腎、膀胱經。
【功效主治】
1. 祛風除濕
用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常與桑寄生、杜仲、蒼術等同用。
2. 發汗解表
用治風寒表證偏腰膝酸重者,常與蒼術、細辛、木瓜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獨活含有紫花前胡苷元、傘形花內酯、哥倫比亞苷元等成分,毒性極小,與白芷相當。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可浸酒或入丸散。
【不良作用】
1.? 獨活會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輕微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紫花前胡苷元、傘形花內酯、哥倫比亞苷元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以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 ,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證,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獨活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輕微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祛風除濕功效而輕微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獨活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毒性也比麻黃小。因此,獨活不良作用遠遜于麻黃,與白芷相當。
藿香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歸脾、胃、肺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暑月外感風寒伴內傷濕濁,癥見惡寒發熱,脘痞不舒,惡心嘔吐,舌苔黏膩等,常與紫蘇、佩蘭、生姜等同用。
2. 化濕解暑
用治暑濕證,癥見夏日受暑頭目昏沉,脘腹脹滿,舌苔黃膩等,常與佩蘭、香薷、厚樸等同用。
3. 和中止嘔
用治內傷寒濕,癥見,惡寒腹痛,嘔惡下瀉等,常與半夏、木香、生姜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藿香含有多種揮發油類、生物堿類、黃酮類等成分,毒性作用極小,與防風相當。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藿香會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輕微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揮發油類、生物堿類、黃酮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以及發汗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而造成重度氣虛證,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藿香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輕微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化濕功效而輕微傷津(化濕傷津,與祛風除濕傷津的機理相同),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11.?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藿香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毒性也比麻黃小。因此,藿香不良作用遠遜于麻黃,與紫蘇相似。
香薷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解暑辟穢
用治外感暑濕,濕濁內藴,常與藿香、佩蘭、荷葉等同用。
2. 利水消腫
用治水氣泛濫之周身浮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香薷含有多種黃酮類、揮發油類、香豆素類、萜類、脂肪酸類等成分,毒性作用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較猛。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1. 香薷會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溫性而輕微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和含有黃酮類、揮發油類、香豆素類、萜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以及發汗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 ,加重氣虛證,屬輕度傷氣藥。但若加重氣虛證而造成重度氣虛證,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辛夷主治證)。
7.?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而輕微傷血,加重血虛證。
8.? 因溫性、發汗、利水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9.?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10.? 因利水消腫功效而加重腎不固水之證。
11.?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12.?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香薷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毒性也比麻黃小。因此,香薷不良作用遠遜于麻黃,與荊芥相近。
蔥白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外感風寒之輕證,癥見微熱,惡風,頭痛,流涕等,可與淡豆豉、生姜、香薷等同用。
2. 散寒通陽
用治少陰病,癥見畏寒蜷臥,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脈沉微等,常與附子、干姜、桂枝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蔥白含有蒜素、二硫化物、膽甾醇、菜子甾醇、維生素類、糖類、脂類等成分,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薄弱。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不良作用】
1.? 蔥白會因發汗功效而傷陽,雖具有通陽有功效,能稍減緩發汗傷陽的不良作用,但仍有一定傷陽作用,會輕微加重陽虛證。
2.?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加重出血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陰,加重陰虛證。
4.? 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以及發汗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輕微傷氣,加重氣虛證。但其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且藥性薄弱,只有在發汗后才會輕微傷氣,加重氣虛證,屬輕微度氣虛證,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
7.? 因溫性、發汗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類津虧證。
10.? 因發汗功效而加重瘡證。
注:蔥白藥性比麻黃平和許多,沒有毒性。因此,蔥白不良作用遠遠小于麻黃,甚至遜于生姜。
第二章? 辛涼解表藥
桑葉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甘。歸肺、肝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菊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
2. 清肝明目
用治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常與決明子、菊花、黃蓮等同用。
3. 清肺潤肺
用治燥熱傷肺,干咳少痰,常與胖大海、杏仁、麥冬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桑葉含有云香苷、1-脫氧野尻霉素、桑葉多糖、豆甾醇、氨基酸等成分,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薄弱。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
【不良作用】
