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曾經照顧過小外孫一年多、口碑甚佳的保姆陳阿姨的故事。
小外孫是疫情寶寶。2020年底,寶寶出生時,我們及親家都不在美國。寶寶出生后,女兒先在上海人辦的月子中心住了一個多月,調養身體,學習育兒知識。回家后,又請了一位住家保姆,協助她照顧寶寶。這位保姆阿姨是朋友推薦的,產前就預定好了。
在美國工作的華人家庭,多是雙職工。孩子出生后,年輕的母親一般不愿意放棄工作當全職媽媽,像美國人那樣。所以,請父母或者保姆阿姨協助照顧新生寶寶在華人圈蔚然成風。口碑好的保姆阿姨,活兒一家排一家,不提前預定根本不行。華人走到哪里,就把華人的生活方式帶到哪里。
產假結束后,女兒重返職場,寶寶就主要由這位保姆阿姨照顧。保姆阿姨是中國福建人,姓陳,六十出頭的年紀,我只在視頻里見過她。她個子不高,偏瘦,看上去是個脾氣溫和且斯斯文文的人。陳阿姨女兒也在美國工作,當年通過結婚來到美國,后離異,和前夫有個兒子。陳阿姨夫婦過來后,和女兒外孫一起擠住在政府提供的有兩個房間的廉租公寓里。她先是幫女兒帶孩子,即帶她自己的外孫,外孫上學后,陳阿姨就出來做了保姆,給華人帶小孩。
女兒總是跟我說,她很幸運,保姆阿姨人很不錯,與他們一家相處融洽,對寶寶的照顧也很用心。
陳阿姨把寶寶從一個多月一直帶到一歲八個月。
她每周工作五天,包吃包住。單獨的房間帶衛生間。晚上8點后不工作,可以在客廳看電視,或待在自己的房間里休息。周末兩天不工作,所有國定假日不工作,回家與家人團聚。她的主要職責是帶孩子,有時做點簡單的飯食。
陳阿姨的工資最開始是150刀每天,后來漲到170刀每天。因為通貨膨脹的持續,阿姨的薪水水漲船高,最后漲到200刀每天,直到今年八月份,寶寶上了托兒所,陳阿姨無縫銜接地到另一家去帶孩子了。
200刀的日薪,換算成人民幣,陳阿姨月薪大概在3萬元左右。
這樣的收入水平,不僅讓在國內做住家保姆的阿姨們望塵莫及,與她在美國作為普通工人的女兒收入也相差無幾。更不用說,與那些漂洋過海跑來幫子女帶孩子、不計工作時間、不計勞動報酬、甚至倒貼、甚至常常挨批評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比,保姆阿姨簡直幸福得多了去了。
美國是高收入高稅賦的國家,收入越高,稅率越高。女兒女婿的個人所得稅接近40%。阿姨的工資都是用現金支付,不用納稅(灰色地帶),她約5萬美元的稅后年薪,在美國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收入。
所以,在灣區做保姆的阿姨們,特別是來自國內的阿姨們,大都會像陳阿姨這樣,熱愛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工作吧。
只是就陳阿姨已經60出頭的歲數而言,做保姆帶孩子還是很辛苦的,賺的也是一份辛苦錢。
陳阿姨的先生也沒閑著。他在美國找了份送餐的活計(送外賣),雖然錢沒有陳阿姨做保姆掙得多,但畢竟又多了一份收入。天道酬勤,老夫妻倆的收入足以讓他們在美國過上較為舒坦的日子。
然而,女兒告訴我,他們賺的錢多半都要寄回去給國內的兒子還房貸。
原來阿姨夫婦這么努力賺錢,是為了國內的兒子。
在陳阿姨的要求下,女兒付給她的薪水有好幾次就直接打給了她兒子的國內賬戶里。
據說她兒子在國內開的是寶馬。
唉,中國父母就是這樣,把子女們養大了,還要有一系列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如果孩子過得不好,父母總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別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否則,就是自己不稱職。中國父母堪稱世界上最無私的父母了。
不知陳阿姨的兒子,花著父母辛辛苦苦打洋工掙來的錢,內心是什么感受?
可憐天下父母心。
2022年12月9日 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