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入詩,好?還是不好?——閑讀《隨園詩話》(214)

【原書補遺卷一·五九】

桐城映沙若瀛倜儻負氣,作熱河巡檢。鑾輿駕臨,有太監某,橫索金帛,其勢洶洶。知縣遁矣,張以理諭之,太監大罵。張命役擒下,重杖二十。總督方公大驚,以為,據實參奏。上嘉其官卑而能執法,將太監登時充發,而擢張為河北同知。余按:唐敬宗五坊小兒,騷擾百姓。長安令崔發遣人拘之,尚未訊也,中官率百余人,持棒直入,毆崔幾斃。敬宗猶怒其擅拘中人,下崔于獄。以今較昔,圣主之圣,庸主之庸,豈不相懸萬萬哉?映沙恃圣明在上,得行其志。在北路時,有上公莊頭,強贖民田,戴花翎來說情者數輩。映沙盡行揮去,拘強贖者杖之,眾為懾伏。映沙雖剛正,而喜詼諧。桐城土俗呼“叔叔”為“椒椒”。其時族弟曾敞編修,鄉試分房,有叔某為大興縣丞,遵例迎送。榜后,門生有獻狐裘二襲者。映沙賦詩嘲之云:“恩旨分房第一遭,馬前迎送有椒椒。鹿鳴宴罷懷銀器,虎榜人來捏紙包。白發門生雙膝屈,藍圈文字七篇高。莫言分校無他樂,夫婦同時著大毛。”

張若瀛,字印沙,號逸園。安徽桐城人。乾隆時,初以諸生為熱河巡檢,以嚴能治辦著名。后為良鄉知縣,遷順天府南路同知。復以捕盜不當,以知縣發甘肅,兩年后引疾歸里,建一居所,署名“逸園”,表達其不能盡力為國而隱逸之意。

熱河,地名,一般指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國原省級行政區,是關外東四省之一。熱河名稱來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溫泉,溫泉水流入武烈河后,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內的部分,在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下也不結冰,蒸汽蒸騰,所以被稱為“熱”河。清時,承德最初直接隸屬于朝廷。雍正元年(1723年),設立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改設為承德直隸州。乾隆七年(1742年),廢州,仍設熱河廳。四十三年(1778年),改設承德府。統領一個州五個縣。即平泉州、灤平縣、豐寧縣、赤峰縣、建昌縣、朝陽縣。嘉慶七年(1809)建立熱河督統署,督統署府所在地在承德。民國三年(1914年)設置熱河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改制為省。轄15縣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的共20個旗,省會設在承德縣(現承德市)。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年)3月,熱河省被日軍占領,劃入滿洲國,成為其熱河省。1948年11月12日,熱河全省解放。成立熱河省,歸東北局領導。1955年7月30日熱河省被撤銷。轄區分劃給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遼寧省。

巡檢,官署名巡檢司,官名巡檢使,省稱巡檢。始于五代后唐莊宗。 宋時于京師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又于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職權頗重,后受所在縣令節制。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要害處俱設巡檢司,巡檢為主官,正九品,歸縣令管轄。

方公,指直隸總督方觀成。

顛,同“癲”,指精神錯亂失常:瘋顛。顛狂。

河北,清時,代指直隸省。唐代,直隸省轄區為河北道。但此處似代指順天府。因為在清代,只有順天府設立了分管所屬州縣的機構四路廳。四廳各設同知,分轄若干州縣。西路廳同知署在蘆溝橋,轄涿州及大興、宛平、良鄉、房山四縣;東路廳同知署在通州新城內,轄通州、薊州及三河、武清、寶坻、寧河、香河五縣;南路廳同知署在大興縣的黃村,轄霸州及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清、東安六縣;北路廳同知署在昌平州城南鞏華城,轄昌平州及順義、懷柔、密云、平谷四縣。同知始設于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專司捕盜,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以后兼管各州縣錢糧,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后,共審轉刑名案件,西路同知還管稽查水利之事,各同知之下均設典吏以協助辦事。順天府四路同知均受直隸總督兼統,其升調須由順天府與直隸總督會銜辦理。

同知,明清時期的官名。同知為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每府設一二人,無定員。同知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同知辦事衙署稱“廳”。另有知州的副職稱為州同知,從六品,無定員,分掌本州內諸事務。康熙后,一些派駐在外分管某一事務的同知,逐漸成為主持當地政務的實際長官,此區域遞為“廳”,是為“散廳”。這些散廳級別等同于州縣,同知視如州縣官,不再是副職。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十三位皇帝(824-826年在位),唐穆宗李恒長子,母為恭僖皇后王氏。長慶元年(821年),加封景王。長慶二年(822年),冊立皇太子。長慶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時年十六歲。在位期間,禮遇朝臣,耽于玩樂。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愛理政。任由權宦王守澄勾結宰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引發染工暴動事件。寶歷二年(826年),為宦官劉克明等所弒,年僅十七周歲,廟號敬宗,葬于莊陵。

