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1

《中藥不良作用及臨床相制大法》書稿連載之四

石膏

?

性味歸經】性大寒,味辛、甘。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用治陽明氣分熱盛證,常與知母、粳米、生甘草等同用;用治肺胃實熱,常與梔子、蘆根、淡竹葉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石膏主要含有含水硫酸鈣等成分,毒性較小。

【性能特點】藥性猛烈。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克。

不良作用

1. 石膏會因寒性和清熱瀉火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寒證(且因其性寒走表,尤會加重表寒證)。

[if !supportLists]1.?[endif]因其性大寒,歸肺胃經,對胃陽損傷極大極明顯,加之含有含水硫酸鈣等非營養性礦物質成分,及難適口鼻的藥氣藥味,所以對胃腸功能有較大妨礙和影響。

[if !supportLists]2.?[endif]?石膏性大寒,歸肺胃經,對胃陽損害極大。“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傷胃陽過重必使胃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妨礙氣的生成而致傷氣。又因石膏含有含水硫酸鈣等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其清熱瀉火功效的作用機制非良性,所以亦會傷氣。石膏藥性峻猛,不良作用較大,屬重度傷氣藥。若(與病證損害相加)造成患者重度氣虛,便會影響全身及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石膏主治證)。

臨床運用石膏時,若見有全身與各個臟腑之氣虛證及其病證者,當加用其主治藥物同治。所用藥力須勝過石膏傷氣的不良作用。

案例:2011年7月,患者馬某,男,41歲,因長時間冒著酷暑干農活而患病。癥見:面赤,咳嗽,痰黃,咽喉紅腫疼痛,干渴,小便黃而短少,苔薄黃,脈洪大等,證屬肺實熱證。擬:石膏30克,知母15克,粳米1把,桑白皮15克,前胡15克,杏仁12克,瓜蔞仁15克,射干15克,梔子15克,炙甘草3克。共3劑,水煎服。方中以石膏之大寒峻猛,入肺經,以除肺部實熱為君藥,知母苦寒質潤助之,佐以怡胃之粳米,防石膏傷胃;以桑白皮、杏仁、前胡、紫菀止咳化痰;射干解毒利咽;以梔子清熱利尿,使熱從小便而出;炙甘草緩和藥性之峻猛。

患者服藥三日再診,小便清利,熱勢消盡。卻見面色蒼白,脈象轉虛,咳嗽稍減但喘促無力,不欲飲食。余知乃石膏之故,遂以補肺湯加減:人參15克,五味子15克,桑白皮15克,前胡15克,杏仁12克,瓜蔞仁15克,白術15克,神曲15克,大棗10克,炙甘草3克。予藥3劑。方中使用人參、五味子補氣平喘;白術、神曲健脾開胃,增食欲;大棗益氣養血。以此五味藥,除石膏之遺弊。

又三日,患者咳喘減大半,面色漸正常,食欲轉旺。再以補肺湯加減善其后。

總結:石膏大寒峻猛,傷氣傷血,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大寒之性和含非營養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而傷血,加重血虛證。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其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按:臨床運用石膏時,若見兼有石膏不良作用所必然加重之病證者,當加用病證主治藥物同治;如果病證嚴重者,當棄用石膏,另擇平和之藥替代之。


?

?

黃蓮

?

性味歸經】性寒,味大苦。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清熱燥濕

用治濕熱瀉痢,常與白頭翁、秦皮、老鸛草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瀉火解毒

用治火熱擾心,高熱煩躁,常與連翹、梔子、石膏等同用;用治胃火上炎,常與升麻、牡丹皮、黃芩等同用;用治癰腫瘡毒,常與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黃蓮含有小糪堿、黃蓮堿、藥根堿、黃柏酮、黃柏內脂、阿魏酸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較強。

用法用量】水煎服,2~9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黃蓮會因寒性和清熱、瀉火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寒證。

[if !supportLists]2.?[endif]因含有小糪堿、黃蓮堿、藥根堿、黃柏酮、黃柏內脂、阿魏酸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加之其大苦味,極不適人味覺,所以會妨礙胃腸功能。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具有燥濕功效而傷津,加重各種津虧證。

凡具有燥濕功效的藥物,不論屬熱性溫性還是寒性平性,都會傷津,加重津虧證。不同的是,熱性溫性藥,因熱性溫性相助,傷津的不良作用大一些,寒性平性藥傷津的不良作用則小一些。

臨床運用黃蓮時,若見有津虧證,當加用其主治藥物同治。所用藥力須勝過黃蓮傷津的不良作用。

案例:2010年6月,患者關某,女,53歲,因大便秘結半月就診。癥見:顴紅,五心煩熱,口干舌燥,小便赤黃,舌干苔少,脈細數等,證屬陰虛火旺,津液虧耗。擬:黃蓮8克,白芍15克,火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天花粉15克,梔子15克,甘草3克。共3劑,水煎服。

二診:煩熱減輕,而大便秘結無改變。余忽然醒悟到黃蓮燥濕之負面作用,乃以前方去黃蓮,仍予3劑。

三診:煩熱比之前減輕更多,大便變軟。

繼守服二診所用之方5劑而愈。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一定毒性,及清熱、瀉火功效的作用機制的不良性,加之黃蓮大苦之味,對胃腸功能產生較大妨礙作用而敗胃氣,影響氣血的生成,因而傷氣、血,加重氣血虛證。其藥性較強,屬輕度傷氣藥。若加重氣虛證,造成重度氣虛,則會影響全身和各個臟腑之氣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氣,從而加重各臟腑與全身其它機體組織的病證(含黃蓮主治證)。

[if !supportLists]5.?[endif]因其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銀柴胡

?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甘。歸肝、胃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清虛熱

用治陰虛內熱證,常與地骨皮、生地黃、知母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除疳熱

用治疳積發熱,常與胡黃連、蘆根、地骨皮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銀柴胡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銀柴胡環肽Ⅰ、豆甾醇、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木脂素、香豆素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因清虛熱功效而斂邪加重外感表證、寒證。

