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補遺卷六·四七】
余與和希齋大司空,全無介紹,而蒙其矜寵特隆。在軍中與福敬齋、孫補山兩相國,惠瑤圃制府,各有寄懷之作,已刻《倉山集》中。茲又從黃小松司馬處,得其《西招春詠》云:“莫訝春來后,寒容轉似添。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煙。風怒沙能語,山危雪弄權?;ㄏ∶蛔R,何處聽啼鵑?(原按:藏中入春,風雪轉盛。)”《中秋德慶道中》云:“山峻肩輿緩,征人夜未休。久忘家萬里,驚見月中秋。去歲姜肱被,今宵王粲樓。喜成充國計,含笑解吳鉤?!薄洞阂埂吩疲骸?b>銀釭閃閃漏迢迢,風送邊聲助寂寥。殘月印窗天似曉,寒雞叫月夢偏遙。頻年客況當春好,一味鄉心易鬢凋。莫以沐猴譏項氏,夜行衣錦笑班超。”三詩,雖吉光片羽,而思超筆健,音節清蒼。方知皋、夔、周、召,本是詩人;非真有才者,不能憐才也。《寄隨園》詩自注云:“當在弟子之列?!迸c小松札中,又有“久思立雪”之語。虞仲翔得此知己,真可死而無憾。但未知八十衰年,今生尚能一見否,思之黯然!
和希齋,即和琳,(1754年—1796年),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字希齋,號華坪。大學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將。乾隆時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四川總督等職。驍勇善戰,行事節儉,與軍機大臣??蛋灿猩罱弧R喙?,輕不與人,存世極罕。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貴州從??蛋叉倝菏囶I導的苗民起義,次年??蛋菜?,他代為主帥,在圍攻平隴戰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僅42歲。乾隆晉贈其為世襲一等公爵,謚“忠壯”,賜祭葬,配享太廟。和珅倒臺后,和琳的配享資格被剝奪。
矜寵,音jīn chǒnɡ,釋義:1、炫耀所受的寵愛?!缎挛宕贰ぬ瞥紓鳌ぐ仓卣d》:“雖其盡忠勞心,時有補益,而恃功矜寵,威福自出。” 2、寵愛。清·趙翼《虎丘寺玉蘭樹歌》:“我來摩挲特矜寵,捫筆題詩少人和?!?/p>
福敬齋,即??蛋玻?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中葉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學士傅恒第三子,孝賢純皇后之侄。歷任云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蛋藏愖?,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孫補山,即孫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冶,一字補山,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進士,原為文官,歷任內閣中書、侍讀、編修、太常少卿等職。后出任山東布政使、廣西巡撫,旋署兩廣總督。封一等謀勇公,授兵部尚書、軍機大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授四川總督,保證了捍衛西藏的廓爾喀之役糧餉供應,升至文淵閣大學士,后又率軍鎮壓苗民起義和白蓮教起義。嘉慶元年(1796年)夏卒于軍中,謚文靖。著有《百一山房集》等。
惠瑤圃,即惠齡,(1743年-1804年),薩爾圖克氏,字椿亭,號瑤圃,蒙古正白旗人,清朝官員。由翻書房翻譯官、戶部筆帖式官至工部、吏部侍郎,以及湖北、山東、安徽等地巡撫。嘉慶六年至嘉慶九年間任陜甘總督。死后贈太子少保,二等男爵,謚勤襄。
制府,官名尊稱,宋代的安撫使﹑制置使。明清兩代的總督,均尊稱為“制府”。
黃小松,即黃易,(1744年—1802年),字大易,號小松、秋盦,又號秋影庵主、散花灘人。浙江錢塘人,錢塘黃氏八世。詩人黃樹谷之子,曾任監生、官濟寧同知。其父工篆隸,通金石。黃易繼父業,以篆刻著稱于世。 撫印為丁敬高弟,有出藍之譽,與丁敬并稱“丁黃”,為“西泠八家”之一。
西招,清代特有詞匯,指對西藏進行招撫。西,此指西藏。招,指招撫。清朝松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工部尚書兼都統充駐西藏大臣達五年,至嘉慶四年(1799)始行卸任。期間著史地著作,五卷,附錄一卷。書名《西招五種》。西,此指西藏。招,此指對西藏進行招撫之意?!段髡小肺宸N,指五種著作,即:《西招紀行詩》、《丁巳秋閱吟》、《西招圖略》、《西藏圖說》、《綏服紀略》。和琳曾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隨大將軍??蛋哺安卣袚?,平定廓爾喀侵藏。
弄權,音nòng quán,意思是指把握權力,操持朝政。出自《漢書·劉向傳》:“四人同心輔政,患苦外戚許、史在位放縱,而中書宦官弘恭、 石顯弄權?!贝藭r系借用其意表示西藏地區山勢雄偉但并看不見石頭,而只能見到雪積雪融,猶如朝臣弄權而難見天子。
藏,音zàng,指西藏。
德慶,今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宋開寶五年(972年),并晉康(今云浮縣地)、悅城、都城(今郁南縣地)三縣入端溪縣。宋紹興元年(1131年),以康州為潛邸,詔升為府。以其德而致慶為名,易名德慶府,屬廣南東路。德慶之名自此始。時德慶府領縣四:端溪、瀧水、封川、開建。端溪縣為德慶府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德慶府為德慶州,領三縣。清雍正八年(1730年),州領縣劃出。民國元年(1912年)10月,改德慶州為德慶縣。1988年屬廣東省肇慶市轄。
姜肱被,音jiāng gong bèi,典故,姜肱大被。《后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姜肱,字伯淮,彭城廣戚人也。家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寑,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 漢朝姜肱,彭城人,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一個叫姜季江,天性非常友愛,家里有一床大被,兄弟共同起臥。后來,各自娶了妻子,還是不忍分開睡。因為要延續子嗣,才戀戀不舍地分開。后遂以“共被”謂親如兄弟,詠兄弟友愛。和琳此處用“姜肱被”的典故,除指兄弟之誼外,當也指曾在徐州公干。
王粲樓,即仲宣樓,位于襄陽城東南角城墻之上,為紀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建安七子)在襄陽作《登樓賦》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亦名王粲樓。史料記載:仲宣樓始建于東漢,明末萬歷年間,襄陽知府周紹稷修樓成。清雍正間襄陽道道員趙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毀于戰火(民國初年)。1993年,襄陽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復仲宣樓。仲宣樓、黃鶴樓、晴川閣和岳陽樓一起并稱“楚天四大名樓”。此處用典,或也指到過襄陽。
