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汽車票作為“行”其中的一部分,早幾年就走進了互聯網,但是它能否撐起一間互聯網創業公司?
一、汽車票行業分析
1.汽車客運行業在“行”中處于弱勢地位
汽車的替代性強,像飛機、火車甚至自駕都是長途出行的優先選擇,汽車在出行中沒有占據優勢,處于弱勢地位。原因在于汽車對比其他方案在舒適度、時間效率、服務質量、安全性方面有明顯弱勢。
如圖所示,其他三個替代品都誕生了行內的互聯網“獨角獸”,唯獨汽車沒有產生一家有巨大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
2.汽車客運行業在未來看不到任何的爆發增長點
作為一個互聯網行業,投資的應該是未來,但汽車客運行業,在未來看不到任何的增長爆發點,我們先從“公路旅客周轉量”這一個汽車客運行業重要指標來看,從2008年到2016年,在經歷2012年的最高峰后,近幾年反而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一部分原因可以歸結于近幾年高鐵的普及,以及自用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
我們再來看看汽車票和火車票的搜索指數對比,汽車票的搜索指數勉強為萬級,而火車票的搜索指數為十萬級、百萬級,兩者有質的差異。如果在2012年選擇創業,火車票無疑比汽車票更容易成功。
3.汽車票所處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
汽車票所處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除了要面臨高鐵、飛機等外部競爭對手,還要面臨大量的內部競爭對手,因為汽車票雖然是“行”中最弱勢的部分,但是作為大交通出行中的一環,最終還是要補上的,所以,汽車票就成為了新的市場機遇。
從下圖來看,汽車票面臨的內部競爭環境要比外部環境更惡劣,除了第一象限,其他象限的都是綜合性的巨頭,或者是擁有上游資源的客運站。汽車票類創業公司能否像當年滴滴一樣,從巨頭中殺出一條血路?
4.汽車票運營推廣比想象中更難
(1)汽車票的客運運營主體多
不同于機票、火車票,供應商數量少,汽車票供應商,或者說是汽車票的客運運營主體多,據不完全統計,客運站數量多達3000多家,且客運站都是各自為戰,每個汽車售票點的售票都是獨立分開的,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市場談判和接入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資源。
(2)獨立的售票系統帶來的是技術災難
如果說市場推廣是一個個客運站的談判和接入,那么技術接入的是程序猿的末日,各種接口和技術規范,耗費大量的開發資源不說,進度還跟不上,日常的技術維護也是非常復雜。
(3)服務參差不齊
如果說坐汽車沒有被坑過,那么你根本沒有坐過汽車,暈車、破舊帶有異味的汽車、沒有廁所、半路堵車、退票需要到窗口退、未到站就被甩到高速出口,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輛車是不是好車,半路會不會被賣到哪里去。非標準化的服務,難以獲取用戶好感。
5.汽車票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
汽車票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運輸部大力鼓勵道路客運互聯網+發展,各省運輸廳也推進公路客運便民服務網建設。初期的客運站談判,基本全靠政策去說服國企客運站大爺們同意把班次數據接入到統一平臺,才有了后續的汽車票互聯網化發展。
所以汽車票這方面沒有政策上的風險。
6.汽車票的盈利模式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公司都是在耍流氓,汽車票目前有三種比較明確的盈利模式:
(1)汽車票傭金
在平臺上售票,按照比例收取汽車票傭金,但這種模式比較單一,且汽車票的支付費率基本就抵消了傭金的費用,更不用說其他公司支出了。
(2)捆綁銷售
汽車票不賺錢,但是通過捆綁銷售保險(乘車險)等產品達到盈利的目的,積少成多。
(3)導流
這是以攜程等巨頭為代表的一種導流的商業模式,我們稱為“雁過拔毛”,攜程在汽車票上面不收取傭金,但作為一個綜合性平臺,汽車票可以為其他火車票、機票、酒店、旅游等產品導流。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待探討的盈利模式,例如利用汽車票的現金流做一些金融上的事情;再例如,挖掘用戶的出行數據,精準化推薦廣告。
二、競品分析——鹿馬狗之爭
1.競品選擇
這次競品分析,選擇了三款以單一汽車票進入互聯網的APP,這三款APP也具有各自的產品方向代表性。
線圈汽車票:社交化出行產品,動物形象“鹿”。
