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軍大業還沒開火,就已經起火了。香港導演,小鮮肉,鐵軍軍長,建軍歷史,娛樂偉人,名人互掐,群眾對罵,糾纏反轉,真的好沖突!因為歐豪,我也管不住嘴巴了。
創新需要忍耐!用鮮肉演硬漢需要勇氣!葉大鷹和劉偉強各執一詞,群眾們都也分了兩派,蹲在媒體的坑上,肚子著涼似的忍不住發泄私糞。
歐豪是誰?我沒有了解,據葉大鷹說是一個腿都站不直的小鮮肉,質問他們“羞辱誰呢?”鮮肉演不出將軍的神威。群眾隨聲附和的說對對對!侮辱了先輩。有的朋友回噴:不讓小鮮肉演,年輕人還特么誰看,錯失教育后輩的好機會!還舉證說歷史人物題材沒有找后代出具書面意見,劉導研究了兩年居然不認識將軍后代……吵吵鬧鬧的。
碰點事兒就忍不住噴一噴,是媒體滋生的美德。就不能忍忍?不吵沒人注意,一吵吵,葉挺將軍被你們當成什么了,談資?嚴肅派義憤填膺的罵完就走,新潮派還完嘴也跑了,留下導演家里人看著這爛攤子,不還得繼續?“藥”!您圍觀也行,蓉蓉小強合合之類的風月場,大伙都放馬過來。但事關國體的不要瞎吵吵!好心干壞事。忍忍,又有幾毛錢關系。
“大軍師司馬懿”里,整天撇著嘴牛哄哄的楊修,押赴刑場時,和司馬懿的幾句對話,竟讓我“憐香惜玉”起來。前10集一直覺得楊修的形象是帥中有賤,賤中有狂,狂中有狠,同時具備“帥、賤、狂、狠”的人,歷史上不多,影視劇也不多。
臨死前,楊修對司馬懿說:“你能忍,我不能忍。”言外之意,他死于“不能忍”。
曹娥碑上"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為"辤";所謂"絕妙好辤"也。"曹操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在曹操跟前耍大牌,解讀蔡邕的“”絕妙好辭“已埋下了地雷。雞肋只是個最終的爆點。
而司馬懿卻對楊修說:“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只有朋友和師長。德祖,我無一日把你當做敵人,看見你,像照鏡子,看見德祖就看見了我自己。“你看司馬懿多能忍,楊修曾經殺他未遂,在楊修必死之前,司馬懿都能忍住不放狠話,不說絕話,絕不給對手一絲可乘之機,只要你還沒有徹底閉上嘴,我就忍。
而楊修還是忍不住叮囑司馬懿:“曹操是雄才之主,曹丕是陰刻之君。”臨死還要顯擺自己懂得多看得透,你以為司馬懿不明白?錯誤的估計對方智商,矯情的說教勸導,別人已明白的道理,你還在大言不慚!理解你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忍耐的功夫比司馬懿卻差出去幾百里地。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忍耐,是個極其牛B的傳世絕學,忍耐的心法簡單易懂,能始終做到的寥寥無幾。孔子說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有兩個理解,一是都到這個程度了,老子不忍了,必須出手了!二是這種惡心的事你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不敢做的呢?
理解沒有對錯,管用就好。明天出門兒,看看你能忍多少是非?別跟孔子學,人家六藝俱佳,人脈巨廣,當今地球也無人能比,脾氣暴點當然能摟得住。而我們要經常說:這么惡心都能忍,還有什么不能忍?
這是第三種翻譯。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