銀柴胡清虛熱,即清陰分之熱,會因清陰分之熱的功效而攜陰傷陽,令陰盛于外,陽束其內。而治療外感表證之惟一大法,乃是仗陽氣外達,以發汗驅邪出表。若陽束于陰之藩,則難以外達,陽氣不能外達,則汗不能出,故使邪斂于內矣。因此,銀柴胡會因清虛熱功效而加重外感表證。亦會因斂邪之性,加重邪不在表衛的實寒證,使寒邪難于散發。

臨床運用銀柴胡時,若見有外感表證(包括風寒表證、風熱表證)或其它寒證,當重加外感表證或寒證的主治藥物,以制銀柴胡的不良作用;或分病而治,先驅外邪,再治銀柴胡證;若外感表實證轉為表虛證,則二證可同治。

案例一:余之學生小歐,曾治一老太,七十四歲,平素陰虛發熱。有一次,時值初夏,因感冒頭痛至余處求治,逢余外出,便延小歐治療。癥見:前額脹痛,惡寒發熱,白天少汗,夜晚盜汗,心煩,手足心熱,口干舌燥,干咳少痰,鼻干涕黏,舌質紅絳,無苔,脈浮而細數等,證屬外感風寒與陰虛內熱證。小歐處方是:防風10克,白芷10克,荊芥10克,生姜5片,杏仁10克,紫菀10克,銀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胡黃連9克,甘草2克。水煎服。方中以防風、白芷、荊芥、生姜發汗解表;杏仁、紫菀潤肺止咳;銀柴胡、地骨皮、胡黃連清虛熱除煩躁;甘草調和藥性。乍一看去,組方似乎頗有章法。但患者服后,滿身發熱,汗難出,懊儂不已,而惡寒、頭痛、咳嗽等癥絲毫未減,復至余處診治。鑒于患者病證白天汗少晚上盜汗之特征,余不用別方,只將小歐原方拆開用之:防風10克,白芷10克,荊芥10克,生姜5片,杏仁10克,紫菀10克,甘草1克,白天煎服;銀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胡黃連9克,甘草1克,晚上煎服。患者服藥后,白天即汗出暢快淋漓,雖方藥平和,發汗力弱,然天熱及陰虛內熱助之。而晚上盜汗亦稍止。僅過兩日,患者感冒告愈,陰虛內熱減輕,后以補陰藥善后。

案例二:家人某年有一段時間患陰虛火旺證,常五心煩熱,盜汗。一次因睡覺涼了肚腹,腹痛難忍。當時余外出辦事,電話打不通,便自己稱取陳艾葉8克、銀柴胡15克、地骨皮15克,水煎服。服藥一日一夜,腹痛不減。第二日午,余回家,將其藥倒掉,令嚼食陳艾葉兩片,不多時腹痛即愈,然后治療陰虛證。

[if !supportLists]2.?[endif]?銀柴胡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銀柴胡環肽Ⅰ、豆甾醇、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木脂素、香豆素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加之其味不適人味覺,因而會對胃腸功能產生一定妨礙,而加重胃腸病證。

[if !supportLists]3.?[endif]?銀柴胡因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及散熱功效的不良作用機制的影響因而傷氣、血,加重氣、血虛證。但銀柴胡性平和,毒性極小,屬輕微度傷氣藥,不影響氣的生理功能,不傷正氣;傷血的不良作用亦輕微。

[if !supportLists]4.?[endif]?銀柴胡會因寒性和清虛熱、除疳熱功效而傷陽,加重陽虛證,并對寒證之寒性產生疊加效應,從而加重其癥情。

[if !supportLists]5.?[endif]因其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

?

?

人參

?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微苦、甘。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補氣補元氣

人體之氣按部位劃分,分為全身整體之氣、心氣、肺氣、脾氣、胃氣、中氣、腎氣、肝膽之氣、腸之氣、膀胱之氣、表衛之氣等;按功能特點和生成來源劃分,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元氣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主要由腎臟先天之精所化生,并得到后天宗氣、營氣、衛氣等的滋養和補充。而宗氣、營氣、衛氣,則分別包含在肺氣、脾胃之氣、表衛之氣等之中。

人參用治全身整體之氣不足,常與西洋參、黨參、黃芪等同用;用治心氣不足之證,常與絞股藍、大棗、黃芪等同用;用治肺氣虛弱之證,常與刺五加、紅景天、絞股藍等同用;用治脾胃之氣虛弱,常與白術、山藥、大棗等同用;用治中氣下陷證,常與黃芪、白術、升麻柴胡等同用;用治腎氣虛弱,常與山藥、五味子、絞股藍等同用;用治肝膽之氣不足,常與柴胡等同用;用治用治腸之氣不足,常與白術、大棗等同用;用治膀胱之氣不足,常與山藥、五味子、金櫻子等同用;用治表衛之氣虛弱,常與黃芪、白術等同用;用治元氣不足,常與鹿茸、巴戟天、紫河車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固脫

用治氣虛欲脫,可大劑量單用或與附子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攝血

用治氣不攝血所致的吐衄、崩漏、便血、紫癜等證,常與黃芪、白術、大棗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4.?[endif]?生津

用治傷津消渴,常與知母、天花粉、麥冬、蘆根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5.?[endif]?安神

用治心神不寧,常與酸棗仁、首烏藤、龍眼肉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人參含有四十余種皂苷類、三十多種脂肪酸類、近二十種氨基酸類和多肽類、多種糖類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酶類、酚酸類、人參黃酮苷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稍強。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人參會因補氣功效而加重陰不制陽,陽氣浮越之證。