五坊,唐代為皇帝飼養獵鷹獵犬的官署。至宋初始廢。《新唐書·百官志二》:“閑廏使押五坊,以供時狩。一曰雕坊,二曰鶻坊,三曰鷂坊,四曰鷹坊,五曰狗坊。”《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五年》:“自 真宗封禪之后,不復校獵,廢五坊之職。”

崔發犯中使案。唐敬宗寶歷元年正月,鄠縣令崔發聞外邊喧鬧,便問屬吏,屬吏答是五坊宦官毆打百姓,崔發甚怒,命將其人擒入縣衙,崔發親拽之至庭中。時天色已黑暗,過了許久,詰問其人,乃知是中使。依唐律:拒捍敕使,無人臣之禮者,以大不敬論罪,當處絞刑。敬宗聞其事而怒,收捕崔發,關押在御史臺獄中。既而敬宗至南效祭天,大赦天下。其日崔發與諸囚集合于宮闕金雞下(唐制:凡國有赦宥,刑部先集囚徒于闕下,樹金雞,置鼓于宮城門之右,囚至則擊鼓,宣敕畢則釋放其囚),等待宣布赦令。忽有宦官數十人執棒自宮內出,以亂棒毆擊崔發。崔發頭破血流,昏死過去。蘇醒后,又有一伙宦官前來。御史臺吏忙以席掩蓋崔發,方得幸免。宣赦命后,敬宗命復將崔發關押于御史臺而盡釋其余諸囚。給事中李渤奏言道:“縣今不應拽中使,宦者不應毆御囚于宮闕。雙方所犯之罪一樣,但縣令所犯在赦前,應當寬免;宦官所犯在赦后,且橫暴不法,若不早正刑典,恐四方藩鎮對朝廷生慢易之心。”又有許多朝臣論諫,敬宗皆不聽。宰相李逢吉等對敬宗說:“崔發拽中使,為大不敬,但其母乃故相韋貫之之姊,年已八十,自崔發引獄,積憂成疾。陛下以孝治天下宜有所考慮。”敬宗聞言心動,說道:“前此諫官只言其冤,不曾言其不敬,亦不言其有老母在堂。若如卿等所言,朕何不赦之!”即命中使釋其罪,送歸家,并慰勞其母,其母當中使面杖崔發四十,以示不私于子。

上公,古代官職稱呼,三公之上為上公。具體為:1、周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八命即八個等級),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2、漢制,僅以太傅為上公。3、晉制,太宰﹑太傅﹑太保皆為上公。4、公爵的尊稱,亦泛指高官顯爵。5、傳說古有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其土正曰后土。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

莊頭,釋義:1、中國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所設田莊的管理人。清·昭連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其黨祝現者,本豫王包衣人,居桑垡村 充豫王莊頭。”2、舊時鄉村小吏,約相當于村長。《清史稿·食貨志一》:“初設官莊,以近畿民來歸者為莊頭,給繩地,一繩四十二畝。其后編第各莊頭田土分四等,十年一編定。”

花翎,清官員、貴族冠飾。清制,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以孔雀翎為冠飾,綴于冠后,稱花翎。除因軍功賞戴者外,離職即摘除,花翎有單眼、雙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圓花紋)之別,除貝子、固倫額駙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雙眼花翎外,品官須奉特賞始得戴用,一般為單眼花翎。皇帝賜給臣下花翎非常審慎,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余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道光后期,花翎的賞賜范圍漸大,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因國庫空虛,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為7000兩實銀,藍翎為5000兩實銀。

張曾敞,(1731年-1777年),字塏似,號橿亭,一號開士。安徽桐城人,曾祖父張英,祖父張廷璐,父張若需。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服父喪歸里。服滿補官,進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后遷少詹事。曾三為順天同考,一為復校會闈。

分房,分校,指鄉試的同考官。鄉試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進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此外還有同考官,又稱房官、房師、分校,擔負分房閱卷的任務。同考官一般是從各省內調用進士出身的官員充任。典試者稱為主考,分房者稱為房考,登第者稱為舉人,亦稱乙榜或乙科,以門生禮稱主考為座主,房考為房師。取得舉人資格后,即可參加次年春季在京師舉行的會試。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江寧王金英,字菊莊,余壬午分校所取士也。”

