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補遺卷九·二四】
和希齋大司空,為致齋公相之弟,征苗功大,皇上加封伯爵。而公位愈尊,心愈下,寄書黃小松司馬云:“袁簡齋圣世奇才,久思立雪。客中攜《小倉山集》一部,朝夕捧誦,虔等梵經,如親儀范”,云云。又寄隨園札云:“我輩當如生龍活虎,變化不測。宋儒之為道拘,猶士大夫之為位拘也。讀先生之文,知先生之為人。以故愿為弟子之心,拳拳不釋。”嗚呼!此丙辰五月間公親筆也。不料至八月,而公竟薨于軍中。余感知己恩深,傷心一慟。除賦詩哭公外,訪求公詩,僅得《西招雜詠》十余首,錄其《秋中德慶道中》云:“山峻肩輿緩,征人夜未休。久忘家萬里,驚見月中秋。去歲姜肱被,今宵王粲樓。喜成充國計,含笑解吳鉤。”《答瑤圃中丞問客況》云:“遙想歸旌繞亂山,山容新沐簇煙鬟。行人云際須眉露,恍駕鸞驂拾翠還。”“山云初起電光斜,山雨吹來風力加。一霎小樓云雨過,最高峰上落梅花。”《西招四時吟》云:“莫訝春來后,寒容似轉添。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煙。風怒沙能語,山危雪弄權。略存桃李意,塞上也爭妍。”“山陽四五月,嫩綠傍溪生。草長剛盈寸,花稀不識名。開窗紈扇廢,挾纊佇羅輕。樹有濃陰處,都翻弦索聲(原按:藏中婦女,無論貴賤,多于樹陰連臂踏歌)。”《春夜》云;“銀釭閃閃漏迢迢,風送邊聲助寂寥。殘月印窗天似曉,寒雞驚夢酒初消。頻年客況春尤甚,一片鄉心鬢易凋。莫以沐猴譏項氏,夜行衣錦笑班超。”
和琳,(1754年—1796年),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字希齋,號華坪。大學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將。乾隆時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四川總督等職。驍勇善戰,行事節儉,與軍機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書法,輕不與人,存世極罕。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貴州從福康安鎮壓石柳鄧領導的苗民起義,次年福康安死,他代為主帥,在圍攻平隴戰役中染病身亡,年僅42歲。乾隆晉贈其為世襲一等公爵,謚“忠壯”,賜祭葬,配享太廟。和珅倒臺后,和琳的配享資格被剝奪。有一子豐紳宜綿以及女兒二人,長女嫁給質親王永瑢之子綿慶為嫡福晉。
和珅,(1750年—1799年),鈕祜祿氏,本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奉天府開原縣(今遼寧省清原縣)人,滿洲正紅旗。和珅門蔭入仕,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寵信,并將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促使和珅大權在握,成為皇親國戚。先后擔任和兼任眾多關鍵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拜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隨著權力地位的成長,私欲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嘉慶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賜和珅自盡,時年四十九歲。
黃易,(1744 年—1802年),字大易,號小松、秋盦,又號秋影庵主、散花灘人。浙江錢塘人,監生,官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精書法,兼擅篆刻,與丁敬并稱“丁黃”,為“西泠八家”之一。除傳世書法、篆刻外,有《小蓬萊閣詩鈔》。
(待)