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追風箏的人》后,只感覺到一股莫大的悲涼向我襲來,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是一本關于友誼、背叛和贖罪的書,它更重要的價值是描寫和揭示人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把這本書當做一本道德書,但它絲毫沒有一絲說教的氣息,一切都在時間中娓娓道來。
01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話曾是哈桑表達對阿米爾不計回報的友誼的肺腑之言,在故事的最后,卻成了阿米爾救贖之路上的承諾。
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小他一歲的兔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從小一起長大,他們都是自幼便沒有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于難產,哈桑的媽媽在哈桑出生幾天后便跟一群江湖藝人私奔了。兩個小孩吃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
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中,哈桑為了阿米爾的榮譽誓死要搶回風箏,卻被幾個彪悍野蠻的無賴欺凌時,阿米爾目睹了哈桑被欺辱的場面卻選擇了退卻。
作為一個12歲的孩子,即使他由于害怕自己挺身而出可能會招致阿瑟夫在他身上施加的暴力,他也仍有機會站出來,主動放棄撿到這個風箏的機會。
勇敢,還是懦弱,人性很多時候就是在關鍵時刻展示出來的,一次就夠。
他轉身離開了。阿米爾深知自己的心理,為了獲得爸爸的肯定,犧牲友情又算得了什么?
“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是免費的,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這是個公平的代價嗎?我還來不及抑制,答案就從意識中冒出來,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
也許,這兩個小男孩的友誼,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身份、地位、種族的巨大懸殊,似乎也注定了哈扎拉仆人哈桑在這段友情中將投入無以復加的忠誠,而阿米爾也有了濫用這段友誼的籌碼。
哈桑也知道,阿米爾目睹了他被欺辱的場面后轉身離開,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為阿米爾奉獻自己。反倒是阿米爾內心充滿的愧疚感,使得他不愿意繼續正面面對哈桑。我相信,在阿米爾轉身離開的瞬間,他也一定受過良心的譴責,只不過贏回父親的寵愛壓過了一切,為了贏回風箏,尊嚴、榮耀、友情,是他必須妥協的籌碼。而這些,他都能接受。
他唯獨接受不了的,是哈桑忠誠的奉獻。
這種愧疚感和哈桑一如既往的忠誠,讓阿米爾徹底崩潰,他開始設法栽贓哈桑從而逼走他,來討個“眼不見心不煩”。
哈桑對阿米爾的指控全盤接受,他如此得愛阿米爾,以至于在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詆毀時,他仍愿意挺身而出,捍衛少爺阿米爾的榮耀。他最終離開了他生活了12年的“家”,跟著父親阿里去另外一個陌生的土地開始新生活。
奉獻者付出的越多,他越在乎這份關系,而接受奉獻的人越會覺得心安理得。
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事?你從一開始就明確表明不會幫助一個人,你偶然的一次幫助就會讓他很感激。但如果你對一個人的求助每一次都無條件接受時,偶爾又一次,你幫不了了,別人就會覺得你不夠義氣,甚至會將你之前所有的幫助都全盤否定。
故事寫到這里,如果之后僅僅是阿米爾對過往行徑的懺悔,也不足以說明這部小說中友情的深厚,與殘酷的背叛。
多年后,阿米爾移民美國并成了知名作家,在這個自由的國度娶妻立業,一切順風順水,并擁有很有潛力的未來。
但偶然的一通電話,讓他再次踏上闊別了二十多年的故鄉,并指望能為好友盡最后一點心意。但隨著這次回鄉展開的,是另一幅震驚的畫面。
哈桑為了誓死守住阿米爾爸爸的家,和妻子通通死在了塔利班的子彈下。多年過去,忠貞如故,沒有一絲動搖。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妻子的。
02
欲望和嫉妒,是悲劇的開始。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是一直就有爭議的話題。其實,善與惡可以并行存在于人性之中。
阿米爾出生貴族,家境優越,可以說是贏在起跑線上的一個。但他出生后就失去了媽媽,從未感受到母愛,這讓他無比渴望父愛,但他似乎從未得到過父愛。
他幾乎從未得到過父親的贊許,父親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嘆息父子倆獨處時的沉默不語,壓得阿米爾喘不過氣來。
但父親對哈桑卻完全是另一種態度。他記得哈桑的生日,會給他零花錢,甚至會夸他好孩子。
這讓渴望得到父愛的阿米爾嫉妒之情油然而生,他開始“恨”哈桑,無視他忠誠的奉獻,將他當做贏得父愛的工具,背叛了這段從小情同手足的友誼。
但背叛哈桑的不只是阿米爾,“爸爸”對阿里和哈桑何嘗不是一種背叛。
他和阿里的妻子有私情,生下哈桑,卻又不敢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他背叛了和自己情同手足的仆人阿里,一生都沒有將這個秘密告訴兩個兒子。我時常在想,如果阿米爾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事情不會不會變得不一樣。還會有背叛、欺騙和侮辱嗎?