人參補氣,其性微溫而屬陽,偏于補氣之陽,陽盛則耗陰,因而會加重陰不制陽,陽氣浮越之證。

臨床運用人參時,若見有陰不制陽,陽氣浮越之證,當加用潛陽、收斂陽氣之藥,如白芍、生牡蠣,以制人參的不良作用;或棄用人參,以無補陽氣功效之補氣藥替代之,如西洋參。

案例:曾治一男子,30歲,自訴因酒色過度而致頭脹目眩,渾身乏力。診之,癥見:身潮熱,盜汗,五心躁熱,失眠,舌質紅絳,脈浮大而虛弱,屬元氣虛損與陰不制陽,陽氣浮越之證。擬方為:人參20克,龜板15克,鱉甲15克,熟地黃15克,白芍15克,女貞子15克,地骨皮15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生甘草2克。方中以人參大補元氣;以龜板、鱉甲、白芍補陰而制陽,熟地黃、女貞子益陰填精;地骨皮清虛熱除煩;龍骨、牡蠣潛陽安神;甘草調和藥性。水煎服。

二診,患者訴曰服藥后乏力現象有明顯改善,盜汗亦有所減輕,但手足心熱,目眩,煩躁、失眠等癥卻微見效甚微。余仍用原方,稍作改動,去掉人參,加補氣、陰之猛藥西洋參20克,令患者連服三劑。

三診,患者自訴煩熱已平,尚能安睡,其余諸證亦大為減輕……

經此案例,余深深體會到西洋參之妙處,和人參抑陰升陽之弊害。

[if !supportLists]2.?[endif]?因溫性而加重熱證。但其不良作用輕微。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補氣功效而固表,加重外感表證、實寒證。

人參具有補氣功效,能實表衛之氣,增強腠理閉合功能。而治療外感表證,惟以發汗驅邪出腠理為治療大法。若腠理不開,則令外感之邪滯留肌表,難以祛除。所以,人參之補氣功效會加重外感表證;亦會加重邪不在表衛的實寒證,使寒邪難于散出。但人參因可補元氣,能使陽氣外發,而發汗和驅邪須籍陽氣之力,故不良作用輕微。

臨床運用人參時,若見有外感表證,當減小人參用量,加重發散驅邪藥力,使之既能消除人參的不良作用,又不會加重人參主治證。

案例:2013年,患者吳某,女38歲。因感冒前來就診。癥見:面色蒼白,四肢無力,頭痛,惡寒發熱,咳嗽,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等,屬外感風寒表證與氣虛證。考慮到患者氣虛,所用藥物盡皆平和之品:防風15克,荊芥15克,白芷15克,香薷15克,生姜5片,杏仁10克,款冬花15克,人參10克,甘草3克。方中以防風、荊芥、白芷、香薷發汗解表;生姜、杏仁、款冬花止咳;以人參補氣;甘草調和藥性。水煎服。患者服藥后兩天,汗出甚少,病證不見松解。

二診,以原方加減。藥如:麻黃10克,白芷15克,生姜5片,杏仁10克,款冬花15克,人參10克,甘草3克。水煎服。當天服之,即汗出淋漓,至夜病解,翌日告愈。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補氣功效而加重氣滯證、濕證、痰證。

人參補氣,能增強人體之氣的生成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氣的生成與運化(代謝),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如果氣的生成,強于氣的運化,便會導致氣有余而運化之力不足,造成氣行不暢。人參補氣而無促進氣的運化之作用。因此,它會打破氣的生成與運化之間的平衡機制,造成氣過剩氣行不暢,便會加重氣滯證;而氣行不暢又會妨礙津液的輸布,不能正常輸布的津液與氣相結,便成為濕氣,就會加重濕證;濕氣為生痰之源,所以亦會加重痰證。

臨床運用人參時,若見有氣滯證,當加用行氣藥,如陳皮、木香;若見有痰、濕證,當加用祛濕、化痰之藥,所用之藥或藥力既能消除人參不良作用,又不會加重人參主治證。

案例:數年前的一個夏天,余到開診所的朋友家做客。朋友診所處于市繁華地段,人流量大。一日上午,一位三十來歲的女人突然暈倒在店門口,隨行的丈夫驚叫一聲,趕快扶起女人,向診所內大喊:“醫生,救命!”朋友和他做護士的愛人急忙奔出去,幾人合力將病人抬放到病床上,緊接著迅速給她灌服葡萄糖水,病人很快蘇醒過來。朋友隨即對病人進行檢查。只見她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小便失禁。檢查結果尚有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等征象。病人丈夫訴曰:老婆剛坐完月子,便想出來走走,剛才出了點汗,就說有些頭暈,心跳心慌,走到診所門口,便暈倒了。朋友很快作出了診斷:產后虛脫。擬方為:大人參50克。令護士愛人以水300毫升,生姜2片,同煎至150毫升,然后伺病人服下。大約5小時后,病人自訴感覺好多了,頭不暈,不再心跳心慌。檢查血壓,已接近正常值。朋友親將原方藥再熬水一次,讓病人服下。至夜十點鐘,病人已能坐起身,精神狀態漸好,與正常人無異,但訴開始腹脹。朋友再擬一方:陳皮15克,木香10克,枳殼10克,烏藥10克。觀其舌,見舌苔白膩,又加:砂仁15克,茯苓15克,白術15克。方藥皆行氣、化濕之品,后再加人參20克。病人服藥后即睡下。余與朋友私語道:為什么不加甘草調和藥性?朋友曰:人參壅氣,再加甘緩之甘草豈不更壅氣?且棄用甘草,不抑藥物偏性,可使此平和之方不挫鋒芒,無緩滯之虞。余深為朋友之論嘆服。第二天,病人果然反饋良好,腹脹盡消。

[if !supportLists]5.?[endif]?因補元氣功效而加重水鈉潲留之證。

人參具有補元氣的功效,能增強腎臟的固攝和抗利尿功能,因而會加重水腫、小便不利等水液潲留之證。

臨床運用人參時,若見有水鈉潲留之證,當擇其它藥物代替之。

案例:秦某,女,56歲。素體氣虛,曾患腎結石做過手術。某日頭痛,發熱惡寒,腰背酸痛,自服荊防顆粒,汗大出,頭及腰背痛解。翌日,突現頭昏,惡心,渾身無力,四末不溫,腰及以下水腫等癥候,到余同事處治療。服藥三日無效,心懷憂懼,冀早愈,至余處求治。

