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1、概念: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納什均衡是一種策略組合,使得同一時間內每個參與人的策略是對其他參與人策略的最優(yōu)反應。
2、白話版,舉例說明:
熊老師和一個幼兒園小朋友比武,無論此小孩的八卦掌練得多純熟,
——熊老師此時的最優(yōu)反映策略是,華麗麗展示第六套廣播體操即可。行云流水的招式,可為熊老師博得一眾喝彩。
小孩長大了,實力和熊老師旗鼓相當,為報當年一箭之仇找熊老師在街頭拼命,面對一聲斷喝,一記飽拳,
——熊老師此時的最優(yōu)反映策略是,放棄當年用過的第六套廣播體操的套路(對方也自然忘掉了八卦掌的套路),雙方只剩下最簡單高效的幾個動作,靠力量、敏捷和意志決生死。
3、要區(qū)分“equilibrium”和“balance”的含義。
4、納什均衡,最經典的案例是:囚徒困境。
5、大到國際爭端,小到商場價格戰(zhàn),生活中處處用到納什均衡。
二、今日思考:狄更斯的小說就講到這里了。有了本周內容的積淀,你對上周結尾留下的問題會不會重新形成什么答案呢?這兩周我們談了義務教育,我們看到義務教育的強制性破壞了“同等自由”,雖然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卻激發(fā)了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自下而上的圍剿。我們還談了慈善,看到新時代的精英如何應對舊時代的道德。下周我們還要繼續(xù)談談慈善,談談斯賓塞的一個更加令人發(fā)指的觀點:政府的慈善政策不僅是低效的,甚至會敗壞道德。這個道理該如何成立呢?這就是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答:1、有了本周內容的積淀,你對上周結尾留下的問題會不會重新形成什么答案呢?
上周結尾留下的問題是:但是,偏偏很多政府行為不僅愚蠢、低效,甚至敗壞道德,比如慈善事業(yè)。慈善事業(yè)如何會敗壞道德呢?這就是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當時的答案是:慈善事業(yè)敗壞道德:窮人寧愿事業(yè)也不工作、滋生“慈善黑手黨”、綁架社會制度……
本周內容學習后,新增添的答案是:政府做慈善,是一種控制管理成本的手段,說白了是出于要想安心享福,就必須確保窮人不作亂。
2、下周我們還要繼續(xù)談談慈善,談談斯賓塞的一個更加令人發(fā)指的觀點:政府的慈善政策不僅是低效的,甚至會敗壞道德。這個道理該如何成立呢?這就是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答案見7月31日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