桑葉會因其寒性和疏散風熱、清肺、清肝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注:桑葉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沒有毒性,其藥物作用機制的非良性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亦微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桑葉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臨床運用桑葉時,若見有桑葉會加重之病證者,可參考升麻及典例中相似藥性類別和量級的不良作用的應對之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菊花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辛、甘、微苦。歸肺、肝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桑葉、金銀花、薄荷等同用。
2. 平肝明目
用治肝陽上亢,常與白芍、生牡蠣、石決明等同用。
3. 清熱解毒
用治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菊油環酮、香葉木素等揮發油類、黃酮類,以及其它氨基酸、綠原酸成分,毒性作用極微。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不良作用】
1.? 菊花會因寒性和疏散風熱、清肝、清熱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2.? 因含有菊油環酮、香葉木素、綠原酸等非營養成分,并具有一定毒性,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菊花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3.? 因其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菊花毒性極微,可以忽略不計。
4.? 因其味和含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注:菊花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毒性也更微。因此,菊花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與桑葉相似。
牛蒡子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苦。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薄荷、葛根、菊花等同用。
2. 宣肺透疹
用治麻疹不透,肺熱咳嗽,常與桑葉、浮萍、前胡等同用。
3. 解毒利咽
用治咽喉腫痛,常與玄參、大青葉等同用;用治癰疽瘡瘍,常與蒲公英、金銀花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牛蒡子含有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胡蘿卜苷豆甾醇等成分,毒性極小,但大于菊花,而遜于升麻。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
【不良作用】
1.? 牛蒡子會因寒性和疏散風熱、清肝、清熱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2.? 因含有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胡蘿卜苷豆甾醇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牛蒡子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4. 因其味和含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5.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牛蒡子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毒性也更微。因此, 牛蒡子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
浮萍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歸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薄荷、葛根、桑葉等同用。
2. 透疹止癢
用治麻疹不透,風疹瘙癢,常與蟬蛻、荊芥、升麻等等同用。
3. 利水消腫
用治水腫尿少,常與赤小豆、冬瓜皮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浮萍含有芹菜素、木犀草素、亞麻酸及蛋白質類、脂肪類等成分,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薄弱。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
【不良作用】
浮萍會因涼性和清熱、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2.? 因發汗功效及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不過,辛涼解表藥與辛溫解表藥的發汗機理不同。辛溫解表藥可生熱蒸發人體津液為汗,而辛涼解表藥性涼寒,清輕散發,需借助表證本身的熱勢方能發出汗來,且其藥性平和,沒有毒性,作用機制的不良影響亦輕微。因此,浮萍不良作用非常小。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但浮萍需借助表證之熱勢方能發出汗來,因而傷陰和加重陰虛證之不良作用極微。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津虧證。但須在發出汗后才會傷津,且性涼,傷津作用極輕微。
注:浮萍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沒有毒性。因此,浮萍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但發汗之力稍強于桑葉。所以,不良作用略大于桑葉。
蔓荊子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辛、苦。歸肺、肝、胃、膀胱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伴頭痛頭昏等,常與連翹、薄荷、菊花等同用。
2. 祛風除濕
用治風濕痹痛,常與羌活、獨活、細辛等同用。
3. 清肝明目
用治目赤腫痛,常與菊花、桑葉、密蒙花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蔓荊子含有半日花烷型二萜、紫花牡荊素、木犀草素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3~12克。
【不良作用】
蔓荊子會因寒性和疏散風熱、清肝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2.? 因含有半日花烷型二萜、紫花牡荊素、木犀草素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散熱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蔓荊子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3.? 因祛風除濕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各種津虧證。但祛風除濕非其主要功效,因而傷津的不良作用極微。
4.? 因含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5.? 因其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蔓荊子毒性極微,可以忽略不計。
注:蔓荊子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毒性也更微。因此,蔓荊子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與菊花近似。
? 蟬蛻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歸肺、肝、胃、膀胱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咳嗽音啞,常與薄荷、胖大海、桑葉等同用。
2. 明目退翳
用治目赤腫痛,翳障遮睛等,常與菊花、密蒙花、木賊等同用。
3. 透疹止癢
用治麻疹疹出不暢或風疹、濕疹瘙癢,常與紫草、荊芥、升麻等同用。
4. 熄風止痙
用治小兒驚風,癥見神昏抽搐,雙眼上翻,咬牙,口唇青紫,吐沫等,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可自行緩解,常與鉤藤、菊花、全蝎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蟬蛻含有甲殼素、殼聚糖、蛋白質、氨基酸、酚類化合物、鈣、鋁、鎂、磷等成分,接近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蟬蛻會因寒性和疏散風熱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注:蟬蛻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沒有毒性,其作用機制的非良性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亦輕微,可以忽略不計。因此,蟬蛻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與桑葉近似。
淡豆豉
