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十七)阿骨打占領燕京
燕京之戰期間,宋朝使者趙良嗣和馬擴抵達奉圣州(今河北涿鹿),金國皇帝阿骨打令二太子完顏斡離不(宗望)和富吉接待。
斡離不譴責宋朝出兵失期,作為對宋朝違背盟約的懲罰,金國不會將幽云十六州如數歸還,只能交付六州、二十四縣的漢地和漢民,并宣稱即使宋朝獨自占領營、平、灤三州,也要允許金軍從三州借路而還。
趙良嗣抗議金國違背約定,拒絕金兵借路,“元約山前、山后十七州,今乃如此,信義安在?(1)”
雙方再度出現分歧,但阿骨打此時早已摸清宋朝虛實、看穿了徽宗底牌,知道軟弱的宋朝必定接受金國條件,至于趙良嗣和馬擴,不過是嘴硬而已,更何況兩人根本沒有能力左右徽宗的決定,沒必要和他們多費唇舌。
于是,阿骨打以李靖、王度喇為正副使者,跟隨趙良嗣返回東京,面見徽宗,將金國的決定傳達給宋朝,馬擴則被留下。
劉延慶戰敗后,童貫和蔡攸擔心獲罪,不敢如實上報,遂密遣王瑰求見阿骨打,王瑰詐稱童貫、蔡攸親率大軍已逼近燕京,但不敢擅入,所以按照約定,來請金國一同夾攻,“具言貫、攸兵已壓境,不敢擅入,乞如約夾攻。(2)”
已得知宋軍戰敗消息的阿骨打,未揭穿童貫虛張聲勢的謊言,同意立即進軍。
金軍分兵三路,完顏粘罕進軍南暗口,完顏撻懶進軍古北口,阿骨打則親率一軍撲向居庸關,馬擴隨阿骨打一同行動。
行軍路上,阿骨打狠狠地將屢戰屢敗的宋軍嘲笑了一通:“契丹疆土,我得十九矣,止燕京數州之地留與汝家,我以大軍三面掩之,令汝家俯拾猶不能收。我初聞南軍到盧溝,已有入燕者,我心亦喜。縱令汝家取之,我亦將斂軍歸國。近卻聞劉延慶一夜燒營而遁,何至此耶?汝家似此喪師,從來有何誅責?(3)”
馬擴含糊回應道:“兵折將死,將折兵死。劉延慶敗,雖貴亦誅。(4)”
阿骨打得意洋洋,宣稱金軍軍紀嚴明,無人敢擅自后退:“若不行法,何以使人一兩日間到關?汝觀我家用兵,有走者否?(5)”馬擴無言以對。
蕭太后聽聞金國出兵,連上五表請求稱藩,都被拒絕,十二月五日,遼軍不戰而潰,阿骨打占領居庸關。
宋朝的北伐,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消耗了北遼的有生力量,使其部隊損失頗大,再無力抵抗金國。
蕭太后得知居庸關失守時,大驚失色,謊稱整軍迎戰金軍,“國難至此,我親率諸軍為社稷一戰,勝則再見卿等,不然死矣!卿等努力保吾民,毋使濫被殺戮。(6)”
實際上,蕭太后與耶律大石、蕭干等人帶領兵馬逃跑,一行人才走出50里,金軍游騎就已經抵達燕京城下。
蕭太后和耶律大石去投奔天祚帝,然而天祚帝對耶律淳稱帝一事耿耿于懷,痛恨蕭太后,立即下令將她處死。
耶律大石雖被赦免,但始終得不到天祚帝信任,后來帶領200余人離開,前往西域,建立西遼政權,繼續抗金,引來金國數次討伐,這是后話。
蕭干是奚族人,與耶律大石分別后,自立為帝,國號“大奚”,改元“天興”,隨后多次南下進攻宋朝。
留守燕京的北遼丞相左企弓下令修守具,加固城墻之際,將領蕭乙信已經偷偷打開城門,放金軍入城。
左企弓無計可施,只好率領百官投降,迎接金軍入城,阿骨打見燕京“城頭炮繩席角都不曾解動,是無拒我意也(7)”,溫言安撫北遼官員,隨后遣馬擴返回宋朝報捷。
宋朝兩次北伐都未能攻克的燕京,就此被金軍兵不血刃占領,為了收回燕京,宋朝和金國進行了一系列談判。
引用資料:
(1)《續資治通鑒》·卷九十四
(2)《宋史全文》·卷十四
(3)《宋史全文》·卷十四
(4)《宋史全文》·卷十四
(5)《宋史全文》·卷十四
(6)《契丹國志》·卷十二
(7)《契丹國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