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發現孤獨的人準備動身
于是就禱告著 黃昏
直到夜里她轉頭聽見
悲傷的嗚咽
一個善良的女子
長發垂肩她已跟隨黃昏 來臨
翠綠的衣裳在爐火中 化為灰燼
升起火焰
一直燒到 黎明
一直到那女子 推開門離去
她自言自語
在離這很遠的地方
有一片海灘
孤獨的人他就在海上
撐著船帆
如果你看到他
回到海岸
就請你告訴他
你的名字 我的名字
莉莉安
這是一首宋冬野的歌《莉莉安》,借由徐佳瑩的翻唱得以了解,那晚,在偶爾打開電視時,聽到徐佳瑩演唱的這首莉莉安,便不能自拔,那平靜囈語般的緩慢節奏,營造了一個極富畫面般的音樂氛圍,音樂不似文字,它直達內心卻無法言喻,它表達了一切卻難于表述,它就在心中和腦中縈繞,然后用它的細微的觸角不停地觸碰你的每根神經,它令你沉浸在其中,融解在其中,心碎在其中,可是,當你張開嘴,它們卻全都消失不見,空留一團團的纏繞的細絲,留待你慢慢解開。
?這是一個關于愛情和等待的故事,可是,聽到最后,你會覺得它更像是一個自己的故事,一個關于希望和幻滅的成長過程,孤獨而又無助的過程,又像是一個發生在夢中的故事。在黃昏,有悲傷的嗚咽,有一個長發的女子,翠綠的衣裳已在爐火中化為灰燼,很遠的地方,一片海灘,一個孤獨的人在海上撐著船帆,如果你看到他,就請你告訴你的名字我的名字。
通篇沒有一句提到愛,提到悲傷,提到回憶,提到離別,可是,每一個字以及音符,卻讓這愛和離別悲傷到了極致。文字有時是這樣的,它只管忠實地記錄事件,并不參與評論和辯解,但就是這樣的單純的文字,就能讓每個字都影射出當時當此的情景,雖然只是勾勒了大致的線條,沒有對任何的畫面進行著色,但這就足夠了,讀到它的人,理解它的人,他們都會拿出自己的畫筆和心情,畫出屬于自己心中的莉莉安。莉莉安,像是生命中一切美好感傷回憶的代名詞,更像是一個終點和花園。
?是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莉莉安,在不同的年齡,在不同的階段,甚至在不同的環境中,總有一些宿命般的幻夢和夜晚輾轉的無眠,而在無人了解的角落,當自己與這個世界周旋和抗爭的某個時刻,莉莉安,就會悄悄地來到身旁,有可能就是你無言的朋友和遠走的戀人,也可能是一首殘曲,兩三句歌詞,一個模糊的回憶,一次短暫的邂逅;也可能是一場細雨,一場秋風,路邊孤零零的一朵小花;也或者,是故鄉上空的炊煙,是老房子邊的那棵棗樹,是那條走失的小花貓,是父親養的那只瘸腿的紅嘴雁,是女兒天天抱著的那只白兔子;再或者,是大學課堂上來回傳遞的小紙條,是電影院里默默塞過來的一條手帕,是操場上一個獨自奔跑的身影,是畢業時業已泛黃的相片,過去的逝去的不再回來的歲月,仿佛就是我們心中的莉莉安,美好如斯,青春如斯,可是永遠就回不來了,而記憶和懷念是通向莉莉安的唯一通道,每一次的駐足回望,都會增添惆悵和不舍,而每一次的回眸,莉莉安永遠都光彩照人,永不老去。
?你曾是誰的莉莉安?你的莉莉安是誰?青春和愛情在歲月里永遠都光潔如新,而有時的回憶和失神,不過就是一種單純的懷念,懷念在曾經的時光中,那些塵封的不再回來的過往。而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發現,懷念和回憶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而往事就是我們永遠的莉莉安。
?那就為自己心中的莉莉安清唱一曲吧,作為對莉莉安無限的感激和懷念。 ?
“善良的女子推了門進來
翠綠的衣衫披在肩頭
孤獨的人準備停泊 ?
黃昏在夜色中閃著金光
外面的海灘上 ?
一只帆船上掛著黃色的手帕
我的莉莉安
我的莉莉安
一首夜曲在窗外響起
直到黎明
都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