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豆瓣上的暢銷書列表,評分最高的是《追風箏的人》,心中悄悄慶幸,上周偶然從圖書館借回了這本書。然后,懷著很莊重的心情開始讀,結果并沒有讓我失望。
卡勒德·胡賽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爾市,后隨父親遷往美國。“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后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部小說,全球熱銷600多萬冊,創下出版奇跡。
01.
小說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寫了一個阿富汗富家男孩阿米爾的成長故事。阿米爾和仆人家的孩子哈桑是兒時的玩伴,在一次追風箏比賽中,膽小怯懦的阿米爾背叛了哈桑,從此阿米爾心中埋下了悔恨的種子,也將哈桑拒之門外。
后來阿富汗遭遇戰亂,阿米爾隨父親逃往美國。多年后阿米爾接到父親老朋友拉辛汗打來的電話。在阿米爾的童年,在他不被父親重視的時光里,拉辛汗給了他很多的鼓勵。拉辛汗在電話中說自己病重,并希望有些事情能和阿米爾面談。電話的最后一句說到:來吧,這里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與拉辛汗的這次見面讓阿米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兒時的玩伴哈桑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當年的背叛換來的依舊是哈桑的忠誠。哈桑為了守護阿米爾家的房子,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哈桑去世后留下一個5歲的孩子,拉辛汗希望阿米爾能去阿富汗找到這個正在受難孩子,并安頓好孩子的生活。
重回故里,滿目荒涼。戰爭后的阿富汗仍然被黑暗勢力統治著,經過激烈的角逐,險些付出生命,阿米爾終于成功救出了自己的侄兒索拉博。迫于領養的程序限制,阿米爾不得不讓索拉博在恤孤院先住一段時間,經歷了戰爭后阿富汗恤孤院的殘酷黑暗后,索拉博哀求叔叔不要讓他留在恤孤院了,但是迫于無奈,阿米爾對侄兒說了不。絕望的孩子不在相信世界,選擇了自殺來表達對世界的反抗。經過急救,索拉博終于醒來,但他的內心已經緊緊封閉。盡管阿米爾和妻子做了很多努力,索拉博都不會有任何回應,阿米爾決定繼續等。
一天,阿米爾一家去參加一個阿富汗人的聚會。交談時妻子索拉婭悄悄拉了拉阿米爾的衣袖,給他指指天上的風箏,阿米爾和朋友說了抱歉,轉身去買了一只風箏,走向索拉博。阿米爾問索拉博是否想要放風箏,索拉博依舊保持沉默。當阿米爾的風箏飛起來時,阿米爾看到索拉博嘴角露出一抹淺淺的微笑,阿米爾看到了希望。
02.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童年的阿米爾總是拒絕父親帶上哈桑的要求,因為他害怕哈桑和他分享那點兒僅有的父愛。這種愛的爭奪其實每個家庭都會有,如果說阿米爾得到的是父親99%的愛,但他還是要去和哈桑去計較那1%的愛。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在那個膽小怯懦的孩子心里,父親的愛就是他的全部力量,他怎么會舍得讓那1%被分享呢?當現實無力改變,內心就會無比的痛,小小的心怎么能承受那么多的情感。
人的天性有時就這樣不堪,但我們都無力拒絕。
多年后的阿米爾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終于明白為什么父親總會對自己不滿意,原來自己一直繼承了父親自私怯懦的一面,而哈桑繼承了父親善良忠誠的一面。他所嫉妒爭奪的是本屬于哈桑的愛,而哈桑總是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03.
當罪行導致善行,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救。
我們的生命中都會留有遺憾,但阿米爾敢于走上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兒時的遺憾成為了一生的牽絆,無論走到哪里,心底都悄悄窺視著那個不堪的秘密。多年后如果有人說:“來吧,這里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我們會義無反顧的去找回曾經的自己嗎?現實慌亂,到底什么才是值得我們去付出熱情的?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當現實的種種不能滿足內心的渴望時,試著去彌補遺憾吧,心里釋懷了,才會看清未來的方向。
阿米爾曾陷入艱難的抉擇,在美國,他有安穩的生活,美麗善良的妻子,作家的名譽和豐厚的稿酬。去阿富汗意味著長途的跋涉,戰亂的危險,失去生命的可能。反復的糾結后,阿米爾決定去找自己的侄兒,因為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阿米爾的選擇讓我覺得感動,罪行導致的善行也值得我們敬畏。
小說中阿米爾的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他不斷的修建恤孤院,幫助有困難的人,通過做慈善來救贖自己的靈魂,彌補自己年輕時的錯誤。阿米爾也一樣,為了得到靈魂的釋然,他不惜付出生命去救出哈桑的兒子,為了得到索拉博的原諒做了很多努力。一代一代的救贖,都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還渴望愛。
04.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風箏,無論他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的追。
童年的哈桑為了追回阿米爾少爺的風箏,忍受了肉體和心靈的羞辱。成年后的阿米爾為了救贖自己的靈魂,和一群孩子一起奔跑,為索拉博追回風箏。
或許我們都曾站在道德的邊緣搖擺不定,但多年后回望那些走過的路,我們會感謝自己曾走上了那條好人的路。我們生來都是無知無畏的個體,每天在喧囂的社會中生活,讓我們學會了掩飾自己的情感,但人不能總是帶著面具生活。如果可以,讓我們都活的表里如一吧。
小說的最后兩個字:“我追。”阿米爾追的不僅是風箏,更是希望。看到最后我看到了主人公阿米爾的希望,也似乎看到了我的希望。這應該就是這本書的力量所在吧,依舊慶幸我能讀到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