癥見:面白無華,四肢倦怠,水腫畏寒,小便不利,大便如常,飲食不思,舌苔潤滑,脈象沉細。

觀其脈癥,乃氣虛日久,汗不得法,損傷腎陽,加之腎結石及手術之器質性損害,以致氣化不利,水飲泛濫。

這本非疑難頑癥,然何以服藥三日而無效呢?余向同事要來其所處之方,觀之,真武湯加味也。藥如:附子1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白芍10克,生姜10片,人參15克。水煎服。共三劑。

真武湯之于此證,是合宜也。然其謬就謬在加用了人參。余遂以黃芪易人參,再以干姜易生姜,以增加溫陽之力。方為:附子1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白芍10克,干姜12克,黃芪20克。共二劑,水煎服。

二診:畏寒減輕,小便增加,水腫退半,仍不欲食,原方再進三劑。

三診:畏寒已已,胃口開,水腫全消,以補氣溫陽之食補方善后。

[if !supportLists]6.?[endif]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一定的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

[if !supportLists]7.?[endif]其毒性會輕微妨礙肝膽功能。

人參雖為滋補藥,但亦有一定毒性,對肝功能不足或異常者,也會產生一定妨礙和影響,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否則,會產生中毒反應。

案例:患者黃某,女,拾荒者。2009年7月,黃某外出拾荒,意外拾得一包人參,約十公斤,便開始用人參大劑量熬水喝,每次100多克。至8月初,黃某因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而到余處診治。癥見:心悸失眠,手顫,咽喉部有刺激感,惡心,口干苦,脅肋脹痛,腹痛腹瀉,舌苔白膩,脈弦。證屬人參中毒。擬方:新鮮蘿卜500克,甘草5克,綠豆10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木香10克,元胡索10克,豆蔻10克。共3劑,水煎服。方中以蘿卜、甘草、綠豆解人參之毒;柴胡、白芍調節肝膽功能;木香、元胡索止痛;豆蔻、白扁豆止瀉除濕。患者服完3劑后,證候多數消除,惟余脅肋脹痛、口苦。再擬方以行氣散郁,調理肝膽: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佛手10克,郁金10克,元胡索10克,炒蘿卜籽10克,甘草3克。共3劑,水煎服。

服藥后再診,脅肋脹痛、口苦仍如故。余覺蹊蹺,細診,見其下眼瞼膜淡白少血,方悟兼有肝血不足,遂于第二個處方中加入:當歸15克,白芍15克,熟地黃15克,阿膠10克。又予3劑藥,水煎服。

三天后,患者又至,診之,脅肋脹痛若失,僅微口苦,再進疏肝補血方善后。

?


?

?

西洋參

?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微苦。歸肺、腎、胃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補氣

用治全身整體之氣不足,常人參、黨參、黃芪等同用;用治心氣不足之證,常與絞股藍、大棗、黃芪等同用;用治肺氣虛弱之證,常與刺五加、紅景天、絞股藍等同用;用治脾胃之氣虛弱,常與白術、山藥、大棗等同用;用治中氣下陷證,常與黃芪、白術、升麻、柴胡等同用;用治腎氣虛弱,常與山藥、五味子、絞股藍等同用;用治肝膽之氣不足,常與柴胡等同用;用治用治腸之氣不足,常與白術、大棗等同用;用治膀胱之氣不足,常與山藥、五味子、金櫻子等同用;用治表衛之氣虛弱,常與黃芪、白術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

用治全身性陰虛,常與絞股藍、沙參、白芍等同用;用治心陰虛,常與絞股藍、百合、龜甲等同用;用治肺陰虛,常與玉竹、天冬、麥冬等同用;用治肝陰虛,常與白芍、女貞子、鱉甲等同用;用治胃陰虛,常與石斛、山藥、玉竹等同用;用治腎陰虛,常與女貞子、黃精、龜甲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補肺生津

用治肺虛久咳,津傷口渴,常與太子參、白果、訶子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西洋參含有人參皂苷和數十種揮發油類、氨基酸類、糖類、無機元素類等成分,毒性極小。

【性能特點】藥性稍強。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西洋參會因補陰補氣功效而斂邪固表,加重外感表證、寒證。

西洋參具有補陰、補氣的功效。

補陰,則陰盛,陰盛制陽,制陽則陽阻于內,陰束于外,使陽氣外達肌表受制,以致斂汗固表。而治療外感表證之惟一大法,乃須仗陽氣外達,以發汗驅邪出表。若陽氣難以外達,則汗不能出,邪斂于內矣。因此,補陰會斂邪,加重外感表證。此外,西洋參因其補陰斂邪之性,亦會加重邪不在表衛的寒證,使寒邪難于散發。

補氣,可實表衛之氣而固表,亦會妨礙外感表證發散及寒證之邪散發。

西洋參補陰補氣皆會斂邪、固表,尤其是補陰功效會阻陽于內,使陽氣難以外達,因此不良作用較大。臨床運用西洋參時,若見有外感表證、實寒證,當分病而治,先治療外感表證、實寒證,再治療西洋參證;或棄用西洋參,以其它藥物替代之。

案例:這是二十余年前的一個臨證記錄。黃某,女,61歲。因淋雨感冒前來就診。主訴頭痛、咳嗽、手足心熱。癥見:惡寒發熱,腰背酸楚,少氣懶言,盜汗,白天無汗,鼻塞,口渴咽干,舌微紅,苔少色白,脈浮而細數,證屬陰虛寒濕感冒。余擬:防風12克,荊芥12克,淡豆豉12克,生姜3片,干蔥白12克,西洋參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方中以防風、荊芥、淡豆豉、生姜、蔥白輕清發散以解表;西洋參補陰除虛熱、生津止渴;杏仁、前胡止咳;甘草調和藥性。

二診:患者訴曰見效似無,仍頭痛,惡寒,咳嗽,手足心熱等。余父聞之,將上方去西洋參,其余藥照舊用之。共二劑。

三診:患者訴頭痛、惡寒、咳嗽等皆平,手足心熱略減,盜汗尚如故。父擬方為:西洋參18克,干蔥白9克。共10劑。

父曰:西洋參補陰又補氣,所以補陰之力最強最好;佐以蔥白,能使陰陽互通,擋外邪復入,又宏補陰之功。

后隨訪,患者陰虛之證已痊愈,并贈禮物相謝。

[if !supportLists]2.?[endif]?因性涼和養陰功效而傷陽,加重寒證。??

