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董小姐,一個莉莉安

我們終將成為那個沉靜自持的好女子。

1.

用半個下午聽完《安河橋北》。

請原諒我之前并沒有聽過宋冬野,許是因為我總是鐘愛女聲民謠,其實不止民謠,任何音樂形態我總是偏愛女聲,大概是這樣更可以感同身受地聆聽與詮釋,所以會有個說法:我不敢用第一人稱來唱歌,因為我會覺得那就是我。

后來,我為徐佳瑩的翻唱而傾倒,這個清澈有才情的女子,把莉莉安的慵懶恬靜與熾烈堅定唱盡了,于是我翻出原唱。

再也沒有誰比它更適合在獨孤的夜里緩慢響起,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只有低吟淺唱不動聲色,就像心中悄然生長的野草,燃燒地安靜且瘋狂。

宋冬野說,《莉莉安》取材于身邊的一個女性友人,她患有精神分裂癥后痊愈,她講說在患病時身體內有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他們相愛,她旁觀。男子離開后女子發瘋般地找他,一直等在落單海岸,于是有了《莉莉安》。

這個故事很悲傷,宋冬野的詮釋也是疏離落寞,惆悵冰涼,這種絕望有點類似《董小姐》,都是在描繪一種失無所失求而不得的愛情,董小姐是不羈野馬,莉莉安等浪子回頭。


2.

董小姐確有其人,她是一個姓董的攝影師,看來柔弱卻內心強大,她是宋冬野的朋友,而那句“野馬”和“草原”的歌詞出自董小姐本人,她的原話是:“你不是草原,就別想拴住我這匹野馬。”

董小姐合該是高傲、孤獨而豐富的女人,其實她和莉莉安都在等待,一個在等家中有草原的牧人帶她回去縱情馳騁,一個等良人歸來與她在海灘起舞,一個等來者,一個等故人。只是,她的愛恨更激烈了些。

在更年輕一些的年紀,我總是喜歡李碧華、張愛玲、蘇童、安妮、笛安一類作家,他們筆下的女子清冷孤傲,故事絕望頹靡,敘述著一個個美麗的悲劇,我沉迷于這些美麗,或者像泰勒說的,我愛上絕望浪漫主義這個概念。

也許只是稚氣的認為她們特立獨行,她們是那樣不一樣。明明童真無邪的年紀,卻越要標榜莫須有的滄桑。

不過,那時的年少無知、暴戾乖張卻是真實存在的,桀驁的女孩心比天高,將一個個沒有草原的牧羊少年趕跑。

后來年歲漸長,我開始追逐絕望之后的豁然開朗,也崇尚文字中的溫情,我開始下意識打磨自己身上決絕凜冽的灰暗部分。

林夕說,他的許多詞總是被大眾誤解,他試圖在愛恨嗔怨之后尋一個出口,為眾生解套,可癡男怨女們往往作繭自縛,聽完之后更悲傷了。

我想,還是不要悲者愈悲,哪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要有一些光明燦爛才好。

每個男人都會遇到董小姐與莉莉安,至少是在幻想之中,我執著地認為莉莉安是窗前明月光,董小姐則是那顆朱砂痣。

洗盡鉛華。


想起《萬物生長》里的一句臺詞:“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讓你在將來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無法安寧。”可是寂寞的董小姐,她更像那朵搖曳紅塵的女人花,孤芳自賞最心痛。

董小姐不會永遠寂寞,我大膽的想,她就是多年之后的莉莉安,不再輕慢驕矜,她活成了輕歌曼舞的好女子,為愛人洗手作羹湯。

莉莉安 - 宋冬野

她發現孤獨的人準備動身

于是就禱告著 黃昏

直到夜里她轉頭聽見

悲傷的嗚咽

一個善良的女子 長發垂肩

她已跟隨黃昏 來臨

翠綠的衣裳在爐火中 化為灰燼

升起火焰一直燒到 黎明

一直到那女子 推開門離去

她自言自語

在離這很遠的地方 有一片海灘

孤獨的人他就在海上 撐著船帆

如果你看到他 回到海岸

就請你告訴他你的名字 我的名字

莉莉安

看過《等一個人咖啡》的觀眾大概會對那個執著回憶的老板娘印象深刻,阿不思為她傾盡心力,只為調出一杯老板娘特調,她懷念這個味道。當她還是董小姐的時候,仰慕者對她極盡關懷,而她總是蠻橫地夾走他便當里的鹵蛋,他心甘情愿。后來,她跟一個打籃球的大個子走了。

直到有一天,大街上劫匪出沒,他毫不猶豫沖過來為她擋住那顆子彈,她才認定他就是她的愛人。她喜歡喝咖啡,胃卻不好,于是他為她調制了獨一無二的老板娘特調,可是后來,他卻離開人世。

多年后的她語速緩慢,是個極富氣韻的美人,年少的張揚跋扈蕩然無存,她的少年總在午夜夢回時出現。

我們都曾是孤傲的董小姐,我們終會是溫暖的莉莉安。

哪怕等待太漫長,當帆船靠岸那一刻你會知道。

她來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