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麥肯錫工作法:個人競爭力提升50%的7堂課》這本書之前,對于麥肯錫這個人,我知之甚少,但很慶幸我讀了這本書,認識了這樣一個人,并初步學識了麥肯錫人的工作方法。通過對麥肯錫工作法的了解,結合以往的工作經歷,我的最大收獲在于,發現在工作中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
通讀整本書,可以看出,麥肯錫工作法的核心及目的在于教導員工盡善盡美地去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需要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擺正態度。客戶第一主義的原則要貫徹思考及解決問題的始終,從該點出發,就要思考客戶的需求及問題是什么,這些需求是否適合現有狀況,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么,如何從現有狀況及問題本質著眼去尋找滿足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法以及怎樣將這些解決方法付諸實踐。可以說,態度端正是滿足客戶需求及解決客戶問題的必要前提。反思我以往的律師執業生涯,自己在客戶第一主義這方面態度算是端正,奉行的是極致化客戶體驗原則,但回到提出的解決方案最終是否達到了滿足客戶需求及解決客戶問題的點上,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得跳到解決問題的第二點。
第二,詳盡事實。要客戶的現狀及需求、問題,必須對客戶進行調查,對問題相關內容進行事無巨細的掌握。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理,沒有詳盡的事實作為根基,那么提出的解決方案必然也是脫離實際的,并不能達到客戶的預期。以往我做訴訟比較多,對此深有感觸,如果不對案件事實進行詳盡的了解,那么在庭上很可能會被法官或者對方當事人問倒,給當事人也會留下不負責任,不專業的印象,對于自身及客戶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第三,運用思維。運用思維說白了就是要開動腦筋,麥肯錫工作法介紹了應對四種情境下的四種分析框架,即:希望探討市場戰略的基本面時,采用“3C框架;希望重新評估時,采用“7S”框架;不知位置如何選擇時,采取“位置矩陣”;希望尋求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時,采用“邏輯樹”框架”,四種思維解決如何確定問題的解決方向、如何了解問題、如何分清問題的輕重緩急、如何分析問題的解決。這些分析框架實際上是為了幫助我們梳理思維的,怎樣去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別是在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對此,我頗有同感,比如說在對變更上市公司法人股東的股東的問題上,客戶擔心的是會有什么不利影響,而我在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這么操作是否可行,論證可行的情況下,再來考慮解決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是否可行,再到解決如何應對可能有的披露及關聯交易、稅務等問題,如此思路就清晰了,也就知道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尋找答案了。運用思維去抓關鍵,問題驅動的前提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第四,形象展示。態度、思維、解決方法最終要呈現于人的眼前,如何展示也是一門學問。律師的對待客戶的態度,從衣著、言談舉止方面就應當注意,正裝著身、談吐嚴謹是基本的要求,而思維和解決方法在具體的每一個法律實務的處理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形成的各類的文書。給客戶的法律意見書,是否內容易懂、形式美觀,給法官的文書是否簡明扼要、符合法院的行文規范,甚至自己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是否進行了可視化、流程化的處理。這些都是作為律師展示自身專業形象,讓自己跟他人具化感知工作成果的有力手段,也是讓客戶更好的了解律師工作、信賴律師的有利武器。
《麥肯錫工作法:個人競爭力提升50%的7堂課》里的工作法,當然不止我以上提到的內容,比如說用穩重的存在感提升自信、用勞逸結合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區分事實和評價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搶在領導詢問前主動匯報工作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在工作中注意學習的。我相信,無論何種職業,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也希望我能不斷提升這種能力,更加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