西洋參會因性涼而傷陽。加之西洋參補陰,陰能制陽,亦為傷陽,傷陽必然加重陽虛證。又傷陽則生寒,補陰斂寒邪,所以還會加重寒證。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具有補陰補氣功效而加重氣滯證、濕證、痰證。

西洋參具有補氣補陰功效。補氣,會加重氣滯證、濕證、痰證;而補陰,為補氣之陰,會令氣更陰凝,加重氣滯證、濕證、痰證的不良作用更大。

因此,臨床運用西洋參時,若見有氣滯證,當加用行氣藥同治,如陳皮、木香;若見有痰、濕證,當加用祛濕、化痰之藥;所用之藥或藥力既能消除西洋參的不良作用,又不會加重西洋參主治證。

案例:2019年10月,患者吳某,男,59歲,因脘腹脹痛來診。癥見:脘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腸鳴矢氣,手足心熱,偶有盜汗,舌苔厚,脈弦,屬胃腸氣滯兼陰虛內熱輕證。處方為:枳殼10克,厚樸10克,木香10克,烏藥10克,蘇梗10克,香附10克,元胡索10克,砂仁10克,陳皮10克,甘草3克,西洋參20克。共兩劑,水煎服。方中以蘇梗、香附、砂仁、元胡索行氣止痛,消胃氣滯;枳殼、厚樸、烏藥、木香下腸之氣,令出谷道;以西洋參補陰除虛熱,止盜汗,并補氣,制行氣藥傷氣之弊;甘草調和藥性。

二診:手足心熱消失,未出現盜汗,腹痛減輕,但腹脹如前,舌苔變膩。乃用上方變通,去西洋參,余皆照舊,共三劑。

服藥三天后,患者反饋,諸證悉除。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其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輕微妨礙胃腸功能。但西洋參含有一定營養成分可以養胃,因而妨礙胃腸功能的不良作用甚微。

[if !supportLists]5.?[endif]?西洋參具有一定毒性,因而對肝功能有一定妨礙。但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


甘草

?

性味歸經】味甘。生甘草性平,灸甘草性溫。歸肺、脾、心、胃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灸甘草有益氣補中

用治脾胃氣虛證,常與人參、黃芪、白術等同用;用治中氣下陷,常與柴胡、升麻、人參、黃芪、白術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炙甘草祛痰止咳

用治咳嗽痰多,常與麻黃、半夏、桔梗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生甘草有緩急止痛

用治胸腹疼痛,常與玄胡索、木香、香附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4.?[endif]生甘草清熱解毒

用治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等同用;用治藥食中毒,常與綠豆、蒲公英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5.?[endif]?調和諸藥

用于調和藥性,常與大棗等同用。

【毒性】甘草含有甘草苷、異甘草苷、新甘草苷、新異甘草苷、甘草利酮、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酸銨、甘草多糖等成分,毒性較小。

【性能特點】藥性稍強。

用法用量水煎服,1.5~10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灸甘草會因補氣而加重陰不制陽,陽氣浮越之證。

[if !supportLists]2.?[endif]?灸甘草因溫性而加重熱證。

[if !supportLists]3.?[endif]?灸甘草因補氣功效而加重外感表證、實寒證。

[if !supportLists]4.?[endif]?灸甘草具有補氣功效,且其味極甘,脾胃難以分解運化,亦會壅氣,形成氣滯,加重氣滯證,進而衍生濕、痰,加重濕、痰證。

臨床運用灸甘草時,若見有氣滯證、濕證,當禁用大劑量炙甘草,另擇其它藥物代替之;若見有痰證,當加用祛濕、化痰之藥同治。

[if !supportLists]5.?[endif]?甘草含有甘草酸,此成分大劑量可致水鈉潲留。

臨床運用甘草時,若見有水腫、小便不利等水鈉潲留證,當禁用大劑量甘草。

案例:2017年3月的某一天,同事黃醫生帶來一個年近六十、面色蒼白浮腫的女病人,說是請我接治這位患者。同事離開后又發來短信。短信上說:這位患者此前是我給診治的,服藥二十余劑,沒什么起色。老兄醫術精湛,就轉請老兄幫忙醫治吧。之前用過的處方,留給你作參考: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葶藶子10克,桑白皮10克,蜜炙麻黃10克,五味子10克,甘草3克。

患者自訴:咳嗽近兩月了。原來臉沒有腫,服藥一段時間后便腫了。

余對患者進行細致診察。癥見:神疲乏力,四肢怠倦,咳嗽無力,痰呈白色泡沫狀,氣短而喘,自汗畏風,舌淡苔白,脈細弱等,證屬肺水腫、肺氣虛咳嗽。

考同事方藥。方中以炙甘草補肺氣,五味子助之;杏仁、桔梗、半夏、蜜炙麻黃止咳平喘化痰;葶藶子、桑白皮利水消腫;甘草調和藥性。

不得不說,同事的治療大法無謬。然而,卻用錯了一味藥——炙甘草。

余仍用同事原方,僅略作改動,去炙甘草,加紅景天15克、黃芪15克,并囑患者自加藥引生姜皮10克。共10劑,水煎服。

二診時,患者面部浮腫盡消,精神狀態有所好轉,咳嗽減輕,泡沫狀痰液變為稀痰。繼以原方加減,不過半月,諸證悉除。

[if !supportLists]6.?[endif]?生甘草因清熱功效而傷陽,加重實寒證。但生甘草一般只是作為調和藥微量使用,其傷陽和加重實寒證的不良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if !supportLists]7.?[endif]?甘草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加之其味極甘而壅氣,亦不適人味覺,因而會妨礙胃腸功能,加重胃腸病證。但若作為調和藥性使用,則用量微少,不良作用輕微,可以忽略不計。臨床運用甘草時,若見有脾、胃、腸病證者,當禁用大劑量甘草,另擇其它藥物替代之,并加用其主治藥物同治。

[if !supportLists]8.?[endif]因其含有一定毒性而妨礙肝功能。但毒性極小,因而妨礙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極微。


?

