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 ?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珞珈山訴苦 ? ? 假猴王水簾洞眷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1
今天六一,在國際部給少年們上晨誦前先祝我們節日快樂,依同學說,應該是你們吧,言外之意,我這個年齡是要排除在外的,那是她的看法,不是我的看法。回雙語永無島教室的時候看到干老師文長不大,沒辦法,就是這樣嗎,長不大,沒辦法。
看小飛俠們批注的《真假美猴王》,然的思考最深刻,想的思考還在外面一點,于是課間閑聊,為什么悟空這次又會被趕走,什么是二心,是不是就是不一心一意?言說到對于一個團隊,二心是什么,我說以為自己了不起了本事大了,想當老大了。然馬上說,什么老師你要取代干老師嗎——什么鬼話,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呢。不過這才是孩子,想說啥就說啥。對了,今天兒童節,為這句話我“踢”她一腳無妨。
話說回來,既然是從心理學的維度解釋,那么就在這樣的節日里,我們一起繼續批注、對話,看看這真假美猴王,又是什么樣的妖魔。
2
這必須從第五十六回說起,當然也可以向前回顧更多一些,經過三打白骨精,以及一次次磨難,師徒之間關系那是越來越和諧了,心比較齊了,甚至于很多時候悟空對于佛理的理解比唐僧還多,常常還會開導師傅。本領大了,取經心定了,那猴兒最看重“名”的心又如何了?
從白骨精到紅孩兒等等,所殺的是妖,而56回里,悟空所殺的是攔路的強盜,是人,是罪不至死的人。打死幾個強盜,唐僧為之念經禱告,悟空所說的乃是“師父,你老人家忒沒情義。為你取經,我費了多少殷勤勞苦,如今打死這兩個毛賊,你倒教他去告老孫。雖是我動手打,卻也只是為你。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么會來這里,會打殺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攥著鐵棒,望那墳上搗了三下,道:“遭瘟的強盜……盡你到哪里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岳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仆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后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里去告!”此言一出,真是讓人心驚,“我爸是李剛,你能奈我何!”此時的悟空何等狂妄,對師傅的怨恨之心也已生。
三藏見說出這般惡話,卻又心驚道:“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認真起來?”行者道:“師父,這不是好耍子的勾當,且和你趕早尋宿去。”那長老只得懷嗔上馬。孫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
至此,師徒之間,各自的心魔已生。后面發生的事不過是推波助瀾,三藏說話越發無用,乃是悟空不睦之心太盛。第二次遇到強盜,三藏說“切莫傷人,只嚇退他便罷。”行者哪里肯信,這一次不僅殺人更多,更過分的是將楊老頭的兒子找出來一刀割下頭來。此時行者叛逆發狠的心近乎到了極點。二心已生,六耳獼猴必起,那顆膨脹的,覺得自己很能,可以取而代之自己去取經的心,真是 一念成佛,一念為魔。
這樣的心生,這樣的魔必至。
此回作者詩云: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
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
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圣胎。
3
開玩笑的和小飛俠們說,想想班里想想自己,什么時候六耳獼猴出來了。
“那如來佛祖看悟空殺死六耳獼猴,為何還不忍呢?”毅同學問到,真是好問。
什么是佛,佛是那個大覺悟的人,是看透人世間的人。當年網師共讀《心經》,在干老師點撥下終于悟得,為何悟空之后會終歸慈悲。因知世人多沒有悟空,執與各種欲念之中,因為懂得看透,怎不會心生慈悲。也因此滅六耳獼猴者只能是悟空本人。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生,則種種魔生;心滅,則種種魔滅。
而至于此刻悟空是否和迷與名中,且看原文:假行者說“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依舊沒有悟空啊!
4
回到然同學的話,在任何一個團隊,做任何選擇,需要追問的只是一句,初心是什么?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個人選擇很重要,彼此間的信任也很重要。?
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圣胎——修煉之路,修心之旅。
書可以很快讀到結局,唐僧師徒到靈山,只是我們的一生都在修煉路上,很多人不過是剛剛啟程。
兒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