阿米爾爸爸心懷愧疚,為了彌補這種缺憾,他開始用自己的財力和物力來幫助哈桑,和其他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正如拉辛汗所說:“你父親的深切自責帶來了善行,真正的善行,他施舍街頭上的窮人,建了那座恤孤院,把錢給所有需要的朋友,這些統統是他自我救贖的方式。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贖。”
盡管阿米爾父親選的不是一條最佳之路,但無論如何也談得上是勇敢者的道路。相比之下,心懷愧疚的阿米爾為了減輕這種愧疚感,他開始了逃避與背叛,誹謗與無端指控。
阿米爾知道,他身上有阿瑟夫的影子,所以才會夢見阿瑟夫對他說“我們是同一種人,你和我,你和哈桑同一個奶媽,但你是我的孿生兄弟。”
但阿米爾畢竟不是阿瑟夫,他本質上還有善良的天性,只不過在處理和哈桑的虧欠感這件事上劍走偏鋒,以致由于自己無法對哈桑報以同等分量的回報而在一條不歸路上迷失自我。
虧欠感是我們最不愿意有的一種心理,如何處理這種虧欠感很多時候決定了我們人生的走向,也決定了阿米爾的人生色調。
03
阿米爾怎么也無法預料到,一個驚天秘密竟在等著他。他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想起自己過去的行徑,他更加無法接受這一切。
生活就是這樣,命運這個編劇多么厲害,有時候橋段比電視劇電影荒唐的多。
但目前侄子索拉博所處的情境并沒有給阿米爾很多接受的時間,他必須去,無論是因為哈桑和阿里一輩子對他家不求回報的付出和忠誠,還是因為他們之間那流在血液中、刻在基因里的兄弟之情,他都要去,義不容辭。
阿米爾畢竟是阿米爾,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你懦弱,這是你的天性,這并非什么壞事,因為你從不強裝勇敢”。但良心的懺悔讓他選擇了一條勇敢者的路,因為,這才是一條通向好人的路。
為了救出索拉博,阿米爾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是他罪有應得的懲罰。為了讓自閉的索拉博恢復往常,他必須耐心等待。到那時,他的自我救贖才算最終完成。
他最終還是走向了一條好人的路。
當很多人感動于哈桑對阿米爾無以復加的忠誠和愛時,當被封面上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得潸然淚下時,我的心生疼。難道這份忠誠,這沉甸甸的愛,只能在不平行的時空,在對方的自我救贖中得到回應嗎?
讀完這本書后,再翻到封面上的這句話,從開始的感動,到后來的悲痛,再到最后的釋然,我為哈桑的忠誠而難過,為命運沒有因為他的正直和純良而多給他一些溫暖而潸然淚下。
愿生活中的每一個“為你,千千萬萬遍”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應,愿每個人都能選擇一條好人的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