?

山藥

?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補脾養陰

用治脾氣虛弱,泄瀉,常與白術、芡實、茯苓等同用;用治胃陰不足,常與石斛、沙參、明黨參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益肺生津

用治陰虛咳喘,常與玉竹、百合、桑白皮等同用;用治內熱消渴,常與太子參、石斛、天花粉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澀精

用治腎虛遺精,尿頻帶下,常與益智仁、金櫻子、五味子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山藥含有山藥多糖、尿囊素、淀粉酶以及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微量元素等成分,屬接近食物級的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克,大劑量60~250克;補脾益腎宜生用,用治泄瀉宜炒用。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山藥會因養陰功效而加重陽虛證、實寒證。

[if !supportLists]2.?[endif]因補氣、養陰功效而固表斂邪,加重外感表證、實寒證。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補氣、補陰功效而加重氣滯證、濕證、痰證。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補腎澀精功效而增強腎臟的固攝功能,所以會加重水鈉潲留證。

臨床運用山藥時,若見有水鈉潲留證,當加用其主治藥物同治,所用藥物或藥力應勝于山藥的不良作用,且又不會加重山藥主治證。

案例:病人,男,75歲,平素喜歡吃保健品,2013年10月就診。日前右腳開始腫,第二天已看不到腳踝骨,小腿也開始腫,一按一個坑。癥見:腰酸,四肢發冷,畏寒,小便短少,舌質淡,胖嫩,苔白滑,脈遲細無力等。

診斷:腎陽虛水腫。

予方:附子10克,干姜10克,仙茅15克,刺五加15克,豬苓10克,茯苓15克,赤小豆30克,甘草3克。共三劑,水煎服。囑其少食或不食食鹽。

第四日再診,證候如前,無所改觀。余疑惑不已,問及這幾天的吃鹽量。患者稱未吃食鹽。余又對患者進行多次細致診察,均找不到原因。忽患者問道:山藥丸我能吃嗎?余問曰:什么山藥丸?患者答:就是將山藥打成粉,做成丸子。我一直在吃,每次10克,一天吃30克。余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服藥無效,原來原因在這里——山藥服用太多。余囑咐道:在水腫病未愈之前,切勿再服山藥丸。

找到了原因,余仍按照前方給藥,共5劑。

下次來診時,水腫已消,予以金貴腎氣丸調理之。

:山藥性能特點、毒性與西洋參大致相似。因此,二者不良作用相近。

?

?

阿膠

?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肺、肝、腎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補血止血

用治血虛證,常與當歸、熟地黃、白芍、首烏等同用;用治崩漏,常與人參、白術、龍眼肉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滋陰潤燥

用治陰虛燥咳,常與麥冬、沙參、百合等同用;用治腸燥便秘,常與天冬、麥冬、桃仁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阿膠含有十七種氨基酸蛋、硫酸皮膚素、生物酸及鐵、鋅金屬元素等成分,屬接近食物級的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入湯劑,宜烊化沖服,5~15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阿膠因滋陰功效而加重外感表證、實寒證。

[if !supportLists]2.?[endif]?因補血、滋陰功效而加重濕證、痰證、氣滯證。

阿膠補血,能增強血的生成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血的生成與代謝,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如果血的生成,強于血的代謝,便會造成機體“血液過剩”。阿膠補血而無促進血液代謝之作用。因此,它會打破血的生成與代謝之間的平衡機制,造成“血液過剩”。“血液過剩”壅滯于體內,便會轉化為濕氣,加重濕證。而濕氣又會妨礙氣機暢通,并為生痰之源,因此會加重氣滯證、痰證。加之阿膠還具有滋陰功效,所以不良作用稍大。

臨床運用阿膠時,若見有痰、濕證,當加用祛濕、化痰之藥同治;若見有氣滯證,當加用行氣藥同治,如陳皮、木香;所用藥物或藥力須既能消除阿膠不良作用,又不會加重阿膠主治證。

案例:曾治一富家太太,50歲,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長得肚大腰圓,肥胖無比。卻長期面色萎黃,少氣乏力。自購阿膠服用,竟愈加嚴重。多方求治,皆用補品,少效。其老母知余,便引她至余處診治。癥見:脘腹脹滿,不欲食,食少易飽,大便溏薄不爽,小便短少,質淡,苔厚膩,脈細軟等,乃脾濕重證也。擬方為:白術15克,蒼術10克,佩蘭15克,茯苓15克,厚樸12克,薏苡仁20克,木香12克,澤瀉15克,炒萊菔子12克,山楂15克,雞內金15克,檳榔12克,甘草3克。方中以白術、蒼術、佩蘭、厚樸燥濕化濕,促進脾之運化;茯苓、薏苡仁、澤瀉利濕,令濕由水道出;木香、炒萊菔子、雞內金、山楂、檳榔行氣導滯,助消化,排宿便,以除濕氣之源;甘草調和藥性。共三劑,水煎服。囑患者須飲食清淡,晚餐少食,不可再服用阿膠及其它滋補品。

二診:患者自訴腹脹減輕,食欲增加,大小便已正常。觀其面,萎黃之色略有消退,舌苔厚膩中微有化燥。余知方藥中的,遂守原方二十劑。

三診:患者脾濕證告愈,面生紅光,人亦清瘦許多。但因前方有傷津之虞,服之久后出現津傷之癥,乃以生津濡養方劑善后。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滋陰潤燥功效而加重泄瀉證。

