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溝通?
沒有去百度找最正確的解釋,我想先試著整理一下自己的認知。
其實我首先想的,是一方發送信號,另一方接收信號,中間依靠的是表達方式。
一次完整的溝通首先是發出方完整清晰地發出,通過任何方式或介質,然后接收方完整清晰的接收。
這個過程,只要中間有一丁點兒的不完整,就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溝通。比如我說的是123,你接收到的也是123,而不是別的什么。
在溝通中最難的就是讓信息完整轉移,這還需要許多因素配合。
對于我們,比較容易的溝通是雙方完全在同一種環境下,不需要做更多解釋,這樣的溝通成本相對較低。
溝通智慧,這是主題也是值得用心學習并體悟的。
就我目前的認知,覺得溝通應該是一種能力,或者說是一種技能。而溝通智慧說的應該是溝通能力的修煉高度,用能夠通過溝通對目標的達成率來判斷,
今天在上班的過程中,也在斷斷續續想溝通能力這個話題。
老師在這次培訓中是以“幸?!边@兩個字切入主題的。他從思維認知層面先理順了溝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又從具體細節方面給出具體指導和執行方法的。
而我,此時只想說能力這兩個字,溝通既然是一種能力,就一定也需要不斷的打磨,不斷的修正,就像我們要通過無數次練習才能獲取一門手藝是一樣的。
溝通的目的說簡單點是實現信息發出者的意愿,而最終服務的也是發出者。
當信息發出,并不足以說明就是有效溝通,在管理過程中,特別是上級對下級的溝通中,我說了你聽了,這不是溝通,我說清楚了,你也聽懂了并且照做了,這才是溝通。
溝通這種技能,掌握得好了,可以事半功倍,掌握得不好,可能會是事倍功半。
有人說幸福的基礎是干一行愛一行。
這很難嗎,對,很難。
做不到嗎?不,只要肯做就能做到。
還是那句話,感受當下。當環境不可改變的時候,幸福只能來源于我們自己的感受。
所以,關注當下的感受,問問自己是不是感覺愉悅,放松,如果是那就是幸福的,如果不是那就不能幸福。
如果不幸福怎么辦?檢查心態,試著感知自己感受不好的原因,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恐懼和欲望。
恐懼一方面來自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來源于害怕別人以自己對待他的方式對待自己。一般而言孩子的恐懼就是第一種,成人則第二種居多。
以第二種恐懼為例,如何解決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利益共同體,說白了,就是要把溝通的對方變成一伙人,只有成了一伙的溝通的立場才會一致。
說到立場,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其實不是懂了多少道理,反而是學會了不講理。對呀你沒聽錯,就是不講理。
一個成熟的人,要懂得講立場,而不是只講道理。立場對了,共同體就形成了,那么接下來的一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就像小孩子永遠不喜歡聽大人的話,為什么呢,不是孩子不好,是大人不成熟。只講道理不講立場,結果就是孩子不愿意與你溝通,當他感覺不到你跟他是一伙的,也就無話可說,一個人會犯錯大多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沒弄清自己的立場。這一點在職場也是表現特別明顯。
關于如何建立同一立場,同一利益共同體,老師用的是亮劍中的經典片段作為案例來分析的看來這部劇是值得再看的,帶著目的去看才好。
每一個職場上級主管,都像是一個孩子的家長,最煩心的就是下屬不好帶,要么逆反,要么表面順從內心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