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看到了親愛的三毛,對三毛又是新的認識,見識了她青春年華時將熱情賦予沙漠,那時的她是熱烈的,對一切都充滿熱情,在撒哈拉沙漠上活的肆意灑脫。親愛的三毛是荷西去世后她回到臺灣任教,應邀為《明道文藝》出專欄,收錄了專欄讀者寫給她的信和她的回信,這本書里,她通達精辟,字字見血,但是又相當溫柔,是徹底的平和,不驕不躁,不惱不怒,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就那么靜靜地恬淡地望著,化解信中所有的焦慮怨世。沒有在撒哈拉沙漠那種像太陽燃燒的感覺,是春風,復蘇萬物。
? ? ? 原來一直認為三毛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隨性而為,偶爾有一點點任性。但是今天發現我完全認錯了她,她是將智慧藏住了,不顯不露,她對人生看的通透,但是一點不出世更不厭世,她讓迷茫的人配合自己向上的心。她告訴想自殺的人,如果有死的勇氣,還會怕活下去么。她告訴那些抱怨哀嘆的人,面對現實,和他們分享如何讓生活平靜,語氣溫柔但是建議全部深刻實用,比起雞湯大法和微信文學不知強了多少倍。她的知識素養,文學底蘊,周游59個國家,痛失荷西的經歷沉淀出了親愛的三毛,沉淀出了那個平和溫柔的她。驚艷到我的是她這句話:學問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領悟、凡事廣涵的體認。
? ? ? 太喜歡她了,盡管最后她自己先放棄了活的勇氣,但是誰能讀懂誰呢,誰能替誰做決定呢,聰慧如她,必然是知道自己的歸路的,走便走吧,死得其所,不白活一遭就是人生之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