阿膠因滋陰潤燥功效而具生津滑腸的作用,可致腸瀉,所以會加重泄瀉證。

臨床運用阿膠時,若見有泄瀉證,當加用止瀉藥同治。所用之藥或藥力須壓過阿膠不良作用;或棄用阿膠,以其它藥物替代之。

案例:2020年1月,患者譚某,男,67歲。因腹瀉來診。主訴兩月前曾因酗酒傷胃吐過血,之后一直胃不好,稍微多吃一點便腹脹不舒。癥見胃脘脹滿,噯腐吞酸,矢氣酸臭,瀉下物酸腐臭穢,舌苔厚膩;又兼面白無華,頭目昏花,困倦乏力,記憶力減退,脈細弱等,診為食滯胃脘,兼生內濕,及血虛證。擬方為:白術15克,茯苓15克,白扁豆15克,神曲12克,炒谷芽15克,炒麥芽15克,炒萊菔子10克,白及10克,阿膠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暫予二劑。方中以白術、茯苓、白扁豆燥濕、化濕、利濕與止瀉;白及保護、修補胃黏膜,并斂腸澀瀉;神曲、炒谷芽、炒麥芽、炒萊菔子化食消氣;阿膠補血并止血防舊疾;甘草調和藥性。

二診:胃脹、頭目昏花等證候減輕,惟腹瀉如故。原方去阿膠,予二劑服之。

三診:腹瀉及食滯之證告愈,遂以專方治療血虛。

前方治療腹瀉,何以服藥二劑仍如前者?乃阿膠潤燥滑腸之故也。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滋陰功效而傷陽、加重實寒證。??

阿膠滋陰,陰能制陽,制陽亦可傷陽。所以,阿膠會傷陽,加重陽虛證。且滋陰斂寒邪,傷陽生寒,所以又會加重實寒證。

[if !supportLists]5.?[endif]?因止血功效而加重血瘀證。

阿膠具有止血功效,會因凝血作用減緩血行。而血瘀證乃是血行受阻所引起病證。故而,阿膠會加重血瘀證。但因其具有補血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血液活性,所以不良作用輕微。

臨床運用阿膠時,若見有血瘀證,當加用活血化瘀之藥同治。

案例:2016年10月,患者楊某,男,89歲。因大便秘結就診。主訴大便秘結三月有余,肛門無熱感,便艱時帶有血絲,自買中成藥麻仁丸十余盒內服無效。癥見: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健忘,食少,鼻咽干燥,口唇色淡,舌干苔少,脈細弱無力等,屬血虛津枯之證。豈是麻仁丸之類的藥物所能奏效的?余恐其年老體弱,虛不受補,乃擬一簡方:阿膠150克,純蜂蜜適量。方中以阿膠補血潤腸,并止血,防治腸道出血;蜂蜜生津,潤肺潤腸,可使上下通暢。且蜂蜜含有超豐富的精微物質,能助阿膠補血,增強免疫力,修復腸道。冀二藥相伍,收藥專效宏之功。服用方法:每次取阿膠5克,開水烊化,上鍋蒸一小時,除去其中黃酒(以防黃酒行血、熱燥,加重出血及傷津)。稍涼,調兩湯匙蜂蜜飲服。每日早、中、晚三次,連服十日。

五日后患者前來咨詢,曰:大便秘結已有所減輕。但于一月前骨折的手腕部,卻開始有如輕微針刺般地疼痛起來。不知是何原因?

余細觀其前臂,只見傷處打著石膏,手腕部略略浮腫,皮膚微有暗淡之色。余即取三七粉15包,每包3克。囑患者每次服1包,一日三次,與阿膠同服,連服五日。

再診時,患者訴曰:手腕不再疼痛,大便秘結、頭暈心慌大有好轉。診其脈,脈象雖細卻稍添了一點力度。乃處方:當歸15克,何首烏15克,龍眼肉20克,干桑葚20克。共十劑,日服三次,每次加阿膠5克同服,以善其后。

按:阿膠有減緩血行之虞,而骨傷部亦血行不暢,所以會加重之。三七活血行血,正好相制。

?


?

?

鹿茸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咸。歸腎、肝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補腎壯陽

用治陽痿早泄,宮冷不孕,常與淫羊藿、葫蘆巴、巴戟天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強筋健骨

用治筋骨痿軟,常與續斷、狗脊、補骨脂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固沖止帶

用治沖任不固,帶下清稀,常與山藥、五味子、牡蠣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4.?[endif]?托毒起陷

用治陰疽久潰不斂,常與黃芪、白術、當歸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鹿茸含有多種氨基酸類、脂類、糖類等成分,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

性能特點藥性稍強。

用法用量】研細末,每次0.5~1克。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鹿茸會因溫性和壯陽功效而加重熱證。

鹿茸溫性,更有壯陽功效助之,所以會助熱生熱,加重熱證。

[if !supportLists]2.?[endif]因壯陽功效而傷陰,加重陰虛證、陽氣浮越之證。

鹿茸補腎壯陽,陽能克陰,所以會加重陰虛證、陽氣浮越之證。

臨床運用鹿茸時,若見有陰虛證或陽氣浮越之證,當加用補陰或潛陽制陽之藥同治。所用藥力不但能消除鹿茸不良作用,而且不會加重鹿茸主治證;或棄用鹿茸,另擇其它藥物代替之。

案例:2020年初,患者張某,男56歲,好酒,年前網購大量鹿茸泡酒,飲至今年2月,出現頭暈頭痛,血壓升至200/120mmHg時來診。癥見:潮熱,盜汗,顴紅,咽干,手足心熱,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等,乃陰虛不能制陽,陽氣上浮之證。處方為:白芍15克,代赭石15克,羅布麻15克,蛇參10克,鱉甲15克,龜甲15克,知母15克,生地黃15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甘草3克。共五劑,水煎服。方中以鱉甲、龜甲、麥冬、玉竹補陰斂陽;知母、生地黃養陰清虛熱;白芍、代赭石、羅布麻潛陽,制陽,降血壓;蛇參降壓鎮痛;甘草調和藥性。囑患者不可再飲鹿茸酒及一切酒類。

二診:血壓降至147/106mmHg,頭暈頭痛、潮熱、盜汗、手足心熱減輕。原方守服十劑。

三診:血壓回升至156/111mmHg,頭暈頭痛、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又稍加重。患者自訴,服藥期間沒忍住,喝了些鹿茸酒。余見其酒癮如此之大,知道勸其戒酒定枉然,乃對其言:既然你這么愛喝酒,那就給你開些酒藥吧。

余依然守原方,予五劑藥合為一劑令泡酒,酒癮犯時方可喝一點,不可多喝。另付十劑藥仍令水煎服。

再診時,血壓降至141/95mmHg,頭暈頭痛、潮熱、盜汗、手足心熱等癥狀消失,余繼以原方變通治之,并發動家屬親戚力勸其戒酒。

[if !supportLists]3.?[endif]?因溫性和壯陽功效而傷津。

鹿茸會因溫性與壯陽功效而生熱,熱則爍津,從而加重各種津虧證。

?

