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段 片段一】
片段選自高琳的職場實用指南《職得》,高琳是一個有20多年世界500強公司工作經驗的一個女士。她致力于跨文化溝通及領導力方面的培訓。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高管教練。今天選擇的片段是《職得》一書P100頁的“為自己的回答設立一個架構”。
R·閱讀原文片段
一個高效的匯報會并不意味是一個聽著很累的匯報。如果你的匯報讓別人聽得很累,那說明你缺乏把一個復雜的事情講的簡單的能力。
為自己要說的話設立一個架構可以幫助你把一個復雜的概念相對簡單化。一個沒有架構的陳述會把所有要說的話一股腦倒給聽眾,好比把一袋豆子倒到聽眾面前說你們自己去數去吧,數完了告訴我什么意思。但是高管們每天要同時操心很多事,當他來聽你匯報的時候,很有可能是他這一天第N個會了,早已經筋疲力盡,你還要他腦子里替你數豆子,難怪他聽不進去。
所以要為自己要說的話設立一個架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是當你不知所云的時候,你越需要有一個架構。這一點在向上匯報最后的Q&A環節尤為重要。不管老板問你什么問題,只要你的回答超過三句話就都需要有一個架構。
這個架構可以是上面說的“總分總”,也可以是“數字1,2,3”或者“首先......其次......最后。”
I:說話要有邏輯和架構,這樣才能把復雜的東西簡單表達,讓人清楚的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可以根據不同的事情設置數字1,2,3。總分總。首先...其次...最后。等架構。
A1:今天跟客戶講解產品價格組成的時候,反復說了很多次,客戶都沒有理解。因為我表達的很亂,沒有講清楚不同配置的不同價格。比如單機版和網絡版的軟件的區別。硬件和軟件分開和合并一起的價格。
A2:確實比較復雜的價格可以借助紙和筆來畫圖描述。對于這個價格問題。我覺得采用模塊的方式講解比較好。每個模塊多少錢,需要哪些模塊,加起來就是總價。這樣就不亂。還有就是升級到整個談單也是可以有邏輯,分層次的。寒暄,問需求,技術講解,答疑,商務詢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