【性味歸經】性涼,味辛、苦。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1. 發汗解表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同用。
2. 宣發郁熱
用治熱郁虛煩,常與梔子、知母、柴胡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淡豆豉含有大豆異黃酮等成分,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
【不良作用】
淡豆豉會因涼性和宣發郁熱、發汗功效而輕微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2.? 因發汗功效及發汗、散熱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和加重氣虛證。但淡豆豉藥性平和,又是涼性,因而傷氣和加重氣虛證的不良作用非常輕微,不會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會傷正氣,不會加重其它病證。
3.?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出血證。
4.? 因發汗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但淡豆豉性涼,傷陰和加重陰虛證之不良作用極微。
5.? 因發汗功效而輕微加重汗證。
6.? 因發汗功效而傷津,傷津則會加重津虧證。但傷津作用極微。
注:淡豆豉藥性比升麻平和許多,沒有毒性。因此,淡豆豉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與薄荷相似。
金銀花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葛根、薄荷、桑葉等同用。
2. 清熱解毒
用治瘡癰初起,紅腫熱痛,紫花地丁、連翹、蒲公英等同用。
3. 涼血止痢
用治熱毒血痢,癥見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大便帶血等,常與白頭翁、雞冠花、馬齒莧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金銀花含有棕櫚酸、綠原酸、異綠原酸、咖啡酸、金絲桃苷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宜生用,涼血止痢宜炒炭用。
【不良作用】
金銀花因寒性和疏散風熱、清熱、涼血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1.? 因其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2.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清熱、涼血、散熱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輕微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金銀花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3.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 金銀花藥性比升麻平更和一些,毒性也更微。因此,金銀花不良作用遜于升麻,稍大于桑葉。
連翹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歸肺、心、小腸經。
【功效主治】
1.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葛根、淡豆豉、薄荷等同用。
2. 清熱解毒
用治咽喉腫痛,常與金銀花、大青葉、黃蓮等同用。
3. 消癰散結
用治瘡癰癤腫,常與穿山甲、皂角刺、苦參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連翹含有蘆丁、金絲桃苷、槲皮素、綠原酸、咖啡酸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
【不良作用】
連翹會因寒性和疏散風熱、清熱、涼血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1.? 因其含有蘆丁、金絲桃苷、槲皮素、綠原酸、咖啡酸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2.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清熱、散熱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輕微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連翹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3.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其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注: 連翹藥性比升麻平和,毒性也更小。因此,連翹不良作用遜于升麻,但大于桑葉。
柴胡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微辛、微苦。歸肝、膽、脾、胃、三焦經。
【功效主治】
1. 和解表里
用治少陽證,常與黃芩、半夏、生姜等同用。
2. 疏散風熱
用治風熱表證,常與葛根、薄荷、桑葉等同用。
3. 升陽舉陷
用治中氣下陷證,常與人參、白術、黃芪等同用;用治肝膽之清氣下陷,常與白參、葛根、枳殼等同用。
4. 疏肝解郁
用治肝氣郁結證,常與佛手、元胡索、郁金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柴胡含有山奈酚、槲皮素、異鼠李素、柴胡皂苷A、B、C、D,以及香豆素類、木質素類、多糖類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 柴胡會因寒性和疏散風熱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1.? 因含有山奈酚、槲皮素、異鼠李素、柴胡皂苷A、B、C、D,以及香豆素類、木質素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但其具有疏肝解郁功效,可間接減緩此不良作用。
2. 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散熱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柴胡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又具有疏肝解郁功效及此功效的良性作用機制,所以不良作用輕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3. 因升陽舉陷功效而加重陽氣浮越、肝陽上亢、肺氣上逆 、胃氣上逆等氣、陽上逆證。
4. 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毒性極小,且其本身具有調節肝功能的作用,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可以忽略不計
注:柴胡藥性比升麻平和,毒性也更小,并因其本身具有調節肝功能的作用,使其毒性對肝功能沒有妨礙。因此, 柴胡不良作用遜于升麻。
葛根
【性味歸經】性凉,味甘、辛。歸脾、胃經。
【功效主治】
1. 解肌退熱
用治外感表證,邪郁化熱,發熱重,惡寒輕,頭痛鼻干,口微渴,舌苔薄黃等,常與柴胡、薄荷、白芷同用;用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項強拘急不利者,常與桂枝、羌活等同用。
2. 透疹
用治麻疹、風疹,常與桑葉、升麻、浮萍等同用。
3. 生津止渴
用治熱病津傷,常與天花粉、烏梅等同用;用治陰虛內熱口渴者,常與麥冬、生地黃、知母等同用。
4. 升陽止瀉
用治脾陽虛所致泄瀉,常與附子、炮姜、白術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葛根含有異黃酮類、葛根苷類、三萜類等成分,如大豆苷元、葛根苷、槐二醇、氯化膽堿、鞣質、胡蘿卜苷,毒性極微。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
【不良作用】
葛根會因性凉和解肌退熱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和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1. 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異黃酮類、葛根苷類、三萜類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但其所含非營養成分較少,因而不良作用非常輕微。
2. 因含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退熱功效的作用機制的非良性而傷氣、血和加重氣、血虛證。但葛根藥性平和,毒性極微,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3. 因其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葛根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可以忽略不計。
注:葛根藥性比升麻平和,毒性也更小,且其歸脾胃經,升脾陽而不升肝陽。因此, 葛根不良作用遠遜于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