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淪陷后,天祚帝逃往夾山,但燕京一帶契丹貴族和官員不知皇帝去向,于是,耶律大石、蕭干和李處溫等人共同擁立南京留守耶律淳為帝,建元“建福”,號“天錫皇帝”,史稱“北遼”,北遼實際控制區域包括燕、云、平三路,以及上京、中京、遼西三路部分州縣(1)。
耶律淳,小字涅里,生于遼道宗清寧九年(公元1063年),是“宋魏王”耶律和魯斡之子,和魯斡是遼國宗室,為遼興宗之子、遼道宗耶律洪基同母弟弟。
清寧九年,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重元舉兵叛亂,此公即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被主人公蕭峰于百萬軍中生擒活捉的那位“皇太叔”。
和魯斡忠于遼道宗,帶領所部進攻叛軍,成為平叛功臣,幾年后,被任命為南京留守,天祚帝即位后,和魯斡被尊封為“皇太叔”,拜“天下兵馬大元帥”(2)。
耶律淳歷任南府宰相、東京留守等職,深受天祚帝信任,史書上稱其“寵冠諸王(3)”,和魯斡去世后,耶律淳接替父親出任南京留守。
和魯斡、耶律淳父子相繼擔任南京留守50余年,安民有功,深受燕京一帶各族人員擁護,所以耶律淳稱帝后,實際控制區域內未出現變亂。
耶律淳是遼國末期的傳奇人物,曾被耶律乙辛謀劃冊立為儲君,未能成功。
耶律乙辛是遼道宗時期的奸臣和權臣,誣陷宣懿皇后蕭觀音與伶人趙惟一通奸,導致蕭觀音被處死,造就了遼國歷史上著名的“十香詞冤案”。
此外,耶律乙辛還構陷太子耶律浚謀反,使其冤死獄中,企圖謀害皇太孫耶律延禧(即天祚帝)時,被遼道宗下令勒死(4)。
耶律章奴叛亂后,也曾擁立耶律淳為皇帝。
阿骨打起兵反遼后,天祚帝率軍親征,遼軍前鋒耶律章奴率將卒300余人返回上京,宣布擁立南京留守耶律淳為皇帝。
耶律淳殺死耶律章奴派來的使者,將首級獻給天祚帝,并單騎前往廣平淀向天祚帝認罪。
天祚帝不僅未怪罪耶律淳,反而進封其為“秦晉國王”,拜“都元帥”,賜金券,甚至允許他自行招募兵馬(5)。
天慶六年(公元1116年),耶律淳招募遼東饑民,得兩萬余人,由于這些人父兄多為女真人所殺,所以謂之“怨軍” 。
保大二年(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耶律大石、蕭干等人擁立再次擁立耶律淳為皇帝,耶律淳最初堅決推辭,直到耶律大石等人引用“安史之亂”爆發后,唐肅宗在靈武繼位的故事,耶律淳才終于同意。
耶律淳稱帝之后,首先降封天祚帝為“淮陰王”,然后派人前往金國求和,提出奉金國為宗主國,每年派人朝貢,被阿骨打拒絕。
耶律淳遣使宋朝,提出免除每年50萬的歲幣,希望宋朝能夠放棄與金國夾攻遼國的計劃,也被拒絕。
本來已經有意毀約的宋徽宗,為什么會拒絕耶律淳的提議呢?
原來徽宗得知耶律淳稱帝,遼國分裂之后,再度燃起了收復幽云的信心,已詔令宋軍北上攻遼。
引用資料:
(1)《遼史》·卷二十九
(2)《遼史》·卷五十八
(3)《遼史》·卷三十
(4)《遼史》·卷一百一十
(5)《遼史》·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