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 日美投資家的差異
日本企業:到了企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100億)以后,就會停滯不前,沒有要引進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打算。而且都是家族企業薪火相傳。導致眼光不夠長遠,發展到最后,企業垮臺。
美國企業:美國企業的創始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會讓位給別人,會積極引進人才。所以會發展得更好。
二 在日本創業流落街頭不可能
比如長野縣松本市的職業訓練學校。如果失業了,可以去這個學校,在6個月內一直照顧你直到你掌握某項技能。這種學校在日本全國都有。所以,日本的創業者更應該無所畏懼。
(我個人認為,日本這種保障制度真的很好,讓年輕人更加無所畏懼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像中國的年輕人,剛畢業就要承受啃老買房做房奴的壓力,這樣會扼制很多年輕人的創造力。所以這個到底是國情問題還是制度問題?)
三 打破思維定勢,多問為什么
比如在街上看到廣告,要想想這個廣告面向的是誰?為什么這么做?有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 由數字通信和互聯網引發的巨大變化
日本最受歡迎的高中數學老師,年薪高達一億日元。因為可以通過數字通信把教學視頻放在網絡播放,學習的人數夠多,平攤下來人均費用就不多。所以,有需求的話,市場會很大。
因此,我聯想到,現在醫療環境這么緊缺,醫生供不應求,除了單方面鼓勵更多的人從醫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去緩解這個矛盾?因為看病這個問題,只能一對一,所以看一個病人,就得花一個病人的時間。有沒有可能,把醫學上一些常見的問題,比如感冒發燒,歸類,在一個平臺或者一個傳播機構,進行傳播。
可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1 這個平臺是很有公信力的,有權威,值得信賴的
2 知識要系統,完整,全面,病情的各個可能性,都有展示。而且會有相對專業人士的陪同下確診服藥。
3 會不會有一個視頻軟件,可以探測到人體的溫度,更好地捕捉到人的精神狀態,視頻看病?
4 這樣做的話,就會影響醫院的收益,和醫院會有利益上的矛盾,怎樣一個形式可以既減少對醫院的不良影響,又能使這個事情得到很好的進展,甚至雙方合作共贏?
可以抽空研究平安好醫生
五 事業戰略的基本:3C
顧客(Customer) 競爭對手(Competitor) 自己的公司(Company)
顧客是最重要的,要有意識不斷地研究“顧客想要什么”。同時也要關注競爭對手的策略和壓力。
把競爭對手的弱點轉化成自己的優點,并盡可能地放大。
第二章
一 數字化信息革命和沒落的“19世紀型”企業
作者提出一個觀點,傳統的企業都是正常上下班打卡,加班就領加班費。而美國的企業文化氛圍就相對自由,不規定上下班時間,給員工充分的自由和信任。管理規范放寬為宗旨。
這樣的運營模式,是依據什么?什么樣的公司適用于這樣的運營模式?采取這樣的模式以后,作為領導又怎么讓員工相對自由的狀態下,又能做到公司的狀態都在掌控中?
而且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是,現在到今后的5年正式權威思想更替的時期。
二 經濟大改革震動1200兆日元的市場
日本銀行存款利息低于0.4%,可因為沒有更好的投資產品,消費渠道,所以只能默默接受這個利率。
而美國,澳大利亞的理財產品一般不低于10%利率。
所以,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資金沒地方存放。品種繁多的金融產品又不知道如何選擇。所以如果出現一個很專業,可以告訴他們哪些產品值得信賴的話,必然能聚集大量資金。
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