大興,一般指北京市大興區。位于北京市南郊。 大興區最早前身為古薊縣,以建于薊城地區得名。薊縣當為先秦之縣,為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所建。遼會同元年(938年),薊縣改名薊北縣,隸屬幽都府;遼開泰元年(1012年),薊北縣改名析津縣,隸屬析津府,為遼南京附郭京縣。宋宣和五年至七年(1123年—1125年),析津縣歸宋,隸屬燕山府。金代,貞元二年(1154年),析津縣更名大興縣,隸屬大興府,為金中都依郭縣。明清,大興為依郭京縣,隸屬順天府。2001年,撤銷大興縣,設立大興區。

鹿鳴宴,是科舉制度中規定的一種宴會。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鄉試放榜次日,宴請新科舉人和內外簾官等,歌《詩經》中《鹿鳴》篇,司稱“鹿鳴宴”。清·吳榮光《吾學錄·貢舉》:“《通禮》:順天鄉試揭曉翼日,燕主考、同考、執事各民及鄉貢士于順天府,曰鹿鳴燕,以府尹主席。”燕,同“宴”。另,宋代殿試文武兩榜狀元設宴,同年團拜,亦稱“鹿鳴宴”。

虎榜,釋義:1、龍虎榜的簡稱。即進士榜。2、清代則專稱武科進士榜曰“虎榜”。

【閑言碎語】

張若瀛暴打乾隆隨行太監之事,見于清代昭連《嘯亭雜錄》,原文如下:

張若瀛,文和公之族侄也。以吏員任熱河巡檢。純皇帝幸灤陽,有隨侍太監某,滋擾民間。若瀛撫以善言,太監愈咆哮,乃命縛之,立加大杖數十。方敏愨公時督直省,大詫曰:“張某瘋矣!”乃立劾之。上察其情,曰:“非太監恣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風,誠可嘉也。”因立擢為同知,而遣戍其太監。真圣主大度有異于人也。

由于這個故事太讓普通人感到解氣了,所以,在互聯網上有許多譯文及借此文而發宏論的文章,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袁枚大概也是趕了這個熱鬧,但也沒有脫俗,借機吹捧了一下十全老人圣世明君乾隆皇帝。還拉出了唐敬宗李湛來做陪襯。其實,這兩者真的不能夠相比。一來崔發毆打的不是太監。唐朝法律有規定,毆打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者,為大不敬,當斬。二來唐敬宗李湛登基時才16歲,是個貪玩的孩子,一切政事都被太監控制,不到兩年,連自己的性命都被太監劉克明結果了。而乾隆此刻登基多年,且清朝法律規定,太監不得出宮滋事,加上張若瀛是當朝大學士張廷玉的族侄,張家兄弟、子侄在朝廷為官者頗多,張若瀛爺爺張英還是康熙重臣、前朝大學士,幾重因素疊加,貶太監而褒張若瀛自然是最佳選擇。非但不傷自己顏面,反而可以增光添彩、籠絡人心。觀察、分析、解讀一切專制統治社會的統治者行為,無論你覺得這個行為多么賢明或者詭異,只要你從兩個方面分析,都會發現其必定如此,一是是否聚焦專制控制、提高專制效能,二是是否有利于聚斂朝廷財產。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確保現行體制萬世綿延永世罔替。掌握了這把鑰匙,基本上就可以開啟對各種政策時有迷惑的鎖。

袁枚在詩話里還記錄了張若瀛當北路同知的一樁軼聞。所謂北路同知,是順天府下的一個特殊官職,順天府設有東西南北四路廳,相當于其他行省的道,類似現在的地級市。其長官稱“同知”。按說順天府只是直隸省下的府,怎么就可以如此設置呢?常言道:“凡事皆有例外。”順天府不是京師所在嗎?天子腳下,自然與眾不同。張若瀛覺得自己是乾隆欽點官員,有恃無恐,很是整治了一些高官顯貴,但他忘記了,奴才終究是奴才,過分干預主子的事情是絕對不會被容許的,他最終還是被皇族拋棄了,回家寫詩作文,自己玩兒了。

關于張若瀛寫詩諷刺“族弟曾敞編修”之事,袁枚搞錯了輩分。張曾敞的祖父張廷璐,父親張若需(乾隆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侍講)。按照族譜取名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出,張若瀛與張若需是同輩,是張曾敞的族叔。叔叔寫詩諷刺一下侄子,應該也是親戚之間的玩笑而已。只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就是方言入詩的問題。“桐城土俗呼‘叔叔’為‘椒椒’。”假如沒有這句話做鋪墊,外人是很難讀懂“馬前迎送有椒椒”這一句的。因此,方言入詩,一定要選最能夠代表地方特色,而且比較為外人所熟知的方言土語,否則,外人無法讀懂,只能孤芳自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05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56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63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09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7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8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1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6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37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7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8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0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