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慶幸聽到了十點讀書會請來趙周老師的那期節目,有點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也可以這么讀書,原來有些書不需要記住不需要精讀不需要劃線,不需要有內疚感。于是找來了趙周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用kindle讀的,說實話還是更喜歡紙質書,尤其是實用型、理論型的書,但kindle的便捷性和方便攜帶還是可以彌補紙質書的,尤其是敘事型的書kindle讀也不錯。
相對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理論性和實用型,本書對于職業人成年人的閱讀是很具備開創性的。首先,成人學習面臨的三大困難:1、沒時間沒精力 ,2、看不懂,3、記不住。如果針對這些問題傳統解決辦法是抽時間,專注和一定方法。不能說不對,但是未究其根本。成人面臨生存負載大于生存力量的不可回避的問題,那么,是不是逐字通篇精讀記憶,這樣貌似對于這本書做到了不內疚對得起這本書,就是真的有用么、作者告訴我們,不需要精讀,行動的意義完全大于記憶的意義。在自我學習中,拿到一本書,不要讓你為書服務,你去劃線去記憶去背誦,然后就沒有然后拉,這真的有意義么。這就點到了成人學習的目的,學以致用,在用中去學。以自己為核心,不要以書為核心。一本書你用到一點點,那么這本書的意義就完全大于你通篇筆記而無實際運用。那么怎么做呢?
作為拆書幫,首次聽到拆書二字,首先感覺便是提綱、框架之類的傳統概念,那么我們來看看趙周老師的的RIA.R即Reading,閱讀片段;I即Interpreationg,拆書家為你拆書;A即Appropriation,用,拆為己用,體驗加反思。拆書主要分為以自己為中心的拆書,自己拆自己體驗自己用。另一方面,在組織中拆書也是非常棒的方式,拆書家和學習者互動,共同學習。在這里,我更注重自己拆書自己用的方法,重點的一個方法就是IA1A2,即便簽法。三張便簽,第一張用于用自己的話重述作者的話,忌用老生常談的老套思維,也避免傳統的歸納總結,需是以新的觀點作者帶給你的新的視點新的感動來重述。第二張便簽,聯想自己過往的經驗寫在便簽上,這里的問題是也許你有這樣的經驗,可是你局限的思維就是聯想不到這個觀點和以前那件事能對上,本書作者舉了很多例子,通過這些例子能開拓想法。第三張便簽,寫下我要怎么做,這里最大的忌諱就是喊假大空的話,不要貪大,從點滴開始,更容易開始也更好實現。拆書這整個過程是完全和成人教育的五個階段是相符的,即自我導向、關聯經驗、強調實踐、聚焦解決實際問題、內在驅動。從內在誘因、外在方法來論述了成人學習的方法。
書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優秀的書,譬如史提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果單看這七個習慣,也許小學生也知道。看起來時老生常談、陳詞濫調,但是它把知識導入到如何應用,這就是它的偉大之處,是它25年來經久不衰的奧妙。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是我接下來想看看這本書,并運用拆書的方法。這就是大家說的如何找到好書看,你總能從你喜歡的作者找到他喜歡的作者和書的影子。
在這個生存負載大于生存能力的時代,對于一本書,你不需要有內疚,你只需要找到一點兩點你可用的地方并加以運用,那么它將百倍價值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