充國計,指趙充國的計策。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人,后移居金城郡令居縣(今甘肅蘭州永登)。西漢名將。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百壯士突圍,被拜為中郎,歷任車騎將軍長史、大將軍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等職。他率軍擊敗武都氐族叛亂,并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死后,趙充國與霍光等擁立漢宣帝,獲封營平侯。累官蒲類將軍、后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計定羌人叛亂,并建議開展屯田。晚年致仕后,仍常參與議論“四夷”問題。甘露二年(前52年),趙充國去世,年八十六。謚號“壯”。甘露三年(前51年),繪像未央宮麒麟閣,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趙充國在朝時,向朝廷上書,詳細分析形勢,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張。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作為持久之計,提出亦兵亦農,就地籌糧的辦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農業”;“將士坐得必勝之道”;“大費既省,徭役預息”等“十二便”。當時他的主張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對,但他無所畏懼,反覆上書說明這一方針的正確性和必要性,終于為宣帝和大多數朝臣所接受。留兵屯田之策不僅在當時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對后世亦有深遠影響。
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國善鑄鉤,故稱。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后也泛指利劍。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釭,音gāng,此處釋義為:燈盞。銀釭:銀白色的燈盞、燭臺。南朝 梁元帝 《草名》詩:“金錢買含笑,銀釭影梳頭。”一本作“ 銀缸 ”。
客況,音kè kuàng。釋義:1、客居的境況。元·張翥《定風波》詞:“婉晚年華,凄涼客況,泥酒渾成病?!鼻濉た咨腥巍短一ㄉ取ぴL翠》:“對三月艷陽之節,住六朝佳麗之場,雖是客況不堪,卻也春情難按?!?、旅居中的情思。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二折:“學士,怎生瞞的過我!此乃‘獨眠孤館’四字,此人客況動矣?!?/p>
鄉心,音xiāng xīn,釋義為思念家鄉的心情。唐·劉長卿《新年作》:“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沐猴而冠。指獼猴戴著帽子裝扮成人的模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含貶義。出自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罽賓)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顏師古 注引郭義恭《廣志》:“沐猴,即彌猴也?!薄般搴锒凇笔钱敃r列國諷刺楚國人虛有其表。但后來據考證,“沐猴而冠”其實不是諷刺楚國人的成語,而本身是記載的楚國人的一種風俗。《白虎通》云: “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猴好拭面如沐,而后人訛沐為母,又訛母為獼,愈訛愈失矣?!边@似乎像是楚國人的某種祭祀活動,即是會在祭祀活動中佩戴上猴形帽子而已。
項氏,指項羽?!妒酚洝ろ椨鸨炯o》: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表椡跻娗貙m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表椡趼勚?,烹說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陜西省咸陽市)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為人有大志,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的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葬于洛陽邙山之上。
夔、皋、周、召。夔,舜時樂官;皋陶,舜時刑官。兩人居官皆有政績。后因以借指賢明的輔弼大臣。周,周公旦;召,召公奭。周成王時二人共輔朝政,分陜而治,皆有美政。
“方知皋、夔、周、召,本是詩人;非真有才者,不能憐才也?!边@句話的意思是,從和琳的詩作中可以推知,皋、夔、周、召這些有名的賢臣,都是詩人。因為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是不會愛惜與敬重人才的。言下之意是,和琳這樣的人,既是賢臣,也是詩人,因為有真才實學,所以,才會對我這樣的詩人尊重與推崇的。下文還列舉了和琳謙虛地自稱是袁枚弟子,及想到袁枚門下學習的說法:“《寄隨園》詩自注云:‘當在弟子之列?!c小松札中,又有‘久思立雪’之語。”
立雪,典故,程門立雪。最早出自宋·邵雍《河南程氏外書·侯子雅言》:“游、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俺鲩T,門外之雪深一尺。”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程門立雪”的成語,意指學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師重教,誠心求學。
虞仲翔,即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會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學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兒子。勤奮好學,早年擔任王朗的功曹。后來,投奔孫策,入仕于東吳,歷任富春縣長。舉茂才,拒絕東漢朝廷征辟,遷騎都尉,參與奪取荊州的戰役。得罪孫權,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3年),去世,享年七十歲。既可日行三百,善使長矛,研究經學,精通《易經》,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度龂尽侵尽び莘瓊鳌罚骸坝譃椤独献印贰ⅰ墩撜Z》、《國語》訓注,皆傳于世。”裴注:《翻別傳》曰:“……翻放棄南方,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容,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意思是:虞翻心境悲傷,想自己死后無人治喪,只有蒼蠅作吊客來憑吊自己。比喻人生無一知己,畢生落落寡合,孤獨無友。唐·劉禹錫《遙傷丘中丞》詩云:“何人為吊客?唯是有青蠅?!?/p>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