?

附子


【性味歸經】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溫里助陽

用治脾胃虛寒,常與白術、桂枝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回陽救逆

用治亡陽證,常與人參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祛寒止痛

用治風寒濕痹,常與羌活、獨活、蒼術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附子含有次烏頭堿、烏頭堿、烏頭新堿、川烏堿、阿替新等成分,毒性較大。

性能特點】藥性稍強。

用法用量】水煎服,5~10克,先煎半小時。

不良作用

[if !supportLists]1.?[endif]?附子含有次烏頭堿、烏頭堿、烏頭新堿、川烏堿、阿替新等較多非營養成分,具有較大毒性而傷氣、血,加重氣、血虛證。但附子具有回陽救逆功效,能間接益于氣血,且其藥物作用機制乃良性。因此,其毒性雖較大,但在法定劑量內,附子傷氣、血的不良作用輕微,可以忽略不計。不過,切勿過量使用和久服。否則,必大損臟腑,甚至中毒。

案例:余老家有一寡居老人,68歲,素體陽虛,常畏寒怕冷,手足厥逆。某日得一偏方,即羊肉燉附子,用量為每次羊肉2斤、附子20克,燉2個小時,然后飲湯食肉。剛開始幾天,效果不錯。老人手足漸溫,面生紅光。但半月后,老人的面色逐漸轉為蒼白色,幾天后又出現頭暈,胸悶,惡心,兩手指尖麻木等癥狀。適逢余回老家探親,聞知消息后,便趕去她家看望。經過一番了解和檢查,迅速作出診斷:附子慢性中毒。當即便就地取材,用綠豆100克、蘿卜150克熬水,兌適量蜂蜜,讓老人服下。調理數日,老人頭暈、胸悶、惡心、指尖麻木等癥狀消失。然后,再以干姜、桂枝、紅參、鹿茸、大棗等組方培元氣補真陽。

[if !supportLists]2.?[endif]?附子因具有助陽、回陽救逆功效而能補陽,陽可克陰,所以會傷陰,加重陰虛證。

[if !supportLists]3.?[endif]?附子性大熱,具有溫里助陽、回陽救逆、祛寒止痛功效,所以會生熱,傷津,加重熱證、津虧證。

[if !supportLists]4.?[endif]因藥味不適人味覺和含有較多非營養成分而妨礙胃腸功能。

[if !supportLists]5.?[endif]附子毒性較大,所以會妨礙肝功能,加重肝膽病證。

?

?

麥芽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胃、肝經。

【功效主治】

[if !supportLists]1.?[endif]?消食化積

用治飲食積滯,脘腹脹滿,常與麥芽、萊菔子、雞內金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健脾開胃

用治脾虛食少,食欲不振,常與白術、茯苓、神曲等同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回乳消脹

用于乳汁郁積,回乳斷奶,常與王不留行、山楂、路路通等同用。

毒性】現代研究表明,麥芽含有多種淀粉酶、維生素、催化酶、生育醌、麥芽堿、膽堿、蛋白質、氨基酸等化學成分,屬食物級藥物,沒有毒性作用。

性能特點藥性平和。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克。回乳60~120克,炒焦使用。

不良作用

回乳功效而加重乳汁不足證

麥芽具有回乳功效,因而會加重乳汁不足之證。

臨床運用麥芽時,若見有以母乳喂養嬰幼兒者,或兼乳汁不足之證者,當禁用麥芽。

案例:2018年6月。陽某,女,25歲,育有一寶寶,以母乳喂養,寶寶滿周歲后打算斷奶,卻不知道如何斷奶,便一直憋著,意欲將奶憋回去,結果不但沒將奶憋回去,還引起乳房脹痛。于是,便至我處就診。余先運用回奶手法徹底排空乳汁,然后付以方藥:炒麥芽120克,炒山楂50克,王不留行15克,路路通15克。共5劑。囑其水煎服,每日服藥前將乳汁排空。

5日后電話回訪,乳房脹痛告愈,乳汁已無。

這里講的是麥芽的回乳案例,可見其回乳之功,由此亦可反證誤用于需以母乳喂養嬰幼兒者的危害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825評論 6 546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81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980評論 0 38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4,064評論 1 31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79評論 6 41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109評論 1 33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9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87評論 0 291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99評論 1 338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515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750評論 1 375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22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933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3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67評論 1 29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9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70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中藥不良作用及臨床相制大法》書稿連載之三 防風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甘。歸肝、脾、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
    長安張閱讀 503評論 0 0
  • 耳鳴疑難病? 耳鳴這件事困擾很多中年人,80%的人都有耳鳴,鳴6個月以上反而重調理、輕治療。 對于80%的人而言,...
    耳鳴小貼士88閱讀 269評論 0 0
  • 生信SCI2-3分怎么發,非腫瘤類生信發文套路 文章一: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pre...
    不如好好學生信吧閱讀 365評論 0 1
  • 9味中藥:牡蠣、桃仁、桂枝icon、大黃、牛膝、夏枯草、青皮、水蛭、虻蟲,外敷子宮肌瘤,化瘀,散結,效果顯著。 將...
    53ca175b2b8f閱讀 383評論 0 0
  • 16宿命:用概率思維提高你的勝算 以前的我是風險厭惡者,不喜歡去冒險,但是人生放棄了冒險,也就放棄了無數的可能。 ...
    yichen大刀閱讀 6,083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