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故事》
第十一集:盛極而衰,日本泡沫,失去的十年
①洛克菲勒中心,20世紀80年代,被日本三菱公司收購,1995年由于經(jīng)營不善,后又以半價賣回給美國人。
②日本依靠廉價的日元和高超的工藝,讓日本制造的產品暢銷世界,成為當時最大的貿易順差國,
美元大量流入日本,日本的外匯儲備大量投資債券。
③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債權國,美國的外貿赤字不斷加大。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強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并改善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④1985年的秘密會議——廣場協(xié)議:
日本大藏大臣:竹下登和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的財政部長,會議上五國財政部長達成一系列的協(xié)議,其中最重要的 一條就是聯(lián)合干預外匯市場,讓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貶值。
⑤日元對外升值,本土貨幣寬松,直接驅動了日本海內外的投資風潮,在海外大量收購資產,在本土投資股市樓市,兩大泡沫騰起。日本經(jīng)濟在快速增長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再次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點 時期。
⑥1987年,竹下登榮登內閣首相的寶座,1989年,下臺。
⑦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了通貨膨脹,日本政府開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連續(xù)5次提高利率,并收緊銀根抑制投機,兩大泡沫破裂,股市樓市都暴跌70%。
⑧此后日本形成低增長低利率高負債的模式,被后人稱之為頹廢的十年,但因當時日元升值而大量購入的海外資產,卻成為日本經(jīng)濟的一大支柱,所以就有了日本長期低迷的本土經(jīng)濟和日本國民的海外資產不斷向本土匯回收入,兩個日本的說法。
泡沫,只有在破滅后才知道是泡沫。——美聯(lián)儲前主席 格林斯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