12308汽車票:綜合性票平臺,轉型中長途巴士平臺,動物形象“狗”。
暢途網汽車票:提供票務、景點、酒店一體化出行解決方案,動物形象“馬”
2.基本信息對比
一圖勝前言,先看下圖基本信息對比
總結:從覆蓋城市來看,線圈汽車票對比后兩者,遠遠落后,12308及暢途網在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另外,從版本號來看,線圈汽車票更像是被放棄的產品。
3.功能對比
我們分別用腦圖羅列一下三個產品的功能,
(1)線圈汽車票
(2)12308汽車票
(3)暢途網汽車票
主要的功能對比如下:
總結:從功能腦圖可以看出,三者的產品定位有明顯的區別,線圈汽車票著重于社交的概念;12308覆蓋火車票、中長途巴士出行;暢途網打算提供人們從出行、游玩、住宿一站式服務。
另外,從主要功能對比來看,12308提供的登錄方式更多樣化,但缺少GPS定位當前城市的功能;線圈汽車票缺少查詢歷史功能,但提供了一種電子票檢票的新穎方式;暢途網的功能相對完善,但缺少微信登錄入口。
最后,一個用戶都會遇到的汽車票退票難題,在現有的所有APP中,幾乎沒有得到解決,這跟前面提到各客運站票務系統各自為戰有關,也跟退票手續費這個利益相關,畢竟退票手續費是客運站重要的收入來源。
3.交互流程對比
購票的流程是汽車票APP必須面臨的問題,我們看一下三者的購票流程頁面圖:
簡單畫一下三者的流程圖如下:
總結:三者流程有一些明顯的區別,做得不好的地方是線圈汽車票的登錄觸發,未登錄的情況下,點擊立即購買就會觸發登錄,而不是在填寫訂單后,這對購票的轉化率有一定的影響。
另外,12308汽車票查詢班次后,會先查詢到班次組,例如我查詢“廣州-深圳”這樣的熱門線路,那么從廣州18家客運站可能都有頻密的班次到深圳,如果按照傳統的班次排序,那么一方面會影響客戶的選擇效率,另外一個方面,會影響加載的速度。所以,班次組的處理方式,能明顯提升搜索效率。
4.交互細節對比
(1)日期選擇器
線圈汽車票的日期選擇器,嚴重違背了“易學性”和“符合認知習慣”兩種可用性原則。
易學性:線圈需要切換到下一個月,需要左右滑動才能切換,且頁面沒有明確提示,對于新手用戶來說,難以上手。(不要說蒙版提示什么的。。。)
符合認知習慣:機票火車票、酒店預訂等APP幾乎都是用上下切換的方式切換日期,左右切換已經是較為落后的操作方式。
12308、暢途網的日期選擇器是比較符合現在主流交互方式的,交互操作簡單明了。
(2)查詢歷史記錄
出發地、目的地保留之前選擇的城市,還提供查詢歷史,這是比較人性化的一種交互方式。“《設計師要懂心理學》中有說到,網絡互動同樣需要遵循線下社交規則,如果網站不保存好你的信息,就像對方忘記了你,想半天才想起來你們原來認識。”
購買汽車票同理,我可能每次都會購買“廣州到深圳”的汽車票,我只需要從歷史記錄進入即可,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輸入出發地目的地。
這里,線圈汽車票沒有提供任何查詢歷史記錄,交互細節做得不好。
(3)訂單查詢
12308、暢途網都是把訂單作為一級菜單放到菜單欄,而線圈查看訂單,需要從“我的-我的訂單進入”,從交互層級來看,12308、暢途網明顯比線圈做得更好,查看訂單是一個比較頻率較高的動作,而且線圈的一級菜單明顯偏少。
5.視覺對比
(1)品牌形象
三者選擇的品牌形象很有意思,都是用動物,現在各大公司都流行動物做icon,具體阿里動物園系列(天貓、菜鳥、神馬、螞蟻、閑魚、飛豬......),這種動物作為品牌形象,更能讓用戶記住,且具有親和力。
三種動物同樣也存在一定的意義,僅為推測。
鹿:陸地上跑得比較快的動物
馬:自古以來就是陸地交通工具
狗:人類忠誠的朋友
(2)整體視覺設計風格
從整體的視覺設計風格來看,12308的整體設計效果更佳,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色彩搭配方面:12308保持一種主色調,其他色彩都是輔助,沒有搶主色的風頭,色彩搭配合理;線圈的色彩選擇較為平淡;暢途網色調過多,難以區分主次。
界面布局方面:以訂單填寫頁為例,線圈汽車票沒有用設計元素突出頁面的重點;而12308、暢途網都通過合理的設計突出重點內容。
圖標運用方面:線圈的圖標設計中規中矩,沒有亮點;12308在圖標設計方面顯得更精細一些;暢途網的圖標設計得最差,如“我的”頁面,頁面中的圖標過大,與其他圖標尺寸沒有保持一致,且色彩繁多,對頁面的菜單內容閱讀造成嚴重的干擾。
(3)一致性
粗略看下來,12308以及線圈都沒有出現一些明顯的一致性問題,暢途網除了上面提到的圖標一致性以外,還出現了文字字號不一致的問題。
三、鹿馬狗之爭,汽車票這事誰更有戲?
從行業以及三個APP走查、對比來看,線圈基本上已經出局,社交這個事情,放在出行產品上,走不通;12308以及暢途網代表另外的兩個方向,但暢途網的路更難走一些,因為酒店、景點要面臨著OTA巨頭的擠壓,且酒店景點面臨的運營難題更多。
所以,可能12308可能更有戲,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